引言:
英国的崛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1688年光荣革命,确定君主立宪下的资产阶级政体之后,借助于离岸优势,还有强大的海军,以及工业革命加持。
在长久奋斗后,经过一百多年发展,才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
这辉煌延续了整整一个多世纪,二战时的英国,依旧是国际公认的三大巨头之一。
这三巨头,除了是会议参与者的别称之外,也是对国家地位的诠释。
这地位诠释也引申到了二战之后。
(三巨头)
一:二战后英国的国际地位。
二战后的世界,是国际格局重塑的时代!
美国、苏联和英国是无可争议的三巨头。
这也是二战后十多年的国际格局诠释,从这个角度看,丘吉尔虽然是个败家子,但在咋败家,家大业大的英国依旧实力不俗。
(败家子丘吉尔)
当时的世界,对于美、英、苏三国的评价是这样的。
美国: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工业大国,拥有全球大部分地区军事投射能力的军事大国,在盟友中威望颇高的带头人,跟大英帝国分享世界海权的强国。
苏联:世界第一领土大国,第二工业国,军事能力足以投射欧亚大陆,左右东欧、东亚时局的军事强国,在阵营内部影响力极高的政治强国。
英国: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金融强国,统治广袤殖民地和众多人口,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军事力量投射,还能通过英联邦影响力控制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样的同族国家,跟美国分享全球海权。
这就是二战后英国的实力,一个虽然处于三强之末,但实力依旧,国际影响力依旧的强国!
除了这硬实力之外,英国基于殖民体系构筑的国际格局也没有彻底瓦解,让英国面对美苏争锋的时候,依旧有一战之力。
拥有这样的实力,英国只要不作死,不上套,其实是有希望联合法国维持大国地位的!
英国人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只是过程中的各种作死,让他们依旧失败了。
是什么让英国失去了这一切,答案分时间段,有前后两个因素。
(二战和英国沉沦)
二:二战前的因果。
二战前的英国,依旧是妥妥的超级大国。
虽然这个大国的根基开始动摇,工业产值早在1894年就被美国超越,后续又接连被苏联和德国超越,成了世界第四工业国。
可长久底蕴,还有殖民财富,以及贸易收益,依旧让英国维持超级大国的地位。
但这地位的维持方式却是脆弱的。
工业时代,科技时代,决定国家实力强弱的标准,不再是古典时代的人口面积,反而是工业实力和科技实力。
曾经一览众山小的英国,在二次工业革命中掉队了,落伍了,也失去了强国根基。
这根基的基石是制造业,粘合基石构筑大国脊梁的则是科技。
这两点上,英国都比不上后起之秀的德国、美国、苏联。
面临渐渐弱势的格局,英国人却依旧不思改进,反而致力于躺赚的金融模式,在殖民地内部弄自由贸易,对外则弄贸易保护,一轮双标之后,赚钱是不少,却让后进国家愤怒了。
他们愤怒的点就是,英国占着殖民地予取予夺,让后进大国干瞪眼。
由此才有了接连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一个德不配位的武林盟主遭遇了接连两次打击。
第一次打击过后,美国成了英国的债主,那一次英国还能砸锅卖铁还债。
可第二次打击之后,面对头号盟友和头号债主美国,英国曾经富裕的余粮也不多了。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钱是决定国运的关键,至于钱从何而来!
工业实力创造的实体财富,科技实力创造的垄断财富,还有金融实力创造的交易财富,是财富来源的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除了金融实力在二战后依旧保持之外,其他两个财富渠道,英国都不咋行。
落后就要挨打,英国和美国虽然是盟友,没有打仗的可能,但下套忽悠是可行的,于是美国人来夺权了。
(美帝国的野心)
三:二战后的因果。
二战后的世界,英美两国看似是一家人,其实矛盾非常深。
二战结束后的十多年,美国和苏联的最大敌人不是对方,反而是英国和法国。
这点上也有不少事可以佐证。
二战还没结束的时候,美国就用不给英国贷款的方式,用贷款作为筹码翘英国墙角,让原本铁板一块的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跟英国开始离心离德。
二战结束后,民族运动的兴起,让英国无力维持最重要的印度殖民地。
印巴分治独立之后,英国失去了帝国皇冠上的宝石,也失失了最大的市场,再加上英国本土失败的经济政策,让英国本就势微的国力,越来越颓势尽显。
然后,勉强维持到1956年后,英国和法国遭遇了套路和铁拳联合起来的阴招。
(运河危机)
1956年7月26日,埃及雄狮纳赛尔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将英法两国资产给没收了。
一石激起千层,这件事让依旧拥有超级大国名头的英国气愤不已,就连埃及都敢骑在头上撒野的现实,让他们不得不反击。
但英国依旧顾虑重重,这顾虑的根源就是最大盟友美国人。
为了弄清美国的态度,时任英国首相艾登在出兵之前弄了两手准备。
第一手:拉人头壮胆,联系老朋友法国一起出兵,笼络美国小弟以色列呼应军事行动。
第二手:反复询问和试探美国态度,在获悉美国不反对,不表态后,英国才稍许安心。
明面上,美国的态度算是默许,但对精于政治的英国人而言,美国必定是默认了的,要不然精明的英国人也不会干这样的糊涂事。
可英国人却在事后发现,自己依旧被套路了。
当以色列进攻部队突破埃及防线后,在英法联军开进东地中海窥伺埃及后,美国人和苏联人纷纷联合出手。
美国人说,如果英国人不退兵,就中断对于英国的援助,还宣布要大量抛售英镑。
苏联人说,如果局势进一步恶化,不排除出兵干涉可能,甚至发起核威胁,对以色列说,你还想不想作为一个国家存在?
美苏的联动,还有军队的逼逼紧逼让英法两国惶恐不已。
自以为高举反苏大旗,弄冷战对峙以求免死的英国人发现,美国人才是最坏的那个人。
最终,这场英、法两国的联合行动,在美、苏干涉下无疾而终,英、法两国的狼狈举动,让所有国家意识到,这两个国家不过外强中干而已。
这件事也加速了殖民地独立的浪潮。
随后的时代,世界上迎来了无数独立的国家,英法原本借助于殖民地维持的大国地位维持不下去了。国力一落千丈的英法,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小,开始了战略收缩和国策调整。
这战略收缩和国策调整,让英、法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傲娇的戴高乐)
四:《拿骚协议》和戴高乐的不满。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法国受辱颇深,混乱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因为执政能力缺失,应对危机失措,饱受法国民众诟病。
随后的1958年,阿尔及利亚又爆发危机,甚至差点引发内战,无数人开始呼吁英雄出山。
在法国军方邀约下,二战英雄戴高乐重新出山,成了法国总统,建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法国最后一个英雄戴高乐也不负所望!
1958年到1969年期间,法国不再跟随美国的政治主张,选择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通过跟中国建交缓和东西方关系的方式,不断恢复外交自主权。
通过从北约手中收回法国军队指挥权,禁止美国使用法国基地方式,排除了美国驻军,恢复军事自主权。
为了稳固这来之不易的权利,戴高乐一直致力于打造法国的核力量。
1958年上任之初,他就下令研发原子弹,并在1960年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随后的法国接连引爆了氢弹,研发了核潜艇和洲际导弹,拥有了二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缺战略轰炸机)
(法国的核力量)
干完这一切,有了原子弹,有了自保力量后,由法国牵头,在欧洲煤钢共同体基础上组成了欧共体,铁了心的走上了欧洲人的欧洲这条路,进而在德国帮助下有了今日的欧盟。
法国是西方最具独立自主能力的国度,也是欧盟领袖国度,这一切源自戴高乐的大国愿景。
反观英国,做派就完全不同。
在遭遇苏伊士运河屈辱还有殖民地纷纷独立打击后,彻底不顾超级大国颜面,死心塌地地跟随美国。按照时任英国首相麦克米伦的心思或许是:我都彻底认输了,美国大哥还会整我吗?
可惜的是,美国人不这么想!
1962年,深谙多边政治格局的肯尼迪总统,用了一出狠招对付英国和法国。
他抛出“多边核力量”政策,以北约名义,指望能控制英法两国手中的核力量!
按美国人的说法就是:你们跟着我就有核保护伞,费力弄三位一体的核力量干嘛。
戴高乐一看,当然明白美国的心思,不就是想让法国永远做附庸吗?
断然拒绝了这所谓的“多边核力量”,核保护伞,还是自己捏在手里更好。
英国做派则完全不同。
左边看,英国希望能加入欧共体,成为欧洲大家庭的一员。
右边看,英国又不愿意得罪美国,失去来自美国的保护伞。
左右权衡后,美国人急了!
劝不动硬骨头的戴高乐,还拿不下你英国,于是在美国逼迫之下,
1962年12月,英国和美国签订了《拿骚协议》,根据协议美国向英国提供了北极星潜艇导弹,条件是英国必须支持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
(肯尼迪和麦克米伦)
美国可以组织北约国家使用核力量,英国的核力量从属于美国,只有英国最高利益遭遇威胁时,英国才有在美国同意下使用核力量的权利。
英国签署协议后,肯尼迪拿着英国的协议又去问戴高乐!
法国佬,愿不愿意一起玩啊?答应了你就有北极星潜艇导弹哦。
傲娇的戴高乐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美国人的建议,不仅如此,为了报复英国人的屈服,戴高乐还跟英国彻底翻脸。
欧共体你就别想进了,欧洲有你,是屈辱!
这执念影响了戴高乐一生,也是英国在戴高乐执政时,一直进不去欧共体的根源。
更搞笑的是,在英国签署了《拿骚协议》,拿到英国人核按钮之后,美国人又蛊惑英国人说,你加入欧共体啊,去里面当内奸啊?
这做派就如占尽便宜的恩客,再拿到想要的东西之后,提起裤子就说,你找你前夫去。
英国人一看美国做派,心如死灰,又不敢不从,只能死乞白赖地去求法国人,说自己如何如何热爱欧洲大家庭,如何如何希望在一起。
法国人看着英国人气不打一处来,硬是跟英国人磨了十多年,才在戴高乐退休后,同意了英国加入欧共体。
自那以后,英国的国际形象就成了一个笑话,再也没有人将英国当做世界大国。
也是,一个核密码都在美国手里,外交方针都需要美国指定的国度,又哪有独立自主可言?
尾声:
从这段英美交往历史可知,美国真是一个套路达人啊!
协议前的英法关系如何?答案是互为助力,艰难维护大国地位。
这样的关系,美国人依旧逼英国人签署了《拿骚协议》让英法翻脸。
翻脸了之后,又怂恿英国进欧共体,当做不安定因子,承担以色列在中东一样的作用,让欧洲形成不了合力。
感情让英国这个曾经的宗主国当工具人啊?
最后这工具人,在脱离欧盟之后,唯一的结局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义无反顾投入美国怀抱。
全文看完,曾经现在对比后,不免无比唏嘘!
国家还是要有振奋精神和领袖人物,才有自主权,要是法国没有戴高乐会如何,不敢想?
这或许就是纯爷们之余国家的重要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