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桐油山。任浩沿摄
●陈仲琪
春风扑面,雨丝寥寥,阳春三月,一年中最生机勃勃的时光。周末闲暇之际,携带小孩重返桐油山踏青寻芳。一路往西疾驰,不出十分钟便踏进桐油山村庄,路过镇安堡,不禁下车前往。时至今日,古堡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仍然陌生。桐油的古堡并非开平古堡那样具有建筑规模和旅游观光性。过去,塘口山区群众为了防御盗贼,而在塘口河两岸修建了周安、永安、泰安、定安、镇安五堡。
十一年前,我因为家访曾来此古堡一次,学生留的地址是皮垌村,村民告诉我她家在古堡里面,我惊讶不已,古堡还能居住吗?带着惊愕,我沿着田埂走进仅能通过小汽车的古堡门口,却发现里面别具洞天。映入眼帘的古堡内部,呈正方形,宛如一块大豆腐,四五间房子相互偎依,有砖瓦房也有钢筋水泥房,俨然世外桃源,男男女女悠然自得。地上晾晒着稻谷、豆子,白菜干串在竹篙上,五谷杂粮应有尽有,龙眼、菠萝蜜沉甸甸地挂满树。
古堡外面良田百亩,阳光倾泻在青翠的禾苗上面,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句诗词。学生正在地上玩耍,看到我似乎既开心又惊讶,听到声响,家长笑眯眯地从屋子里走出来,热情好客。十多年过去,现在只有两间水泥房子完好,那些砖瓦的都倒塌了,到处野草丛生,不见小孩玩耍,只有一位老人家坐在古堡出口热情地跟我打招呼。
与镇安堡相距数百米之外的竹松书室,借着红色旅游开发的东风迎来了春天。竹松书室原用来办私塾,形似古堡,占地约1200平方米,内有祠堂、古井、炮楼,正门一副雕刻对联隐约可见。村民介绍,村里已经成功申请将竹松书室打造为红色旅游景点,将最大程度还原书室原貌,把以前的古书籍、古物摆设供观光。缅怀峥嵘岁月,不忘昨日情怀,既是对先辈的敬畏更是对后辈的告诫,忆苦思甜。
启车继续前往桐油山脚下,漫步石路,来到浸霁湾。桐油山与鹅凰嶂接壤,山涧峡谷水流湍急,怪石嶙峋大小不一,神工鬼斧,两侧长满灌木,藤条如织。站在峰峦上俯视,让人有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错觉。所谓浸霁湾,是山上一涧溪水淙淙流下,到此汇成一潭。此潭河床怪石嶙峋,其周围是树影婆娑、青翠的竹林,五颜六色的野花,清脆悦耳的鸟鸣声,置身其中,恍如隐世境地。
浸霁湾水清澈见底,一年四季凉爽如冰,仲春至中秋这段时节,各方游人纷沓而至。无论小孩抑或大人,来到浸霁湾都迫不及待地泡进她的怀抱。凉爽的山泉水缠绕着每一寸皮肤,迅速驱走暑热,让人头脑放松,心旷神怡。小鱼时不时调皮地亲吻着你的体肤,那酸痒的感觉妙不可言。泡在水里,无论内心是否浮躁、伤感、兴奋都会安静如眠。
浸霁湾,泉水甘甜怡人,整个桐油村的饮用水都来自她的馈赠。久居水泥房子,绝大多人都有崇尚自然的情怀,回归自然不一定得纯粹地身居乡村,而是在生活琐碎工作疲惫之时对自然的那股向往。落霞与水鸟齐飞,村民赶着牛群下山归去。无论是山坑螺,还是山泉水,还是山竹笋,游人都满载而归,浸霁湾以她的慷慨送别一拨拨游人,在暮色中迎来静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