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间多有关于“狐仙”的传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当中,就频繁有“狐仙”登场。
而在招远县的历史上,也曾有过类似的故事。清代《招远县志》里,便记载了一位神医为“狐仙”把脉的奇闻。
这位神医姓杨,单名一个“烛”字。杨是招远大姓,由于资料有限,暂不知杨烛出自哪一支。
根据县志的记载,杨烛本身是明朝秀才出身,不知为何,中途却弃文从医,研究起了岐黄之学。
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从学文到学医,行业的跨度相当大。但就传统医学而言,其相关论述都是用文言文书写,暗含易理之道,对于已经有文化功底的人来说,入门并不难。因此,民谚有谓:“秀才学医,笼中捉鸡。”
杨烛从医之后,经过一番钻研,逐渐成为名家。他不仅擅长对症下药,还精通于外科手术。县志记载,他当时曾专门建造了一间外面不留缝隙的“手术室”(大概是通过封闭空间避免受到外界的尘染),遇到需要开腹治疗的患者,便在内进行手术。在治疗条件落后的古代,能多次成功进行手术(从记载来看,杨烛的手术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也算是相当难得了。
一传十,十传百,杨烛的名声很快在招远传开,慕名前来找他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走在外面的时候,也常能被认出。
有一次,他去往罗山(自古就是招远名胜)游玩,行至大山深处时,忽然遇到一位老翁。而这位老翁竟也认出了杨烛,便上前寒暄,自称身体有恙,请求神医把脉。
虽地处荒野之中,但或许是因为此前找他求诊的人太多,杨烛一开始并未多想。他见对方年迈,心有怜悯,便同意为之把脉。
不过,观了一阵儿脉象之后,杨烛猛然对老翁说了一句话:“尔脉非人,乃狐也!”(你不是人类,是狐。)
老翁听后大惊,见已被对方识破,便现出原身——的确是一只狐,它向杨烛坦言:自己遭遇疾病,无法痊愈,听闻杨烛在招远地界有“神医”之名,故此化为人形,前来求诊。
杨烛见“狐仙”以实情相告,也不怒不惧,而为之开出了药方,“狐仙”再三感谢而去。
从后世的观念来看,此事显然并不科学,多半是经过艺术加工。但《招远县志》既然能将之收录在内,说明这段传说在当地流传甚广。由于年代久远,故事的原型到底是什么事件?已经难以考证,不过这从侧面也可以进一步体现杨烛的医术高明吧。
值得一提的是,杨烛不仅医术高明,且有悬壶济世之医德。他后来曾专门在招远县的普济堂施药,帮助了不少穷苦人。县志为之立传,主要也是想彰显医德这一点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