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学森
2021年,市科技局共承担“83”工程及《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15项,本部门重点工作5项,全部顺利完成,科技领域指标连续两年保持“全省前列”。
一、创新主体倍增,高新产业持续壮大
(一)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三年行动。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链条式”梯次培育体系。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7家,比上年增长88.46%,总量达到392家,相比2019年实现倍增,典型经验做法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736家,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147.2%。5家企业进入2021年山东省科技领军企业榜单。
(二)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滨州高新区《战略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顺利通过科技部审查,现场考察点和观摩路线全部确定,规划展览馆改造提升完成,以升促建背景及工作进展情况、相关数据资料、政策汇编等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完成。
(三)实施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工程。推荐惠民县申报国家火炬新型绳网智造特色产业基地。指导邹平市制定国家高端铝材产业化基地建设工作方案。修订《滨州市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认定管理办法》,4家集群试点通过验收评估,确定为滨州市创新型产业集群。
二、共建共享共用,创新载体提质升级
(一)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公共服务特色鲜明。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签约入驻机构167家,入驻率达到100%。“八大中心”多点开花,聚集800余项科研服务资源,开展了渤海科创汇、中科院专家滨州行、“科创中国”创新创业投资大会分赛区等品牌活动,创新要素加速整合、持续放大效应进一步显现。
(二)魏桥国科研究院带动产业加速转型升级。魏桥国科科技园北区正式投用,光刻胶项目投产,铝基复合材料项目即将试生产。通过山东省铝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建设,招引“中科系”研发人员40人,完成首批7个研发项目立项,投资额1.1亿元。组建山东省高端铝制造与应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实施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11项,带动链条企业研发投入1.2亿元。
(三)以融通共享为基本属性的科创平台有机衔接。山东省重质油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医疗健康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立项。愉悦模式受到科技厅唐波厅长肯定,向山东省中药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成员单位推广复制。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8家、技术创新中心13家、新型研发机构28家,成为全市高层次人才聚集、重大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
三、聚力科技攻关,创新要素加速集聚
(一)探索科技攻关新模式。建立重大项目“企业主动张榜、专家联合揭榜”合作新机制,对重点申报项目开展“一对一”指导服务,共争取省级以上各类研发项目12项,到位补助资金2.16亿元,是2020年的3倍,惠及企业500余家。
(二)深入一线服务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对标诊断”提升行动,“一对一”指导,“面对面”开方,举办政策培训班16场次,培训企业900余家,促成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88笔,惠及12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金额达6.8亿元。成功争取科技专项债9000万元,占全省总资金量的45%。
(三)深化科技交流合作。以京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重点,举办200人左右的对接活动6场、中小型活动200余场次,共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614项,引进12家技术转移机构落户滨州。全市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07.9亿元,比上年增长37.35%。 成功争创省级开放式大学科技园建设首位试点。
四、完善政策机制,创新生态日趋优化
(一)加大研发投入。探索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着力从工作机制、资源配置、营商环境、创新生态等方面发力突破,出台升级版的“渤海科技创新券”政策,建立研发投入激励机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36%,列全省第1位,典型经验获省科技厅发文推广。
(二)强化通融创新。以山东省高端铝制造与应用创新创业共同体为示范样本,培育5家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加快推动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组织成立13个领域创新联盟,实现十强产业创新联盟全覆盖。
(三)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实施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服务行动,开展现场指导208场次,培训种养专业户2400人次以上。实施“科普惠民”活动,开展专家走基层、科普宣讲、科普讲座、科技培训等活动189场次,惠及群众3.1万人以上,科普覆盖面持续扩大,科技获得感不断增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