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对于文物界还是对于书法界而言,唐代的书法真迹都有着极为重大的书法价值,即便是片纸尺牍,都堪称绝世珍品。
唐代作为中国历史上书法最为辉煌的时代,这个时期的书法名家辈出,但可惜的是,名家存世的真迹,也不过寥寥数件而已,对于书宗晋唐的后世学人来讲,可谓是莫大的遗憾。
但上个世纪,甘肃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却给书法家带来了许多重大的喜讯。其中出土了大量的唐代手抄经卷,这些经卷,有高手写的,也有庸手抄录的,但皆是唐代名家的真迹。
我们都知道唐代是一个宗教文化异常活跃的时代,这个时期佛学文化有着大量的信徒,这就促使了“官方写经手”和“民间写经手”这一行业的活跃,在民间的普通寺院,其经书往往是一些民间写手完成,他们一般是寺院的僧侣或者是民间的落地文人,我们如今见到了许多敦煌水平不太高的写经作品,便是出自这些人之手。
另外一种就是“官方写经手”,他们的选拔有着极为严苛的考试,书法水平超绝,甚至有的人能够当代一流名家相抗衡,他们是由朝廷供养的“编制内人员”,常常完成官家需要抄写的任务。
武则天时期的万岁通天元年的时候,他曾经组织过一次官方的重大抄经工程,抄写总计两万四千卷的一卷本《金刚经》以及七卷本的《妙法莲华经》来超度自己的双亲。
这些便是官家写经的极高水平的代表作品,因为是皇家敕书,所以没有一个经生敢怠慢,并且每写完一卷,就有专门的校验人员来校验字数是否正确,有没有书法类的错误等等,这一皇家工程做得细腻到了极致。
可惜的是,这些经文流落到敦煌的本就不多,大多是残本,但在敦煌藏经洞中出土的上万卷抄经文书当中,仅有一件完整版的《金刚经》,这卷《金刚经》在卷首的位置有一行字,写着:“咸亨三年六月七日门下省群书手程待宾写”。
由此可见这卷经文乃是武则天当中的官方写手“程待宾”所写。此作据考证乃是当时武则天的宫廷御用写手,在此作的卷尾之处,又有着详细的书写说明:
比如“用小麻纸二十纸”,唐代是没有长卷的宣纸的,长卷基本都是拼接出来的,此卷乃是20张麻纸拼接而成,还有“初校”、“二校”和“三校”的张崇,以及总校验官虞昶,虞昶乃是虞世南的儿子,乃是这次武则天抄经任务的总负责人。
此作如今藏于甘肃敦煌高台县博物馆,在1996年的时候,被国家列为一级文物,堪称书法界的重大喜讯,此作乃是目前我们发现的唐代唯一的一部手抄本完整版《金刚经》真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