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希台
用鸬鹚捕鱼,划小舟撒网……这些本是渔民们的谋生手艺,自禁捕退捕实施后,沅江市琼湖街道小河咀村的上岸渔民把捕鱼手艺变成了“表演项目”,用渔家文化撬动了乡村旅游,把传统渔村打造成了旅游乡村,描绘了一幅新的“渔舟唱晚”的乡村美景。
小河咀村地处沅江近郊,紧靠南洞庭湖湿地,是个传统渔村,有着深厚的渔乡文化底蕴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上,这里的村民就在洞庭湖上打鱼为生,村里共有9个村民小组,人口1728人,湖洲、湖汊面积达11400亩,土地面积仅1600亩。随着长江流域十年禁捕政策的实施,这里也开始了艰难的转型之路。
小河咀村党总支书记吴勇表示,村民以前几乎都是以打鱼为生,自禁捕退捕和渔民上岸后,小河咀村明确了自身发展方向,坚持“以退捕渔民为主体、让退捕渔民共同致富”的理念,结合沅江市两湖新区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契机,计划打造“农旅、商旅、文旅”三旅结合的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
当地政府为改善当地上岸渔民生活条件,投入800多万元全面改造小河咀村的生态环境。村内按照“画家村”“民宿村”“美食村”“渔家文化村”四大主题定位,围绕民俗、文化、旅游、餐饮、休闲等多个领域对全村进行定位设计,而村民多利用本地优势开办农渔家乐,吸引众多省内外游客一探“渔”味。
村里有名的十八湾渔家乐就坐落在小河咀公园旁,上岸渔民杨学斌当上了老板,每天接待四方来客,不亦乐乎。“这几年小河咀村大变样,环境好了,游客自然多了,生意也越来越红火。”杨学斌说,游客们来此欣赏渔家美景,闻着扑鼻花香,吃着香喷喷的农家饭,别提心里有多舒坦了。
目前,小河咀村正在进行总体规划和旅游设计,以“洞庭渔家,湖湘风情”为灵魂,彰显“南洞庭湖”渔乡文化内涵,塑造高辨识度的区域文化,打造传统与现代高度融合的美丽乡村。同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重点打造“画家村”“民宿村”“美食村”“渔家文化村”四个特色村,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旅游业,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加快退捕渔民转产、转业、转型,进行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带动加工,激活乡村市场,盘活乡村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