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ID:hlmyj001
投稿:hlmyj001@163.com
作者
背小红书包的小董
(一)
我高一开始读《红楼梦》。正是少不知愁、爱装深沉的年纪。捧起《红楼梦》后,发现这才是真深沉。真假相逢,我的浅薄矫情便无所遁形了。
多年后,在网上流传一份死活读不下去的书单,《红楼梦》高居榜首。一方面是传世经典,历久不衰;一方面又是曲高和寡,望而生畏。
对多数人言,该书冗长晦涩,沉重悲凉。好固然是好,读起来却像二师兄吃人生果——没滋味。我磕磕绊绊读完一遍,当时想,以后不能再自讨苦吃。
不料,高中学习模式苦闷压抑,人坐在教室,心上却念着天地悠悠。为了“避学去愁”,我又捧起《红楼梦》,这个不挣分数,爱怎么读就怎么读。从那时,就很欣赏贾宝玉厌恶科考、鄙弃八股的做派。考场失意,“读场”得意,那段岁月到如今都是一笔糊涂账。
对于《红楼梦》,因消闲胜于求知,故而我一贯是好读,不求甚解。但有会意,便欣然自乐。我择取两处情节来谈谈读到的一二分体会。
(二)
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因叹道:
“别的都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说礼出大家。”
刘姥姥的话值得玩味。读者以为给的是一颗糖,其实给的是一记耳光。
表面上,她是在称赞贾府:作媳妇的得先伺候长辈吃饭,过后才轮到自己吃饭,这是大家族的礼数规矩。可暗地里,她却是在讥讽贾府。
这就不得不联系上文来理解。为取悦贾母等人,刘姥姥被扮作篾片相公,席上一句:
“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语惊四座: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有人说喜剧的背后其实是悲剧。这话放在刘姥姥身上太合适不过了。博得众人一片哄笑的刘姥姥倒是“不辱使命”。可这,有辱她自己啊。有谁愿意被拿来这样取笑?我深为刘姥姥难堪。可是也没办法,来这儿就是求人施舍,拿点尊严做“等价交换”绝不过分。
贾府众人的哄笑反倒是在出洋相,滑稽感十足。将这和“大家行事,礼出大家”对比起来,那讽刺的意味可就强烈了:把客人扮作小丑拿来取笑,难道这就是你们贾家的行事?笑得七仰八合,喷茶喷饭,难道这就是你们贾家的礼数规矩?
刘姥姥心底的话,凤姐鸳鸯如何听不出?她二人何等聪明,岂是拿个棒槌认作针的:
凤姐儿忙笑道:“你老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乐儿。”一言未了,鸳鸯也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
这下可明白,为何刘姥姥明明在夸赞贾府,凤姐鸳鸯却反忙着赔礼道歉?
(三)
凤姐判词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历来有颇多解释。有人主张用拆字法:二令为冷,人木为休。这句话预示着凤姐的婚姻悲剧:从夫妻恩爱到被贾琏冷落,最终惨遭休弃。
从婚姻的角度进行解读也使得。可要在这文字上闪转腾挪,普通读者不免为难。
众所周知,凤姐是荣府的当家人,业务能力一流。
“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 “是脂粉队里的英雄。”
可是俗话说:当家三年,连狗都嫌。凤姐为人强势苛刻,没少明里暗里遭人算计。我认为,不妨从凤姐是贾府的当家主母这一角度立意。
“一从二令三人木”,象征着凤姐作为当家人,从得人心到失人心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分别对应着贾府由盛入衰的三个时期。
得人心者必以才。凤姐木秀于林,靠得就是办事周到稳妥,为人八面玲珑。
贾府时旺之际,秦氏病故,凤姐协理宁府。先是做功课分析宁府之弊病;接着重立规矩,权责细化到个体;最后率身作则,宵衣旰食以求事功。一套组合拳下来凤姐便将宁府梳理得秩序井然,风气一新:
于是合族上下无不称赞。
再如,贾芸与小红二人命运相仿,同是族群中的边缘人,同样不甘于现状。贾芸先向贾琏谋求差事,无奈贾琏燥屎(歇后语:燥屎——干搁着)。小红欲求上进,可恨屡遭晴雯等人排挤。幸赖凤姐审时度势,慧眼识才,将二人收在麾下。说得郑重些,这叫知遇之恩。
至于凤姐的情商高、口才好、善表演,拿个影后奖就是小菜一碟。这一时期的凤姐春风得意,颇具人望。
花无百日红,继而贾府时运不济。一来,各房矛盾凸显。贾赦色入膏肓,看上贾母的大丫鬟。贾母气得够呛,母子互生嫌隙;贾琏“子承父业”,偷娶尤二姐,另立家室。这事儿逼得凤姐大杀四方,对尤二姐斩尽杀绝;再者,家仆内部的倾轧斗争演化日烈:
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二来,贾府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府里人口过重却人浮于事;入不敷出只得寅吃卯粮。百病缠身之际却还要撑起富贵架子。此时凤姐对下唯有“威重令严,深刑峻法”以震慑人心。外头体面里头苦,人心正在慢慢溃散。
失人心者必失德。凤姐最终众叛亲离,一方面是贾府败落,墙倒众人推;另一方面也是自身多行不义。
凤姐之失德,在贪,在狠。倚仗贾府的权势包揽诉讼赚取佣金;擅用家人的月钱放高利贷;给欲令智昏的贾瑞安排仙人跳;最最“武德充沛”的就是对尤二姐的“降维打击”。尤二姐以生命为代价,见证了凤姐: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凤姐整人的手段层出不穷,估计家下众人早就看得麻木不仁。机关算尽又如何?逃不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可惜《红楼梦》未完,我们看到了凤姐的“身后有余忘缩手”,却看不到她在眼前无路的时候,是否想要回头。值得一提的,是续书中有凤姐力诎失人心之语,续作者说不定有类似的观点。
(四)
后来去师院求学,我对写书评颇有兴趣。第一个选题是秦钟。我呢,眼高手低,写的东西又臭又长,先把自己恶心到了。
有次读木心学到质薄气邪一词,心中一动,想到秦钟。秦钟质薄气邪,点评绝妙。木心文诚词雅,曹公则雅俗兼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对假,雅对俗,有对无,情对欲。
曹公不止是懂得辩证法,更是用辩证法的高手。《红楼梦》语言丰富多变,有时清新亮雅,如品芬芳;有时脏亵不忌,直鉴人心。
师院图书馆有不少红学著作,我读过周汝昌、俞平伯二位大家的作品。现在当然忘完了。但是二位先生的风格我还记得。周先生以构建体系见长,俞先生以分析推断取胜。故周文浪漫,俞文谨严。周先生很有意思。
我打个比方。如果把《红楼梦》比喻成美酒,红学中人比喻成卖酒的人。一般人卖酒,要夸这酒品质好口感佳,传承古法匠心酿造之类的话。周先生则不然,他要是来卖酒,他是自个儿先醉七分。
渐渐地,我发现《红楼梦》有太多争议。像周俞二位大家的观点都未见得人人同意。观点不同,难免一争高低,只是少些意气之争才好。
因观点不同而逞意气之争,岂不违了读书的初衷?我不争,我是乐读派。读《红楼梦》本身就是赏心乐事。至于此中的真意,欲辩已忘言。
(五)
我读《红楼梦》也走过弯路。
文夺天地造化功,气蕴阴阳正邪赋。《红楼梦》中的道理至大至深。我以为证道悟理便可高过世人,一览众生小。又兼曹公书尽生命的荒唐可悲。人生一场,不过是色与空的起承转合。周围不止一人说我置身世外,不食人间烟火。知而无为就不免眼高手低,一昧悟空或流于谋虚逐妄。
秦钟自谓高过世人,结果早早凋零。临终之际方悔自误;妙玉自称槛外之人,色空无得,目无纤尘。到头来却是风尘肮脏遭泥陷;我耽于幽思甚远,以至于疾。
后来读到一句话,点醒了我。这句话是说《红楼梦》中有生活。读《红楼梦》,读的就是一种生活。这话真真是好。
因《红楼梦》而结缘诗词,读王维、杜甫,诗酒趁年华,这是生活;因《红楼梦》而喜欢做菜,学做茄鲞、莲叶羹,讲究口体之奉,这同样是生活。
至于说书中关于人生、社会、历史的宏大而深刻的命题,象牙塔内自有学人求索,普通读者不必深究。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读者既能管窥《红楼梦》中的乾坤之大,又能欣赏生活中的一草一木。这才是读好《红楼梦》。
(六)
宝黛共读西厢是书中的名场面。仲春三月,云朗气新;不远处是粼粼一碧,身边是灼灼桃夭;恰是日白风清人婉娈,香词艳曲动芳心。曹公好用对仗:这厢是春光大白,万物昭昭;那厢是春心深藏,情思袅袅。
对宝黛二人,《西厢记》是启蒙爱情的重要推手。原来在年少时能够得一部成长上的启蒙之书,不止在我们,在曹公这里一样,是人生中一桩幸事。
更进一层,曹公这是在借由《红楼梦》作成的青春回忆录,来完成自我与众生的溯洄,在溯洄当中去还原生命的本来面目。作为读者,我们见证并参与其中。
更进一层,我们能否在溯洄当中,去还原自我的本来面目呢?我不敢轻易作答。
事实上,有不少读者对《红楼梦》痴其一生。这不就是“终身行之者乎”?我只愿向他们学习,守住读者的纯粹和诚恳,在《红楼梦》中证见,成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部分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