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手拉壶是一门传承了近400年的古老手艺,不少家族传承了5、6代人,很多老字号制壶世家,都秉承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古训。非潮州籍的更是前所未有。
清代“岭南三大家”中的陈恭尹游历潮州后感慨道:“白灶青铛子,潮州来者精。
洁宜居近坐,小亦利随行。就隙邀风势,添泉战水声。寻常饥渴外,多事养浮生。
早在唐宋时期,尚处偏远的潮州人就知道欲得一杯好茶,好火、活水、好茶、良器和冲泡方式就缺一不可,而这良器,他们尤为讲究。
至明代中叶,散茶泡饮兴起,工夫茶在潮州蔚然成风,本地素有烧造陶瓷的行当,这就催生了专门用以冲泡工夫茶的器具和工艺。
清代光绪年间金成祥在《海珠边琐》一书中曾经提到:“潮州人茗饮喜小壶,故粤中造孟臣、逸公小壶触目皆是。”
而从清代中期开始,潮州朱泥壶便独具一格,成为工夫茶必备茶具之一,亦成为工夫茶四宝中的核心。
当时潮州制茶壶不仅风行福建广东,更随着福建潮州人远渡重洋,远销东南亚,至今在泰国、新加坡等地仍时常能见到。
制壶匠人们秉承家学,代代相传一直延续到今天。
可为什么在潮汕人圈子里家喻户晓,而其他地方却鲜有人知呢?
东家匠人铁人说,潮州壶以前走不出去的原因很多:
一是潮汕人因为有独特的语言体系,故而易抱团也易形成独立的小圈子,很多本土优秀文化,受限于语言与文化认同,很难走得出去;
二是潮州制壶的手艺,一直是家族式传承,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各家的泥料、技术、制作方式都对外秘而不宣,固执守旧的手艺人们在最困难的时候都坚守古训密不外传,都关起门来做手艺。
在以前,不仅有人来拜访就不做壶,甚至女儿女婿也不许偷学。导致从清代发展到10多年前,潮州壶的手艺仍然以三大老字号传统壶艺世家(以谢华为首的俊合号、以章燕明、章燕城为首的安顺号和以吴瑞深、吴瑞全为首的源兴号)为主,但看名字就知道,别说外人,就连女婿也休想学到制壶手艺。
就因为这样的闭塞,传承成为了难题,整个行业10年前甚至只剩下不到50人还在坚持。
这样近乎与世隔绝的状态,工艺、原料、造型一度停滞不前,光凭“最适合冲泡工夫茶的茶壶”这一百年来形成的认知,勉强维续。让潮州壶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匠人们呕心沥血却有时候连吃饭都成问题,制壶手艺人,也一度被看不起,成为“泥巴佬”,最惨的时候媒人一听说是做壶的,连老婆都讨不到。
做壶的人越来越少,能面世的作品也就越来越少,手艺人身边的亲朋好友就消耗光了,更别提走出潮州,让外面的人认识了。甚至一度连年轻一些的潮州本地人都不知道潮州还有做壶这门手艺。
而东家匠人铁人,是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谢华嫡传弟子,他将用一生来传承传播潮州手拉壶。
廖奥(东家id:铁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谢华嫡传弟子
来源:东家APP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