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中国美术学院冬季期末教学检查,集中展示了各教学单位教学新常态、新成果、新变革,这是中国美术学院的优良教学传统,也是持续推进“双万”建设,落实“冬查夏展、春研秋赛”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重要环节。2021年12月30日至2022年1月7日,绘画艺术学院根据学校要求,有序安排冬季期末教学检查相关工作。积极配合开展各专业方向的教学自查、美术学学科教学检查、全校教学大检查三步骤,梳理、展示并汇报教学成果,提升教学质量。
历史沿革与教学思想
绘画艺术学院以“技艺与方法——大绘画时代绘画方法论的思考与重建”为核心研究方向,以“后印刷时代的版画艺术”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壁画研创”为重点研究方向,一方面努力继承和发展“国美之路”的优良传统,立足历史积淀与学科优势,深度融合中国文化精神,持续坚持绘画艺术的理想和追求;另一方面,努力探究和洞察绘画艺术在媒体时代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以“重启绘画方法论的思考和建构”“重构专业融通与内涵深化、多元拓展与本体增强相结合的教学框架”“重提开拓创新、国际视野的思想理念”的“三重方法”为主要路径,从油画、版画、壁画、综合绘画等多个角度开展当代绘画艺术教育思想与方法的新探索,以构筑大绘画时代的绘画专业教学、创作与研究的新格局,为社会持续培养兼具思想深度和创新意识的国际化绘画艺术专门人才。
专业结构与课程建设
绘画艺术学院下设油画系、版画系、壁画系、综合绘画系4个专业方向,12个工作室。目前拥有2个学科创新平台、5个研究所、4个实验室。本学期绘画艺术学院以思政教育为引领,油画、版画方向依据各自专业积淀开展常态教学,教学框架清晰、合理,壁画、综合绘画方向锐意开拓,新老教师合力开展教学研讨,深化与新设了系列更为符合专业特点的课程项目,效果突出。2019年“绘画”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9门。已架构起“造型基础与形式”“媒介材料与语言”“创作理念与方法”三类课程为主的课程结构体系,且课程之间层层递进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建设闭环。
教学改革与研创成果
绘画艺术学院持续改革与深化“两段制”至“三段制”教育模式,以基础融通,内涵深入为指导,开设基础、专业融通课,深化各工作室特色课程,确立和加强以工作室、实验室、研究所为单位的“三环结构”体系关系。
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围绕“专业融通与内涵深化、多元拓展与本体增强相结合”的教学新框架,积极加强“绘画专业通识课程”“绘画基础融通课程”“绘画专业融通课程”的建设与推进工作。省级教改项目《绘画专业融通课程建设》顺利结题。
巩固“研创促教学”机制。2021年,绘画艺术学院秉持“以研究促创作,以创作带教学”的优良传统,师生参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作品19件,“百年追梦——浙江省美术精品创作工程(四期)”作品15件,“红船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精品创作工程”作品9件(在以上展览中以学生作为署名作者的作品达10余件),参与“迎接建党100周年小型组画创作”项目作品7件,以及 “之江楷模”等重大创作项目。
国际教学工作坊与平台建设
积极开展国际教学工作坊。以各专业方向实验室为依托,拓展绘画创作教学系列国际工作坊课程。共举办“油画材料与修复国际工作坊”“叙事性绘画创作教学国际工作坊”“手抄和纸与其可能性”“中国传统木版画——桃花坞版画”“两宋的金石世界——宋代金石学与印学:文献、实物、图像”等3场,“版画语言国际工作坊”以及“壁画系列工作坊”“综合绘画国际工作坊”共计8场国教学工作坊项目。
迭代升级国际化节展平台。依托国际高等艺术院校绘画教学联盟(IAAPE),举办 “技艺与方法”——首届国际高等艺术院校绘画教学联盟创作教学论坛,来自5个国家6所艺术院校近40名师生参与并作主题发言,同期建设完成绘画艺术学院线上美术馆;举办“叙·世——在共同生活中绘画”首届国际高等艺术院校绘画教学联盟创作教学线上作品展,共展出国内外高校师生作品380余件;举办Inter-Youth国际青年绘画展、国际著名艺术家系列访谈项目:“模型——迷茫的坚毅”德国艺术家安德里亚斯·穆埃线上访谈等学术活动。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01
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020)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1)
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019)
色彩——油画写生语言
课程主持:何红舟、邬大勇、封治国、赵军、余旭鸿
课程团队: 油画系全体教师
课程简述:本课程以人物写生为中心内容,横向沟通素描基础教学,纵向直指专业创作能力的培养,承上启下,两端深入,尤其侧重色彩在油画写生中的核心地位。以灵活的课题化作业设置,将色彩个性的开启融入教学实践。课程高扬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强调视觉观看的凝聚力、色彩语言的表现力以及形色兼顾的概括力,注重色彩的独立审美价值及绘画中的书写性笔意,凸显油画的语言品格。
02
省级一流线下本科课程(2019)
版画语言(技法)
课程负责人:孔国桥
课程团队:方利民、于洪、王超、曹兴军、张晓锋、周崇涨、鲁利锋、闵罕、付河江、张兰、李小彬、鲁巍、陈小庆
课程简述:本课程属于版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媒介材料与语言”板块,是版画系的传统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版画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基础,在本专业已有近70年的历史积淀。1954年,本专业方向即在全国率先开设了木刻、铜版和石版画技法的课程教学;1983年又在全国率先开设丝网版画课程,是国内艺术院校中最早开展并最先完善版画各版种教学的单位;1994年增设“版种选修”板块,是国内院校中最早开展分层次教学的版画技法课程。
03
省级一流线下本科课程(2019)
传统壁画
课程负责人:梁怡
课程团队:林晨曦、贺亮、王雄飞、朱唯践
课程简述:本课程从对东西方传统壁画的调研考察、材料复制、艺术创作出发,讲授壁画材料媒介的历史传承与基本特性,传授传统壁画制作技艺。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古代造型手法、绘制程序、材质构成要素和工艺制作。学生在深入体会中西传统壁画诸多艺术语言样式的同时,思考探索中西方传统写实和写意技艺的当代转换。
04
省级(线上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019)
解画水彩
课程负责人:周刚
课程团队:杨毅柳、雷永斌、陈晨
课程简述:本课程从水彩画的历史沿革、审美和专业技术的培养与训练,延展至艺术观念与艺术创作,系统展示水彩画产生、发展与风格演变的全过程。通过课程的研习,从一个专业透视绘画艺术的发展,同时在创作研究和艺术风格的分析方面注入高阶、创新和艺术创作的挑战性思维,并用“解画”的方式对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分析与解读,形成了本课程自艺术起源至艺术创作研究和风格分析的系统、专业的教学特色。
05
省级一流线下本科课程(2020)
具象表现素描
课程负责人:蒋梁
课程团队: 杨参军、赵军、史怡然
课程简述:本课程直面技术时代图像困境与艺术危机,以视觉直观的方式切入人与世界同在的存在论境域,以具象表现基础方法论为方法,开启对素描的重新认识,打开绘画全新的教学模式。
06
省级一流线下本科课程(2020)
多维表现绘画语言解析
课程负责人:郭健濂
课程团队: 李青、金阳平、余旭鸿、井士剑
课程简述:本课程立足当下全球化与本土化相互激荡的多元文化语境,以多维表现绘画理念作为学术思想,践行当代艺术的创造活力。多维表现绘画语言解析的教学以视觉几何探索为基础,以写生作为视觉感知的方式,探索身体与社会景观,认知与空间景观、视觉与绘画景观的多维景观体系,以此开启创作的源泉,进而洞察社会人文地理,塑造敏锐的社会视角和超越物质世界的中国式宇宙观,思考油画在新媒体技术时代下,如何综合、融汇现代技术的可能性。
07
省级一流线下本科课程(2020)
水印木刻——中国传统水印版画
课程负责人:王超
课程团队:方利民、李小彬、张晓锋
课程简述:本课程旨在传承木板水印技艺的同时,力求完成传统艺术的当代转换,其探索历程也是丰富自我、温故知新乃至借古开新的创作与教学历程。从摹古、拟古到变古,或是每一位修习古典技艺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者的必经之路,而他山之石,则可成为变古的良机。
08
省级一流线下本科课程(2020)
黑白木刻
课程负责人:曹兴军
课程团队:曹晓阳、邵蓓艳
课程简述:本课程通过研习东西方黑白木刻的发展历程,体会其独特的审美特质,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运用黑白规律、技法语言及审美情趣进行黑白木刻思考与实践,开拓视野、夯实语言能力,激发创作热情并尝试黑白木刻创作的多种可能性。
09
省级一流线下本科课程(2020)
传统艺术转换
课程负责人:陈焰
课程团队:黄庆、李振鹏、何立
课程简述:本课程属于创作理念与方法课程,也包含了对媒介材料与语言的基本训练。课程以当代文化综合性思维方式为引导,以中西绘画的比较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具体的传统艺术课题的考察与研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艺术创作发展规律,深化对传统艺术相关内涵的理解与表达。
未来,绘画艺术学院将以更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深化教学理性的系统性、学术性和实操性。 紧密围绕国家“双一流”建设目标,打造一流专业、培育一流课程、出版一流教材,以一流的师资团队培养兼具审美感受力、艺术创造力、社会行动力,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流美术学拔尖创新人才。
来 源 |绘画艺术学院
编 辑 |方 舟 童戈辛 邢 珂
审 核 |徐 元 何红舟 陈正达
出品: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中国美术学院新闻中心
CAA融媒体工作室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