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8年,第一次米特拉达梯战争在小亚细亚半岛爆发。志在将罗马从亚洲驱逐出去的本都军队,在哈吕斯河畔迎战为罗马人作战的比提尼亚-色雷斯人。尽管无法以完整的全军迎敌,但本都却在反复对抗后获得了决定性胜利。原本已面临淘汰的卷帘战车,也在此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堪称古典系战车在西方战场上的最后闪光点。
不可调节的地区矛盾
米特拉达梯的本都王国与罗马人的亚细亚行省
从表面上看,米特拉达梯战争是源于本都对卡帕多西亚地区的吞并野心。但实际上,始终站在其对立面的不是罗马共和国,而是位于小亚细亚半岛西北部的比提尼亚王国。这个由渡海色雷斯人构建的王国,一直在东西方冲突中左右逢源。无论是当年的马其顿、塞琉古,还是后来的帕加马和罗马,都与其有着相对不错的关系。但由前波斯帝国贵族建立的本都,却始终同他们关系恶劣。
在将罗马拖入战争之前,比提尼亚国王尼克美德四世已经被本都军队击败过一次。此后,他就依靠定期贿赂罗马元老院,获得军团和外交层面的鼎力支持。罗马在击败塞琉古和吞并帕加马王国后,也已经在半岛西部建立了亚细亚行省。他们不希望任何地方势力变得过于强大,也顺势掉入了尼克美德为他们编织的冲突泥潭。尽管其驻军规模非常有限,却可以靠财政优势雇佣大量的本地士兵,并发动周围的友好势力为自己作战。比提尼亚国王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复国,并接着开始与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争夺起卡帕多西亚。
后来成为凯撒男友的比提尼亚国王 尼克美德四世
公元前88年,紧张的事态已无法收场。深陷意大利同盟战争的罗马人,被迫继续用不满2个军团的兵力控制小亚细亚半岛。比提尼亚和本都却在磨拳霍霍,随时准备将军队开到对方的边界内肆虐一番。时任亚细亚省总督的卡西约,也是一个希望撮取功名的政治投机客。在尼克美德的历次贿赂中,都有他及幕僚班子的贷款资助。现在,他又用讨债的手法逼迫国王,让比提尼亚军队主动向本都发起进攻。
在本都一边,米特拉达梯六世已整军经武多年。除了大量依照希腊化样式建立的军队,他还可以从整个黑海沿岸的附庸中筹集兵力。加上帕提亚国王的资金支持和亚美尼亚人的骑兵援助,让他有能力在小亚细亚同罗马势力一决高下。但为了尽快占据更多地盘,本都军队在战争开始后也铺的太开,让老对手尼克美德嗅到了战胜机会。当过万的比提尼亚军队越过边界上的哈吕斯河,发现挡在自己面前的仅仅是一群轻装部队。
比提尼亚王国就位于半岛的西北部
比提尼亚人的色雷斯军团
比提尼亚由来自欧洲的色雷斯人建立
尽管比提尼亚的上层贵族受希腊化潮流,但其王国的基层组织却没有受到多少外部影响。大部分小贵族都没有居住在城市中,而是习惯于自己的封地村庄。一旦国家遭遇战事,他们就会按照封地大小为国王提供相应的步骑兵力量。
因此,当波斯人的本都也建立起马其顿式方阵军团,比提尼亚人的军队还以轻装步兵为主。就和海对岸的色雷斯亲戚一样,他们的大部分成员只装备了头盔和盾牌护身,并使用标枪和大砍刀作战。当年轻士兵达到一定服役年限,再以资历获得亚麻甲、锁子甲等重装护具,荣升为武装系统下的重步兵。贵族则可以从使用标枪的轻骑兵开始,最后晋升为披甲的重装骑兵。
比提尼亚地方贵族和他的附庸步兵
为了弥补近战能力的不足,他们也从境内的希腊城市招募雇佣军助战。还可以从南面的加拉太地区,招募专门以贩售武力为生的凯尔特战士。但从整体来看,其军事系统存在比较大的缺陷。这也让比提尼亚军队在面对本都人时,经常被对方序列完整的步骑兵大军击溃。
相比之下,施行波斯帝国制度的本都人就更容易集中资源进行军事改革。在陆续吞并数个黑海边的希腊城市后,王国的都城也搬到了锡诺普,军队的精锐也被编练成马其顿方阵。加上原本的地区传统,让他们的阵营里不会缺乏各类轻步兵和骑兵。至于源自波斯的卷镰战车,也被作为辅助武器保留下来。在哈吕斯河畔,指挥本都军队的是希腊将领阿基劳斯,但他麾下的士兵却都由本土兵源构成。在没有得到重装步兵增援的窘迫下,他们被迫以特殊手段对付同样擅长山地混战的比提尼亚人。
比提尼亚步兵可以按照资历从轻装升级为重装
艰难的反击
至今依旧流淌在土耳其境内的 哈吕斯河
古代的哈吕斯河 也是比提尼亚与本都王国的交界
在发现自己的军队居于数量优势后,尼克美德立刻让部下渡河发起强攻。只有轻装部队的本都人,显然无法阻止庞大的对手强渡,便只能向后退守。然而,无论是轻装的标枪手,还是来自半岛各地的骑兵,都不是善于防御作战的兵种。
阿基劳斯迅速重组了麾下部队,并接着派出部分轻步兵去抢占河畔平原上的一座小丘。比提尼亚的色雷斯步兵渡河后,也立刻加入了争夺战。由于双方都对这个制高点异常看重,就分批将预备队送上前进行激烈争夺。由相当比例重装投手的比提尼亚人,很快在轻步兵对决中占据上风。大部分本都士兵都缺乏必要武装,不敢同对面发起近战,只得以边打边撤的方式缓步后撤。更多比提尼亚步兵也从两侧迂回,大有消灭这股先头部队的意思。
部分重装标枪兵让比提尼亚人占尽优势
这时,阿基劳斯的兄弟尼奥托勒马斯率领数千名预备队登场。他们的出现让比提尼亚人没有完成合围,损失惨重的前卫得以完整撤出。但更多尼克美德的部队已渡河来战,其中不乏重装的希腊和凯尔特步兵。加上比提尼亚骑兵的介入,让形式更加不利于本都一方。在全军开始崩溃之际,阿基劳斯率领亲卫队从侧翼杀出,才让自己的兄弟有机会将溃兵再次组织起来。
同时,本都人的骑兵和少量卷镰战车,也利用这个宝贵窗口期完成了敌后机动。他们迅速从对方所想不到的位置冲出,将尼克美德国王的部队截成两半。虽然有很多比提尼亚人配有重装,在战术编组上却属于典型的轻步兵。由于需要以间隔较大的松散队形接战,他们无法抵御战车的冲锋。尤其是卷镰战车的两侧装有大量镰刀,在其阵中有如无人之境。一些士兵来不及反应,手脚就被锋利的刀片所切断。后方的重步兵本可以上前支援,却被大量的本都骑兵拖住了手脚。为了对抗骑兵的集团冲击,他们必须在原地保持密集阵态势,从而丧失了战场机动性。
本都军队里一直保留了古朴的卷镰战车部队
为了不使自己的军队再受到重创,尼克美德只能下令主力向后撤退。结果,已经完成重组的本都轻步兵又迅速追了上来,让他们的后退重组演变为大规模溃败。本都骑兵继续从侧翼拖延比提尼亚人的行动,标枪与弓箭手则在后面开始射击。至于发挥巨大效用的卷镰战车,也继续以横冲直撞收割落单的敌军先锋。
最终,尼克美德四世和他的残部被逐出了战场。阿基劳斯率军追击,直到进入已无人防御的军营,将大量的物资、军饷和口粮都收入囊中。第一次米特拉达梯战争的正面交锋,便以罗马阵营的完败收场。无疑,本都军队有着远胜邻居的军官团和指挥链。这才让他们在得不到己方主力增援的窘迫下,奇迹般的反败为胜。
这也是古典战车在西方战场的最后一次胜利
战役中,卷镰战车也发挥了超乎本都人意料的作用。其实早在亚历山大时代,这种武器就已经显得不合时宜。只是在多多益善的希腊化时代,才被当做辅助兵种予以保留。但这种需要漫长距离进行启动加速的古代坦克,在屈指可数的出场中都沦为己方军队的累赘和防御漏洞。哈吕斯河战役的超长表现,不过是特殊环境造就的非常规结果。
不久,阿基劳斯便授命组建新的军队,替本都王国去控制服从罗马的希腊本土。这位希腊将军在带上大量骑兵、弓箭手和方阵步兵的同时,也不忘捎上一批卷镰战车。结果,它们在喀罗尼亚和奥卡美纳斯战役中都彻底暴露了缺点。其作为一种实战兵器的岁月,便就此终结。此后的西方世界战场,将再也没有古典系战车的发挥余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