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与中秋有关的作品,小佛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这首词首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与尾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实在令人印象深刻,从天上到人间,无怪乎有人曾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主见其在中秋词上的影响力。
小佛最近读到了另外一首中秋词,并且与苏轼的这首佳作不仅是同词牌名,连词名都一样,并且作者与苏轼有着莫大的渊源,这首词便是米芾所作的《水调歌头·中秋》: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米芾,宋代著名书法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这首中秋是米芾借赏中秋的机会,以表达自己为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的情操。
上片,一开始就用了秋天特有的事物来让人意识到这已经是秋季了,“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砧声”是捣衣声,李白有诗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每年天气转冷,故乡之人都会给驻防边疆的家人送去冬衣,当米芾听到了捣衣声之后才感受到风变得急速,秋来了。同样,也是听到了蟋蟀的叫声才意识到秋来了。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米芾对于秋季的感悟并没有宋玉的那种悲伤,他拥有的是不同于历代文人悲秋之感,而是一种豁达。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捣衣声与蟋蟀都在提醒着米芾秋季的到来,也会让人感受到秋意,米芾想要甩掉秋意对自己心情的干扰,于是他借着美酒将悲伤的调调收起来,让自己从略感压抑的情绪中冲脱而出,得到超然物外的清爽之感。
毕竟这是中秋之夜,多多少少都有着令人开心的情致,看那轮明月从南楼旁缓缓升起,将这天地裹上银装,“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下片由景入情,抒发米芾不愿意与世俗同流,想要过属于自己的隐居生活。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从玉笛的悠悠之声到想要在此清冷的中秋之夜吃酒浇愁,无不想要排遣自己的忧思。
“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月色下四周都是诱人的景致,然而米芾并没有心思去观赏,他倚靠着阑干,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终于悟出一句话——宇宙原来竟然像浮萍一般。宇宙如此之大,在米芾心中却只若浮萍,足见其心胸广博。
悟出宇宙若浮萍之后,米芾又做了何事?“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兴致变得极好,喝更多的酒,管它什么时候醒来,不愿与这世俗一起,自己沉陷于自己的生活即可。
读完整首词,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首与众不同的中秋词作,别有一番清爽之感,也将书法家别具一格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可能与米芾的为人有关吧,“滑稽玩世,不能俯仰顺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