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澶州坡上散淡人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真的要感谢这次年终的大整理大扫除,让我翻到了一批约20年前的旧物,其中就有两本剪报。而在当年,这些剪报我是当作书来读的。
20年前,我在乡下工作,任所在乡镇的少先队总辅导员,亦即主抓整个乡镇中小学的团队工作。所在的单位叫教育组,是主管全镇中小学的教育行政机关。农村学校注重升学率,对团队工作不太重视。因此我在教育组的工作,名义上类似公务员,但实际上更多地则是从事着诸如写宣传材料、协管计划生育、下通知等等繁琐的事务性工作,真是不胜其烦。
身在行政单位,可以享受的一个额外待遇就是,公费订阅的报刊比较多,有许多党报党刊,如《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濮阳日报》等,还有属于团队口的《中国少年报》、《中国中学生报》,教育口的《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等,我的剪报书,文章大多来源于上述报纸。
记得当时有一首打油诗来形容上世纪90年代末行政机关公务员的办公现状: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确如此。我因为爱好文学,因此最关注报纸的副刊。报纸副刊上不时会出现一些好文章,看得多了,心里发痒,就想把这些文章永久性保存起来,闲时放着看。有一天我忽发奇想:反正这些看过的报纸也没什么用,大多都卖废品了,我何不就此便利做些剪报自己看呢?!一时兴起,便买来剪刀与胶水,粘粘帖帖,我的剪报册便应运而生了。
记得当时的剪报断断续续,做了有十多本。当然有一段时间我居无定所,频繁搬家,许多剪报本都不知所踪了,只留有手头的两本,大概我当时保留这两本剪报的目的,就是想留存一份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吧!
翻看手头的这两本剪报,保存尚算完整。其中一本剪报粘贴在一个小巧玲珑的记事本上,上面盖着红章"濮阳县第三次少代会赠,2000年6月"字样,显然是某次去县里开少代会时发的笔记本。里面的剪报从内容上来看,大多来自于《中国中学生报》、《中国少年报》等团中央报刊,大多是励志型文章,如《怎么努力?》、《人生路上六个路标》等,也有一些名家名作,如池田大作《太阳每天都不辞辛劳地升起》、陈凯歌《我看张艺谋》等,更多的是一些关于考研的文章,如《考研的十个理由》、《考研者必备的六种素质》等,当是我备战考研期间所剪辑的。还有一些是关于职业生涯设计的,如《做个“报”发户》,是关于如何当好自由撰稿人的,《走访京城考证族》是关注考证热当时现状的,显然是我当时职业焦虑的一种反映,其时我不满足于自己的工作现状,考研又受挫(三考才最终上岸),对自己的未来将何去何从有一种彷徨与茫然。
相比之下,另外一本剪贴本文艺范更浓一些。里面有一篇我最喜爱的散文《苏州客录》,作者为曾一果(现暨南大学博导,原苏州大学教授),这篇如诗如画的散文湿漉漉的,激发了我对杏花春雨江南的进一步向往。当然,这本剪报里还有一些类似于作家印象记的文章,如《重忆郁达夫》、《陆文夫:握着苏州的手》等,是对一些文坛名宿的追忆与怀念。
时过境迁,2007年我考研上岸后,由于学业繁忙,便中止了剪报的制作。中间由于我学习与工作的单位有所变动,居无定所,几次搬家,许多剪报本已不知所踪,但我仍固执地把留下我学习与生活足迹明显印记的这两本剪报保存下来,不为别的,只是藉此纪念一段业已远逝的奋斗时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