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十 · 孝文本纪第十》
前言
《孝文本纪》围绕孝文帝的登基,治理国政、家室的几件要事,以及丧葬展开,记载了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间因高尚的品德而实施的种种仁政,为世人刻画了一位圣贤君主的形象。作者通过称颂孝文帝治理时期,国家德业兴盛到极点,揭示“一个品德好的人治理国家一百年,也可以战胜残暴,废除刑杀”的深刻道理。
本文要与你分享的是,汉文帝能够被迎立高举为新一代帝王,要归功于高帝身边的大将陈平、周勃等人忠心耿耿、独具慧眼、一心为社稷的高尚情操。
一、朝中大臣迎立孝文帝,是为己,还是为公?
【原文】
张武等议曰:“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今已诛诸吕,新啑血京师,此以迎大王为名,实不可信。愿大王称疾毋往,以观其变。”中尉宋昌进曰:“群臣之议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然卒践天子之位者,刘氏也,天下绝望,一矣。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彊,二矣。汉兴,除秦苛政,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三矣。夫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一呼士皆左袒,为刘氏,叛诸吕,卒以灭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弗为使,其党宁能专一邪?方今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畏吴、楚、淮南、琅邪、齐、代之彊。方今高帝子独淮南王与大王,大王又长,贤圣仁孝,闻於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
吕太后一死,吕氏家政篡权叛乱。朝中大臣(汉高祖时的大将)共诛诸吕,之后经过一番商议,要迎立汉高祖的第四子刘恒为帝。
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派人去迎接刘恒。刘恒就此事征求左右大臣和郎中令张武等人的意见。结果出现两种结论:
第一种结论,张武等人议论说:“朝廷大臣都是当初高帝时的大将,熟习兵事,多谋善诈,他们的用意恐怕不止于此,这样做只是畏惧高帝、吕太后的威势罢了。如今他们刚刚诛灭诸吕,血染京城,此时来人名义上说是迎接大王,其实不可轻信。希望大王假托有病,不要前往,以便观察他们会有什么变化。”
也就是说,朝廷大臣乃高祖时身边的大将谋臣,熟悉兵事,多谋善诈;此番迎立刘恒为帝的举动,必有其他不可告人的自私目的。
第二种结论,中尉宋昌进言说:“众位大臣的议论都是错误的。当初秦朝政治混乱,诸侯豪杰纷纷起事,自以为能得天下的人数以万计,然而最终登上天子之位的是刘氏,天下豪杰已经不再存有做皇帝的希望,这是第一点。
高帝封刘氏子弟为王,封地象犬牙一样彼此交错,互相制约,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宗族坚固,有如磐石,天下人都为刘氏的强大而折服,这是第二点。
汉朝建立以后,废除了秦朝的苛虐政令,与民商定新的法令,对百姓施以恩德,人心安定,难以动摇,这是第三点。
再者凭着吕后的威严,吕氏已有三人被立为王,把持朝政,独断专行,然而太尉凭朝廷一支符节进入吕氏把持的北军,只是一声呼唤,将士们就都袒露左臂,表示要辅佐刘氏而抛弃吕氏,最终消灭了诸吕。这是天意所授,而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现在即使大臣们想要作乱,百姓也不会听他们驱使,他们的党羽难道能够同心一致吗?如今京城内有朱虚侯、东牟侯这样的亲族,京城外有吴、楚、淮南、琅邪、齐、代这样强大的诸侯,谁都惧怕他们。
现在高帝的儿子就只有淮南王和大王您了,而大王您又年长,贤圣仁孝闻名天下,所以大臣们是根据天下人的心愿要迎立大王做皇帝,大王您不必怀疑。”
也就是说,基于上述四种理由,朝中大臣迎立刘恒为帝,并无私谋,而是为天下民生,是民心所向。
历史事实证明,刘恒身边的中尉宋昌的结论是正确的:高祖时身边的大将谋臣坚守盟约,忠心护主,心怀社稷,独具慧眼,迎立刘恒为帝,得以开创“文景之治”的兴盛时代。
二、迎立孝文帝,是拨乱反正,更是独具慧眼
【原文】
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译文】
文帝一心致力于用恩德感化臣民,因此天下富足,礼义兴盛。
由于秦末时期的农民战争和四年楚汉之争,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的破坏,致使西汉初年民众生活非常贫困。
史书上记载:老百姓因无法在田地上生产,到处是饥荒,百姓死者过半,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现象。那时连皇帝也坐不上四匹纯一色的马拉的车子,将相们只能坐牛车。
面对这种形势,汉高祖刘邦采用休养生息之法治理天下,让士兵卸甲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致力于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
特别是吕后临朝专制时期,继续延用休养生息的政略,对当时的安邦治国、发展经济起了巨大作用,已有一定果效。
然而受吕后致力于为吕家氏族掌权影响,吕后一死,爆发了诸吕之乱,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朱虚侯刘章等宗室大臣共诛诸吕,迎立刘恒为帝,史称为汉文帝,朝政逐步稳定下来。其后汉景帝刘启即位。
汉文帝生性节俭,也遏制了贵族的奢侈无度,并节制了国家开支;重视农业,推崇“以德化民”,以清静不扰民为政策,形成了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局面。
于是,留下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41年的汉朝初期,在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
由于文景时期,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三、观古思今
参考《吕太后本纪》,以陈平、周勃等为首的大臣杀诸吕,平定汉朝的主要原因乃在于遵守汉高祖在世时的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即是,尊重、注重“天道”。
迎立继任的帝王,乃主要遵循:原则一,从亲疏嫡庶方面探本求源;原则二,根据候选人的母氏家族的德行;原则三,根据候选人自身的德行。这即是在问题中抓住重中之重。
最终迎立汉高祖第四子刘恒为帝,即后来的孝文帝。从而缔造了“文景之治”的开端。
从这段史实中,让我们看到一代忠臣心胸开阔,无私为公,满有智慧的重要性。这不但是汉高祖懂得知人善用之福,更是社稷之福。
同时,想谋取一份事业的成功、可持续性发展,不单单依靠个人的才能、英雄主义;贤能的人才、宝贵的团队精神、共同为事业奋斗的目标相同;亦为重要。
惜时悦读,与你观古思今,共品人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