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数学生一提起记忆,脸上就会露出沮丧的表情,甚至是痛苦状。他们十分羡慕记忆力好的同学,正所谓“一学就会”的天才。其实,每个人的天生智力差距是很小的,天才只是极个别的,大部分学习高手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得来的。
不过,努力学习也是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的。以记忆为例,大多数中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大都来自小学阶段的经验,但中学的内容多,用这样的方法特别费时,有的学生寄托于记忆诀窍和秘籍,也都以失败告终。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记忆本身就是高强度的用脑过程。
许多中学生在背书时,习惯于重复几十遍地朗读来加强识记,很少有人去花费时间进行多次尝试性背诵,致使记忆效率不高。从心理学角度看,一味
地
灌输性记忆而无检测过程,则会出现今天记、明天忘的现象,那学生为何不愿尝试背诵呢?
首先,背诵会让人感到很累。当强行回忆或默写某个比较陌生的内容时,都会明显感到大脑很难受、很费力,而且是越陌生的内容越觉得难受,直至产生烦躁情绪,不如重复朗读几遍来得轻松,最多是腮帮子累。于是,放弃让人头疼的背诵环节。
其次,背诵容易产生沮丧感。当面对识记不熟练的内容时,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开始背诵就产生浓烈的退缩感,即便是尝试背诵,一旦卡住、背不出来时,一股挫败感、沮丧感会油然而生,会立刻选择停止背诵(往往是一二秒后就决定停止)。
最根本的是,不愿意高强度用脑。高效学习的核心就是高强度用脑,而背诵恰恰需要在回忆中,高速地运转大脑去提取信息,这个过程是不轻松,甚至是很累的。也就在这时,大部分学生会本能地选择回避,动脑对他们来说就是费时费力的事。
然而,费时费力地背诵对于学习高手来说,非常清楚学习没有太多捷径可走,善于思考就是高效学习,背诵正是锻炼大脑、提高思考能力和记忆效率的最好时机。于是,他们选择迎难而上、不逃避,要的就是克服累和难受的感觉(有点自虐)。
当背诵卡住时,学习高手不会像多数学生那样,选择立刻停止高强度用脑,而是抵住疲惫和沮丧感,坚持强行回忆20秒后再放弃。这期间,大脑中搜索出来的内容更加记忆得牢靠。所以,背诵本身就是记忆的一部分,能显著提高记忆效率。
那么,该如何背诵呢?
大多数学生认为背诵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是错误的认知。要知道,高效学习的核心原理就是高强度用脑,而背诵需要大脑高速地运转,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过程就是高强度用脑。因此,背诵是高效学习的方法之一,该如何正确地背诵呢?
一是,在初次背诵时,先读几遍形成一定的熟悉感即可,否则读得太熟就意味着反复几十遍,成了典型的死记硬背,不仅花费时间很长而且没有效率。接着,将材料遮盖上尝试背诵,遇到背不出的地方不要立刻翻看,而要强行回忆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控制在大约一二十秒后(具体时间因人而异),再翻看背不出的地方。然后,继续遮盖材料延续背诵(不是从头背诵),直到将材料背诵完,不必一字不差地记住,但切记“贪多嚼不烂”。如果材料很长,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进行。
二是,复习记忆。在大致记忆完材料后,还需要复习巩固记忆。大多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大都采取朗读或浏览的方式进行,但实际效果很差。所以,复习记忆一定要采取背诵的形式进行,即在不翻看或不朗读背诵材料的情况下逼迫回忆。
如果能够完全地回忆起来,说明已达到了熟练掌握的程度,不必再花太多力气去复习;如果在回忆到某个地方卡住了。同样,不要立刻翻看复习材料,依然保持高强度用脑,强行回忆一段时间,再翻阅材料,直至复习完毕,这样的效果更好。
采取背诵方式进行复习记忆,由于只需大脑就能复习,不需要反复朗读或翻看课本,所以有着极大的灵活性,完全不受场地等条件的影响,随时随地进行复习,将乘车回家途中,回寝室的路上,排队买饭等时间利用起来,大大提升学习效率。
总之,不管是背诵,还是其他的记忆技巧,都要树立“高效学习的核心原理就是高强度用脑”的信念,不要抱任何侥幸心理,尤其要抵住动脑所产生的疲惫、沮丧感,迎难而上去“享受”克服累和难受的感觉,让高强度用脑成为一种习惯。
这才是真正会学习的方法。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欢迎搜索关注“象牙塔学业规划指导”//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助力高考志愿填报//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