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有什么区别?能分的清吗?
【教师自我承成长系列】以学生为中心的15个教学策略,重塑课堂教学!
初中化学常考的七大知识点总结!考试高分必备
盘点高考化学基本概念中易错知识点
【解题策略】离子方程式书写与正误判断的“七项 ”注意
【解题策略】利用“交叉”规律分析“强酸制取弱酸”原理
初中化学全册基础知识填空题
【解题策略】利用“交叉”规律分析“强酸制取弱酸”原理
【解题策略】高考化学8大专题63个规范答题模板
初中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快速记忆口诀40个,比死记硬背好多了!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六大常考规律+特征!
高考化学丨有机化学知识点汇总(选修5)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的10种反应类型!
高中化学常见考点技巧突破,高分必备!
初中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快速记忆口诀40个,比死记硬背好多了!
高中化学常见考点技巧突破,高分必备!
从化学的角度窥探人生之奇妙
酸与碱的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吗?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六大常考规律+特征!
高考化学丨有机化学知识点汇总(选修5)
专题1-工艺流程的思维路线
一.工艺流程是核心考题:现阶段高考试题的构建理念
试题选取的情境紧密联系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产生活实际,试题的命制从情境素材开始,以学科素养为目标导向,选取某个学科素养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深入考查学生学科素养的表现层次。
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围绕某一主题内容,突出化学核心知识与理念,与主旨考查的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相对应,形成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的问题结构。
利用与生活相关的稍微简单的实际问题,考查学生的简单应用能力和辨识能力。
利用科研前沿和生产实际的真实情境,展现研究过程或者生成过程的具体实际问题,考查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二.工艺流程的命题特点
选取物质的工业生产流程,考查应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工业生产流程题的形式进行,符合新课改对情境素材的要求。
该类试题取材于真实的工业生产,根据考查内容和能力的需要,对物质的实际工业合成流程进行简化处理,设置基本概念、反应及转化、反应原理和实际工业操作等相关问题。
考查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工艺流程的难点
对待教材有的内容:
1.对已有概念、原理的理解水平不足
2.对已有核心知识(概念)原理的提炼习惯不够
3.对实际问题情境中的迁移应用水平不高
对待教材没有的内容:
1.缺少研究物质和反应的基本思路——识
2.缺少实验感知与实践——做
3.缺少基于实证的反思与评价——思
四.正确识别流程
(1)呈现模式
(2)识图方法
图1 图2 图3
图1箭头表示反应物加入同时生成物出来;
图2箭头表示反应物分步加入和生成物出来;
图3箭头表示循环反应。
五.整体分析-通读试题,弄清流程目的,明确步骤原因
处理试题时,切勿急于解答题中的设问(某些通用问题除外),要按“单主线法”的顺序,仔细认真地通读试题,从宏观上整体把握试题难度和考点,初步了解原料、目的和提供的一些课本上没有但题目中必须要用到的新信息。同时养成良好做题习惯,阅读时随手标记目的及相关信息。
简单阅读后,应当深层次的提取流程图中的双主线(如黑白图所示):一是反应线,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考虑复分解及氧化还原);二是操作线,即物质在移动时所需的化学实验操作。此时,要千万注意:不要被极个别看不懂的细小环节蒙蔽双眼,此时尚且不必将每个环节的原理都搞清楚,也不必将每个物质都一推出。对于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将常见考查形式整理出来,看到题干的设问,来预测可能的设问的问题,做到未卜先知。
当然,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要做到具体分析,综合使用主线法,双线法与三线法,最大程度上获取有用信息。
1.主线法分析:
(1)流程图一般三大部分(彩图):原料预处理、转化与分离阶段、获取最终产物阶段。
(2)流程中要分析“进” 、“出” 物质和仍然留在溶液中的离子等(否则可能漏掉副产品或干扰离子)。
(3)一般默认进入的物质过量,确保每一步目标元素利用率或转化率最高,产品产率最高,损失最小。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要控制用量。
2.双线法分析:
3.四线法分析:
试剂线:为达到最终目的加入的物质,起到氧化还原、非氧化还原的作用;
转化线:元素守恒—焙烧、溶浸、沉淀、煅烧、电解、结晶等;
除杂线:复分解沉淀、置换沉淀、氧化还原沉淀;加热产生气体等;
分离线:蒸发、结晶、过滤(趁热过滤)、洗涤、干燥等。
六.局部分析—抓住关键,找准命题角度,做到步步为营
通过整体分析,弄清化学工艺流程图的主要目的之后,要按题设中的问题要求,再次回头仔细分析、研究化学工艺流程中与问题相关的局部过程,有针对性地解决题设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此时,针对一些生涩的“化工术语”,可能会阻碍对试题的有效解读,应该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步骤性强的思维训练,明确快速有效的解题策略,哪些术语是不可或缺的哪些是迷惑眼球的。
(1)两个明确
①明确干扰设置的规律:对于陌生的干扰因素,通常是为了使整个化学工艺流程结构完整而设置的,在题设的问题中没有涉及或者不影响答题,此时可以跳过,跟着流程往下一步看,关注的重点应是其产物,对于陌生因素可以看前后流程的信息来大胆猜测。
②明确以问题为导向的分析:工艺流程题设中的问题顺序通常与流程图的流程顺序是一致的,且一个问题对应流程图的一个或依次相连的若干个环节,做题时只需找到所需回答的问题与流程图中相关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顺藤摸瓜”就可以有效解决相关问题。
(2)抓住关键,找准角度
①抓住关键词,流程图或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直接证据。
预处理阶段-研磨(或粉碎)、灼烧(或焙烧、煅烧)、浸出(水浸、酸浸、碱洗)、搅拌,
核心反应阶段-氧化(或还原)、除杂(加入(或多或正好)沉淀剂、调控溶液的pH或范围控制反应温度、加入保护气),
分离提纯阶段—结晶与过滤、洗涤与干燥、脱水(的各种不同方法),
后续阶段—滴定计算,转化率计算,产率计算,质量分数计算。
②找准角度,分析设问的角度对功底要求高,此时如果找准角度,就可以轻松的获得信息,明确答题方向。
基本理论(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盐类水解、电化学)
控制反应条件(温度、催化剂、压强、原料配比、调节溶液的pH、选择溶剂、除杂、产品分离)
绿色化学(循环操作、环境保护、原子经济)
经济角度(原料的利用率高、提高产物的产率或产量、降低能耗)
安全生产(防止污染、爆炸、中毒等)。
七.落笔成句—构建模型,规范答题,获得最大收益
流程的最终目的就是收益最大化,解决流程题同理,在分析完问题后,如何正确的书写是得分的关键,此时针对性的“技巧”“套路”“模板”就必须拿出来了。
(1)获得收益最大化
工艺流程和其他问题不同,它的前后设问经常关联不大,前一问未作答,往往不会影响后面问题的作答。因此,在解答时,不会解答的问题要战略性的放弃,先把能得到的分数得到,对于之前未解决的问题,回过头来还是带着问题看信息来寻找答案。考试的时候,以得分为第一任务。
(2)大量训练,构建模型
①想到答案不要急于书写,要思考:答题角度,信息储备,建立模型
②积累各类实验操作的固定答题模式,明确答题的规矩和规则;
③注重文字、化学用语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力求做到答案层次分明,因果清晰。
八.见微知著-明知错误,提前预警,避免低级失误
①答非所问-审题不清,抓不住关键字词句,过滤掉关键答题要求,甚至指鹿为马;
②不遵守学科规范-不用化学原理分析,语言描述太随意,不会使用学科语言;
③基本功欠缺-乱用化学用语表述,书写极为不规范;
④答题毛糙-丢三落四,比如容量瓶不指明规格,物理量漏写计量单位,电子式遗漏孤对电子,方程式未配平、漏写反应条件、沉淀气体符号等。
九.命题训练-动手绘制流程图,体会出题人的意图
利用某含铬废液【含较低浓度浓度的Na2Cr2O7、Fe2(SO4)3】制备K2Cr2O7流程如下:
1.用NaOH溶液调pH至3.6,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
2.向滤液中加入Na2SO3,一定操作后分离出Na2SO4・10H2O;
3.将分离出Na2SO4・10H2O后的溶液调pH约为5,得到Cr(OH)3沉淀;
4.在KOH存在条件下,向Cr(OH)3中加入足量H2O2溶液,得到黄色溶液;
5.向黄色溶液中加入物质A后,溶液变为橙红色,一定操作后得到K2Cr2O7固体;
6.测定K2Cr2O7,固体的纯度。
建议设置的设问:
(1)原料的处理阶段时的条件控制
(2)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3)pH与沉淀溶解平衡结合的计算题
(4)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5)分离提纯操作
(6)纯度计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