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葛古道悠悠情
赵瑜
诗人朋友高建最近作了一首歌《黄葛古道》:“黄葛树,黄桷垭,晚风晓月酒旗斜,古木连空云是家,黄葛古道走天涯······”曲声古韵,意境空灵,很是动听。歌声袅袅,忽然想起我的外婆从前就住在黄葛古道上的黄桷垭老街。
黄桷垭,位于重庆著名的南山风景区,从上新街前驱路一个路口,经黄葛古道向上,半个钟点左右就能上到黄桷垭老街。爬黄葛古道是很多重庆人的传统春游活动,但知道它历史的人,并不多。
这条古道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起于海棠溪水运码头,一路西行可达云南、缅甸,有着800年历史,曾是历代川黔商贾的必经之地。古道磨得乌亮的青石板上,走过贩盐贩茶的马帮,走过辗转于川黔两地的客商,还走过入缅作战的远征军将士。作为“古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段,货物由川江航道而来,经黄葛古道入黔、入滇,入缅,而西南运回的茶叶也由这里到达川江航道散往全国。
遥想几百年前,这条路上应该发生过不少故事。例如涂山窑的运输。涂山窑,是古代中国西南部较有代表性的仿福建建窑系黑釉民间瓷窑,是重庆本土唯一经学界命名的古瓷窑。它起于北宋末年,跨整个南宋,消亡于元初。 以烧制黑釉瓷为主,其中烧制黑釉执壶颇多,且质量上乘,不少可称为宋瓷精品,这在四川盆地乃至全国宋代诸窑中,并不多见。 我的高中历史老师、南岸作家杨延贵考据道:川东北的商旅由望龙门过江,南岸龙门浩(上新街)上岸,沿黄葛古道上黄桷垭,一条经南泉接綦江大道,通往贵州,一条经凉风垭、长生桥至南川、入贵州······古道上,马铃儿叮当,为那些远行的驿夫、商贾、文人墨客带来一丝安慰,一些快乐,留下了长亭短亭的神韵。所以,古道上艺术流芳、耐人追寻。
还有个关于火锅的传说。重庆人多知道火锅是发源于“水派”,1947年的四川《风土什志》有记载,那时河边、桥头的纤夫,围着小锅各人一格,且烫且吃水牛毛肚。而“陆派”则鲜为人知。相传马帮在黄桷老街上的驿站歇脚,在熬驱寒汤时,不慎将装有各种香料的布袋划破,香料掉入锅中,由于水温太高不敢伸手捞,索性任其在锅中熬煮,片刻后,但见锅中红浪翻滚,香味四溢,伙夫灵机一动,将准备好做菜用的 “猪下水”“牛下水”倒入锅中,就成就了今天的“陆派火锅”雏形。近年来黄桷桠的陆派火锅生意做大了,打造饮食文化与情调。恰好南山又是这样一座有历史文化、美名“山城氧吧”的名山,所以有火锅店名“枇杷园”者,食客可低头吃火锅,抬头摘枇杷,举目望松林,闭目嗅花香;有店号“巴倒烫”者,园内溪流、石磨、丛林、月影,“食客锅前坐,如在画中游”;更有“鲜龙井火锅公园”,一锅火辣辣的红汤,一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老灶、土碗、红亮亮的底料,充盈在山风、花香中的牛油味,于是全重庆都知道除了“水派”之外,还有更接地气、更有特色的“黄桷桠陆派火锅”。所以,古道上美食氤氲、游客沉醉。
黄葛古道上还有“川东第一道观”老君洞。山道蜿蜒向上,满目都是深深浅浅的绿,有古木盘根错节,亦有绿藤飞泻如瀑。淡淡的轻烟中,老君洞红墙黛瓦的道观隐约可见,更显神秘而庄严。它始建于汉朝三国时期,正式创建于隋末唐初,历时1300多年。整个庙宇依山造殿,凿崖成像。主要建筑呈“玄”字型依山盘旋而上。庙区占地300多亩,造像30余尊,有三清殿、灵官殿、三丰殿、玉皇殿、真武殿、吕祖殿、邱祖殿、观音殿及斋堂、客堂、经堂、戏台、戏楼、藏经楼、丹房等,文物古迹以老君洞、三丰洞、纯阳洞、石猴洞、三圣洞、燃灯洞等最具特色。这样一处洞天福地,距闹市区仅仅两公里,所以每年踏青或消暑时,攀登黄葛古道,到老君洞烧香祈愿,喝茶聊天,成了许多重庆人乐事一件。
古道历经千年依然挺立,海棠溪敦厚街经黄泥岗到黄桷垭段的路基保存较好,旧迹遍布,可寻昔日繁华踪迹,残破房舍,留下历史的尘埃。古道边,岩石上,两处无字摩崖神秘十足,石鼓大象、石鼓貔貅做成的石墩更让古道增添了几分韵味,一路风光甚美。还有农夫叫卖清明菜、蒲公英、野葱头,绿茵茵的,鲜嫩嫩的;也有手艺人做的糯米棕子、糍粑块、老咸菜,是城里人稀罕的好东西。在桠口那棵冠如巨伞的老黄葛树下歇个脚,喝一杯“茶水婆婆”送上的清洌的老荫茶,就上到老街了。
老街修葺一新,流光溢彩。除众多名人故居外,街上还有我妈妈的祖屋。她少年时代住在那儿,是著名作家三毛的邻居。妈妈常常跟我女儿说,“我小时候呀,背个背篓去古道上打柴,山上哪有路哟,到处是坟包包,那么高的山岩岩,跳下来,松枝划破衣服了,回到家就被大人骂。”“一挑牛皮菜,从黄葛古道担到上新街去卖,长长的石板路,要走好久好久,一个来回,脚就起泡了。”“有钱人出门都坐轿子,没钱人只有走路。”“11号公共汽车:知道不,就是两条腿!”
女儿幼时只是当故事在听,还会建议:“打的去嘛,羚羊车。”
妈妈在1965年考上了正牌大学。陈氏家族的子孙后辈里,有大学老师、公务员、国企干部,更有国防科技专家、奥运会参赛运动员,这样想来,黄葛古道还是我祖辈的谋生之路、开拓之路。家族的根基,就扎在古道的青石板下,血脉象黄葛树树根一样,繁衍、传承、光大,一代又一代。
“千年黄桷垭,一道通古今”。时代变了,换了新颜。——黄葛古道经南岸区委区政府修缮修复,充分尊重、保护、发掘、弘扬历史文化,按照两江四岸核心区山城步道建设的要求,提档升级正紧锣密鼓,即将完成步道修复、植物补植、风雨亭、景观小品建设,并利用原有布局打造风雨亭、古道驿站、玩童古风园、宋风廊亭等设施,重现古驿道传统韵味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 每年的三月,古道一路繁花,有白玉兰,高高的一树花朵特别抢镜,冰清玉洁的硕大花瓣,努力绽放,华美得耀眼;杜鹃也开始一丛丛铺开了,常见好养的花儿,在山上就如燎原星火般漫山乱开,红红火火的,兆头大好;桃花梨花一起赶趟儿。桃花粉嘟嘟的,那颜色看着总让人想起十四五少女的腮红。总能看到逛步道的人手一束桃花,老的小的,都喜气嚷嚷,走桃花运桃花运。梨花则低调得多,在古道旁白茫茫一片,它是最适合在月下或雨后观赏的花朵,对着满树飞雪,文人们施施然吟出一首好诗来。
古道边开得最声势浩荡还算樱花。樱花开的时候,重庆的春天彻底来了,可以轻灵地穿着鲜艳单衣在花下徜徉比美。樱花花瓣累累,厚重肉感,如云似霞,华丽绝决,仿佛发了狠地要夺整座山的花魁。人们几张照片一拍,就顺势在那暖暖的阳光下、浓浓的花香中一躺,什么烦恼都忘记了。
高建歌中唱道:“出发! 我是一匹唐朝的马诗年华。回家!我是一匹千年的马白了发。出发,下雨啦,下雨老树发新芽。回家,下雪啦,下雪南山有梅花。”黄葛古道悠悠情,这条走过了我家四代人的路,这条沉淀了近千年巴国灿烂文化的路,这条正成为新的重庆文化地标的路,越走越舒心,越走越顺畅。
一首优美的重庆原创歌曲,一条无尽悠思的黄葛古道
(作者系南岸区文联主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