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总动员。
作者 | 赵健
“Please wear a medical mask(请佩戴医用口罩)。”
一声清脆的提示语从“笨小宝”的“嘴”中发出。刚想跟他打招呼的外国人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提示”惊呆了,回了一句“what?”。
这是发生在北京冬奥会现场的一幕插曲。“笨小宝”是一名在现场负责移动测温和防疫监督的机器人。他通体大部分是白色,脖子上还“打着”领带,来回在现场走动,见到不戴口罩的“可疑人员”就会上前提醒。
生活中机器人有很多,但能够主动上来打招呼,并像人类一样让你戴好口罩的机器人却不容易碰到。难怪连外国友人碰到都发出一声惊叹。
作为一场“科技冬奥”,除了防疫机器人外,北京冬奥会上还拥有炒菜机器人、送餐机器人、引导机器人、递送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等各类服务机器人,堪称一部现实中的《机器人总动员》。甚至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把冬奥会上的智慧餐厅形容为“就像一部科幻电影”。
机器人概念的走红也让人们开始关注背后的机器人公司,很快就有投资者在投资互动平台询问某机器人公司是否与冬奥会有合作,热心程度可见一斑。
过去几年,服务机器人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根据天眼查数据,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服务机器人相关融资事件已发生113起,融资金额超440亿元,已远超往年的融资金额。
借助本次冬奥会,服务机器人有望实现进一步破圈。「甲子光年」梳理了在冬奥会赛场上出现的10多类服务机器人及背后的机器人公司,来看下冬奥会的服务机器人生态。
1.机器人大厨与天降美食
此次冬奥会的智慧餐厅面积达到5400平米,配备了120台制餐机器人,24小时待命,能同时容纳1700余人用餐。餐厅内的智能、自动餐饮设备,均由碧桂园千玺机器人集团研发制造。千玺机器人集团作为碧桂园旗下全资子公司,成立于 2019 年。
智慧餐厅的厨师为机器人大厨——汉堡机、煲仔饭机、智能炒锅,通过机械模块操控程序、火候,起锅、炒制、调味、装盘等环节自动完成,用料比例和烹煮时间都有严格的限制。
炒菜机器人
智慧餐厅内没有服务生,美食大多“从天而降”,通过上方的“云轨传输系统”自动送达对应的餐桌。
为满足国内外媒体不同饮食习惯,餐厅精心设计了200多个餐食品种,分为8套菜单循环使用。菜品以中餐为主,西餐为辅,其中饺子、宫保鸡丁、煲仔饭等美食都是热门选项。
值得一提的是,冬奥会上的“天降美食”智慧餐厅并非国内首家。早在2020年1月碧桂园千玺机器人曾在广州开业了Foodom机器人中餐厅,并配置多台智能机器人设备。
根据科创上海报道,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博导、副研究员闫维新是智慧餐厅的主要设计人之一。目前,闫维新团队已经已设计出60款以上餐饮服务类机器人,可以分为通过水、蒸汽、油等不同类型的介质加热的烹饪机器人。
除了主餐厅的炒菜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在主媒体的多个区域,还配备了休闲餐饮机器人。吃饱之后,可以来点冰激凌作为饭后甜点。
冰淇淋机器人
在自动酒吧区,智能调酒机器人可以像人类调酒师一样完成复杂的配,同时进行智能摇酒动作,只需3-5分钟便可制作出一杯“高颜值”的鸡尾酒。
智能调酒机器人
智能咖啡机器人则来自于
咖啡机器人
2.防疫总动员
除了智慧餐厅的“吃喝机器人”,本次冬奥会上还有各类防疫机器人冲在防疫最前线,成为大家吃喝不愁的坚实后盾。
首先是起到监督与巡逻的“巡控机器人”。加拿大广播公司(CBC)体育频道曾发布了一则视频,视频中一台机器人正在用英文提醒和它打招呼的外国人没有戴口罩:“Please wear a medical mask。”
笨小宝机器人
这款名为“笨
目前,已有3台“笨小宝”在“冰立方”上岗,负责运动员休息区、观众区和媒体区的巡逻,每天巡逻面积约达6万平方米。
除了笨小宝之外,北京真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户内外通用无人巡控机器人“青翼蝠mini”也在冬奥会场馆进行日常巡视工作。
青翼蝠mini机器人
青翼蝠mini实现了可移动的公共空间巡控、防火门检测和实时视觉检测,同时还具备口罩检测预警、热红外测温和循环宣讲功能。在青翼蝠mini的头部还装有全自动感应喷头,在需要的时候,工作人员也可到机器人跟前汲取洗手液进行手部消毒。
其次是消毒清洁机器人,这可能是冬奥会赛场最常见的防疫机器人,有多家机器人公司参与。河河布科思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的雾化消毒机器人和UV紫外线消毒机器人被应用于冬奥会场馆的消杀工作。
雾化消毒机器人
布科思雾化消毒机器人底盘上配备有视觉传感器和激光雷达,相当于两只“眼睛”。其采用化学消毒的方式,一次能装16升消毒水,通过头顶上的四向喷头将液化出来的气物
布科思UV紫外线消毒机器人通过紫外254纳米紫外线波长的光波对区域进行消毒,消杀效果非常彻底,将被应用于冬奥会场馆核心区域进行小场景消杀工作。
北京洛必德科技有限公司的服务机器人已覆盖12家冬奥会签约酒店和涉奥驻地保障单位。服务机器人采取全自动、无接触的工作方式,内置18L消毒液,头顶超干雾喷雾,可代替人工进行精准消杀。
洛必德机器人
除消杀机器人外,部分酒店还引进了多台洛必德配送机器人与智能货柜,一站式落实室内24h消杀和无接触配送,营造了低风险、无接触、更安全的酒店环境。
除了消毒机器人,高仙机器人的清洁机器人在冬奥会场馆中负责场馆观众区、媒体工作区、工作人员区、运动员区、比赛大厅等各个大面积公共区域的清扫消毒工作。此款清洁机器人集空间消毒、洗地吸干、推尘、除菌、降灰于一体,将超声波消毒液雾化喷洒系统与湿拖地面清洁功能融合,同时还具有自动充电和维护、自动避障功能。
高仙机器人
第三类防疫机器人是智能安全机器人。这类机器人通常不可移动,肩负着安保的角色。这类机器人往往也不像“机器人”,比如声智科技研发的多验合一智能终端设备,像一台“自自主银机”,在冬奥会竞赛场馆和所有涉奥酒店均有配备。工作人员只需对着门口的终端设备扫描一张二维码即防疫卡片后,本人的身份信息、健康检检测
最后一类防疫机器人是华大智造的云影远程超声机器人,已应用于承担冬奥会医疗保障任务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奥运诊室,以实现“医患无接触”诊断。
远程超声诊断系统集成了多传感仿真探头、互联网安全加密、高保真低延时图像传输、高容错音视频传输、高精度机械臂柔性控制、力反馈等先进技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机械臂为六自由度机器人系统,机械臂自由度水平更高,能够实现全自动实时远程超声诊断,全程可由医生远程完成操作,使病人端医护操作减少至最低。
3.机器人快递员
除了防疫工作之外,在冬奥会的准备和进行中物资的运送也是必不可少的。冬奥会组委会针对不同的物品运送场景选取了几个不同类型的智能物流机器人。
京东物流是本次冬奥会的物流服务商,京东的多款机器人及物流设备在冬奥会中也得到应用。对于大件物品,京东物流派出了“室外智能物流机器人”,承重能力在30-300kg,可实现无接触式的单单项端配送,可以自由移动、自主避障、自动回充,还可以智能规划路径,工作人员只需要将他们想要交付的货物放在物流机器人的顶部,机器人就会运送到交付站并根据预设的路线卸载货物。
京东物流机器人
针对小件、非紧急的物品,京东物流派出了“无接触智能配送柜”,解决“最后一公里”无接触配送问题。京东物流的无接触智能配送柜在冬奥会场馆中连接起闭环内外,智能配送柜双面柜可以从外存从内取,实现了存件、取件的双向操作。同时,智能双面柜还可实现智能存件、智能取件、远程监控、信息发布等功能,最大程度降低了存件人、取件人的直接接触。
除了京东物流,坎德拉(深圳)科技创新有限公司的烛光机器人也成为冬奥会上的机器人快递员。烛光机器人会为体育馆工作人员、运动员以及观众提供物品配送服务,包括文件、饮品、药品、衣物等。因搭载多模态传感器,烛光机器人在人来人往的体育馆中,也能对人、车辆、路边杂物等障碍物进行主动避让、绕开,最终安全并精确地完成既定任务。
坎德拉机器人
除了物品配送,坎德拉坎德拉还将为国家体育馆提供垃圾清扫、垃圾转运、空气消毒等服务保障。
在首钢公园的香格里拉酒店,九号方糖配送机器人也替代了人工,成为了酒店服务的主力军。九号方糖配送机器人解决了酒店内的货物配送问题,从智能引导、客户需求配送、物联电梯、智能避障、实现智能宣传、7*24小时服务、自主移动、自动充电,从多方面提升酒店的运营效率。
九号方糖配送机器人
九号方糖配送机器人还可以智能更新地图,在机器自行学习的同时,通过非感知OTA来升级系统。在同一场景中,还支持多机协作,通过智能调度来按需求分配机器人的工作。
4.赛场内外
如果说以上机器人主要负责冬奥会的后勤保障,还有一类机器人则是实实在在地参与到了奥运之中。
首先是参与奥运圣火传递的火炬手,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牵头,联合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等联合研制水下传递火炬机器人。
火炬机器人
科研团队突破了冰水跨介质高适应性运动控制、复杂流场扰动的水下动态对准、水下机械臂厘米级精准作业、跨介质可靠燃烧组织等关键技术,研发了全球首支绿色清洁水空跨介质火炬,实现机器人水下高精度对接。
除了火炬传递,还有机器人能参与到赛事之中。
由上海交通大学团队研制的六足滑雪机器人已经在初级道、中级道上通过了稳定控制、智能感知、规划决策等多方面的测试。这款机器人由上海交通大学高峰教授领衔,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组成的足式机器人研究团队研制,获得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支持。
六足滑雪机器人
另一个来自高校的机器人是哈工大牵头研制的冰壶机器人,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可以弥补冰壶战术分析手段的不足,辅助运动员进行训练。
据哈工大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刘鹏介绍:“首先,我们在机器人冰壶上架设相机,来感知场地的状态和整个比赛态势信息;然后将信息放到一个仿真系统中进行推演,通过博弈和决策来推导出决策的策略,驱动机器人去执行这个动作。”
同时,这款机器人也可通过远程操作完成冰壶游戏,并与其他机器人协同竞技,有效提升冰壶运动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除了直接参与赛事的机器人,还有一类“啦啦队”机器人,比如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悟空”。在冬奥会开幕式深圳分会场的暖场表演中,优必选的56台机器人身穿56个民族的传统服饰,挥舞着国旗和奥运会会旗,带来了集体表演。此外,还有9台机器人化身滑雪、滑冰运动员,呈现了单板滑雪和双板滑雪两项经典运动的空中技巧。
作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各类服务机器人借助本次冬奥会狠狠刷了一把存在感。但放在更高的维度,中国的服务机器人企业的“科技属性”依然有待提高。
比如,我们还没有顶尖的医疗机器人,而美国的直觉外科公司研发的手术机器人达芬奇有绝对的霸主地位,毛利率接近70%;又比如波士顿动力的四足机器人,中美依然存在差距。
好消息是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已经拥有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和不断壮大的工程师队伍,自主品牌的认可度也处在量变到质变的路上。比如在服务机器人更细分的扫地机器人领域,已经成长起来科沃斯、石头科技等可与国际巨头叫板的企业。
而在更广阔的的物流配送、清洁、医疗等服务机器人领域,中国企业也将跟随智能制造的脚步快速迭代,而诸如像冬奥会这样的场景,既是运动员的赛场,也是包括服务机器人在内所有科技企业的练兵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