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州2月14日电 (张小可)在福州,保护面积达2381.85公顷的闽江河口湿地,已成为“清新福建”的一张重要生态名片。
近年来,闽江河口湿地先后荣膺“中国中华凤头燕鸥之乡”“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等称号,入选“中国重要湿地”名录,并在2021世界遗产青年论坛上作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最佳实践案例向全球推介。
闽江河口湿地何以成为向全球推介的实践案例?相关人士认为,福州市积极探索闽江河口湿地共管共治新思路和保护利用新方法,形成了独特的湿地保护“闽江模式”。
在闽江河口湿地,福州严格执行湿地生态保护制度,设置湿地保护区划界标、哨卡等设施50多处,安装升级巡护GPS定位装置等设施,持续推进湿地保护区常态化执法巡护;组织湿地保护志愿者参与各类生态保护行动,完善爱鸟人士参与湿地保育管理机制,长年聘请湿地周边居民为湿地巡护员和保洁员,充分调动和吸引民众参与湿地保护。
福州也创新开展“退养还湿”工程,推行乡土植被群落工程,打造水鸟乐园。如今,“退养还湿”区城正逐渐成为候鸟利用率最高的栖息区域,水鸟数量最多可达5500只,是改造前3倍;越冬季保持3500只左右,种类超过40种,更有红颈瓣蹼鹬、长嘴鹬、半蹼鹬等罕见高光鸟种。
引人注目的是,闽江河口湿地将现有农耕地改造成水田,引导农户种植茭白、荷花等与鸟类保护相适应的作物,并套养有钻泥习性的泥鳅,丰富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为鸟类提供绝佳觅食地和栖息地;创新互花米草综合治理,在治理后区域及时进行植被恢复。
据统计,截至目前,闽江河口湿地已完成除治互花米草2705亩,乡土植被恢复1350亩,保持510亩光滩供水禽觅食与栖息。
实施闽台保育合作模式,更是闽江河口湿地保护的一个突出亮点。闽江河口湿地创建生态道德教育基地,以共同守护两岸中华凤头燕鸥为契机,与台湾建立密切的保育合作模式,包括开展中华凤头燕鸥保育交流研讨会,实现保育信息共享和策略前瞻;开展海峡青年节分论坛活动,邀请与会两岸青少年参观湿地,强化两岸青少年生态保护的主人翁意识。
此外,闽江河口湿地还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开展项目合作,编制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计划;创建湿地科研监测平台及水鸟活动网络实时远程监控系统,已发现鸟类266种,占福建省鸟类总种数80.4%,其中水鸟152种,占福建省水鸟种数84.4%。(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