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永军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据《岁时杂记》记载,这是沿袭道教的陈规。道教把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
早在汉文帝时期,正月十五就是一个传统节日了。汉文帝登基是在周勃勘平“诸吕之乱”之后,平乱之时恰好是正月十五,因此,此后每年这天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与民同乐”。“夜”在古语中又叫“宵”,于是,汉文帝就把正月十五这一天定为元宵节。不过,当时还没有放灯的习俗。到了汉明帝永平十年,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汉明帝敕令在元宵节点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祭神,以示对神佛的尊敬,从此开启了元宵放灯的习俗。洪迈《容斋三笔》卷一说:“上元张灯,《太平御览》所载《史记·乐书》曰:‘汉家祀太一(天帝),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诚然今天看到的《史记》中没有这段文字,但见诸文献的元宵张灯溯源,此为较早者。
到了隋朝,元宵节张灯习俗已经非常流行。隋炀帝有诗《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以“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的描述,展现了隋代元宵张灯的热闹景象。
到了唐代,闹元宵活动又有蓬勃发展,唐玄宗将元宵张灯一晚延长至三晚。初唐诗人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张祜的《正月十五夜灯》:“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张说的《杂曲歌辞·踏歌词》:“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这些诗词均反映了唐代元宵节张灯结彩的盛景。
宋代元宵灯市更为壮观,不仅把元宵放灯由三日增加为五日,民间灯火更胜于唐。宋代词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宰相王安石也有咏吟:“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宋人庆元宵的盛景跃然纸上。
元、明、清三代的元宵节依然是一个重要节日。处于金、元时代的元好问有首《京都元夕》:“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诗人以纪实的笔法,生动描写了金代京都元宵佳节人山人海的热闹景象。明代将元宵放灯的时间改为十夜,并增设戏曲表演,各地元宵前夕都开设灯市。李梦阳的《汴京元夕》写道:“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诗中描绘了元宵夜汴梁的繁华,反映了汴京元夕戏剧演唱的热闹景况。清代写元宵夜的诗句也数不胜数,如董舜民的《元夜踏灯》,以“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的记载,写出了清代元宵节的情景;姚元之的《咏元宵》,用“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的佳句,描述了元宵节的热闹与浪漫。
古代统治者何以在放灯上大音高声,民间百姓又为何喜爱张灯?除了营造节日氛围之外,这一习俗得以延续,有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蕴含了对国泰民安的期盼与祝愿。李商隐的《观灯乐行》,用“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真实描写了大唐帝都长安城正月十五闹花灯,街上人山人海、香车宝马造成交通阻塞的繁荣。这与曹操在《蒿里行》中描述东汉末年董卓之乱时的情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相映照,令人倍感享受太平的幸福。宋代女诗人朱淑贞的一首《元夜》,用“夸豪斗彩连仙馆,坠翠遗珠满帝城。一派笑声和吹鼓,六街灯火庆升平”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国泰民安的喜悦之情。“后七子”领袖王世贞写《上元夜帝御龙舟观鳌山恭述》说:“紫禁鳌山结翠游,升平故事雅宜修。春回九陌风仍暖,月出千山雾乍收。烟火楼台疑化国,高明世界正宸游。”这里所蕴含的同样也是对国泰民安的颂扬。
同时彰显天下同乐的盛况与欢乐。唐代宰相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被称为元宵诗“绝唱”,其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诗歌把长安城里元宵夜官民同乐的盛况和兴致表达无遗。宋代,鳌山灯常为灯会的压轴戏,此灯气势恢宏、体量巨大、叠翠堆金、浮光耀影,寓“江山永固,长治久安”之意,帝后、嫔妃、臣僚都要在特定的时辰观赏鳌山灯,郑玉的“对簇鳌山十万人,皇都今夕几分春”(《元宵》),柳永的“十里燃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迎新春》),都以留此存照的笔法写下了朝野共乐的赏灯场景。明代大才子唐寅的一首《元宵》,以“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的特写,铺开了一幅江南民间过元宵节的生动画卷。
元宵节的重头戏闹元宵,一个“闹”字,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元宵节是新年的一个“狂欢节”,这也适应了百姓的文化需求。这一晚,禁锢于传统礼教的未婚男女可以比较自由地互相接触,有了表达爱情的机会。欧阳修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朱淑真的“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元夜》),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所描述的都是元宵夜有情人相会的情境。“猜灯谜”也是元宵节流行的一项活动。谜语悬于灯上,供人猜射,既能启迪智慧、增添乐趣,又能烘托喜气洋洋、平平安安的气氛。在缺少大众文娱活动的旧时,这显然也是一项颇受百姓欢迎的群体活动。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元宵节赏灯之魂,在于一个“赏”字,赏的是喜悦心情,赏的是盛世美景。赏的背后是对国泰民安的珍重与守望、对太平盛世的追求与奋进,而不应是久享太平的安而忘危、沉湎于安逸的乐而忘忧。欣逢虎年,发扬虎虎生气,踔厉风发,笃行不怠,这当是“万家灯火”的应有底色和精神风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