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积富积弱,经济繁荣与军事无能贯穿朝代始终。缺少强硬军事和外交实力支撑的风雅宋朝,处处被外邻压制。大国崛起和小民尊严实乃相辅相成,大国崛起是维护小民尊严的前提。没有敢与外敌掰手腕的强大国力,大宋百姓富庶、安康的小民尊严实在是过于轻微,代价惨重。
古装历史电视剧《清平乐》上线热播,受到一致好评,风雅大宋成为很多人追思仰慕的一代风华。
不可否认,宋朝造就了一个经济繁荣的时代,文化繁荣昌盛,商业登峰造极,在独领风骚、飘逸绝伦的宋词烘托下,迷倒了无数后来人。但更不可否认的是,宋朝是一个外交、军事孱弱的时代,“弱宋”的烙印挥之不去,给风华绝代的辉煌蒙上一层厚厚的阴霾。
大宋仿佛一个亚健康的虚胖患者,呼吸不匀,脚步沉重。繁荣如同泡影,颓势势不可挡,两次亡国,史无前例。
生存危机贯穿大宋王朝兴亡始终
仰慕内地的富裕,贪婪广袤的地盘,使得外邻对大宋心生觊觎。
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大宋,至1279年宋恭帝于临安投降元朝,大宋国祚共历319年,终宋之世,四邻相继侵入,风声鹤唳,边关危机重重,强敌压境下的国家生存危机始终挥之不去。
宋朝建国之初,契丹人的辽国已经兴起44年,占据北方燕云十六州,不时南侵。宋太宗征辽失利,宋真宗签订《檀渊之盟》,与辽国称兄道弟,花钱买和平。
羌族的一支党项人崛起于西部,首领李元昊建立西夏,与大宋对抗,威胁河西走廊。大宋几次西征,无法战胜这一区区民族割据政权,再次花钱买和平。
女真人兴起辽东极北之地,攻取辽国。宋朝实力不济,却妄想联金灭辽,趁火打劫。战略上的失策引发连锁反应,结果反受其辱。辽灭亡后,金军顺势南下,繁华富庶的汴梁尽丧敌手,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渡临安,北宋亡,南宋起。
南宋丢掉了国土,恰如甩掉了包袱,依靠东南半壁江山,苟延残喘。不惜第三次花钱买和平,与金朝和解,俯首称臣,彻底断了“王师北定中原日”的念头。
蒙古建国于大漠,挥师南下,摧枯拉朽,席卷中原。蒙古人不要钱,只要命。南宋奄奄一息,手无招架之力,几经抵抗,军残国破,亡帝被掳,给王朝画上了终曲。
宋代确实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高峰,市民生活繁荣活跃,经济富庶,政治环境宽松,可以弥补一些军事上和外交上的疲弱和劣势。
但不管用怎样的方式界定,无法保家卫国,国土数度沦丧,几番称臣纳贡,皇帝被俘的被俘、逃亡的逃亡、投海的投海,子民生灵涂炭,大宋实在算不得一个先进和发达的强国。国不强,于民何意?尊严何存?
不管后人如何自说自话,自恋自夸,都不能实际上改变宋朝是“弱宋”的实际地位。
五大弊端绞杀了宋朝崛起的历史际遇
强大是一环扣一环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强大,才真正称之为强大。“木桶原理”中最短的那一块,制约着一个国家发展的上限,宋朝面临着其难以逾越的困境。
一败于辽国,再败于西夏,三败于金国,最终亡于蒙元,大宋衰亡的密码就隐藏在虚幻的美景之后。
- 1.国家体制方面的弊端
宋朝是政治制度最没有建树的朝代。科举源于隋代,三省六部源于唐代,行省源于宋代,唯独宋朝没有形成让后世一以贯之照搬执行的政治革新。
唐代以来,中央政府的相权由中书、尚书、门下构成,称之为“三省”,分别负责政令起早、审核、下达执行,体制完善。
宋代,为防止外臣擅权分权,本想集大权于中央,实质上却造成大权集于中央,又分散于中央。
朝廷内仅中书在运转,尚书、门下渐成摆设,不再预闻最高命令。宋朝又设置全面负责军事的枢密院,使之直接听命于皇权。中书和枢密院“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
在财税方面,又设置与政府平行的户部司、盐铁司、度支司,政府权力再被分割和旁置。
宋代在地方设“路”,不同于历代的州府郡县,实际上只是中央赋税的一级转运机构,中央临时派知州负责,但其实际官职仍在中央政府,属于中央官在基层蹲点,宋朝地方基层长期难以形成一级稳定的政权组织机构。
政府机关的这种权力零散,在平时时期,政出多门已近混乱;遇到战时,更加缺少资源整合的能力,严重削弱政府的掌控力,致使政府无法对军事行动形成强有力支持后勤体系。
我们常常说“集中力量办大事”。权力的适度制衡是必要的,但一旦零落分散如宋朝这样,一遇突发事件,政府也回天乏力。
- 2.军事力量方面的弊端
唐末五代,“兵强马壮者为天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的共识。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得国偶然,对皇权的稳定性心有余悸。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一上来就剥夺了将军的大权。至此以后,宋朝对武将们极其限制,大军出征,以文官统领武将,有带兵打仗水平的将领们受到了很大的束缚。
宋朝军制遵循“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的原则,军队由禁军、厢兵、乡兵和蕃兵组成。其中,禁军在京城,人马最为精强。厢兵是地方常备军,乡兵是民兵,蕃兵是少数民族武装,均兵力不济,不敢造反,这就是“强干弱枝”。
《宋史》记载:“惩藩镇之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城,立更戍法,使(士兵)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劳逸。故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堕”。
宋朝对军队的这种办法可收到“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效果,免去将官专权的威胁,但军队上下不够熟悉,但对作战十分不利。神宗即位知其弊,虽想废除,但尚未根治。
南宋初,开始允许将领募兵,于是有了岳家军、韩家军的出现。这触犯了宋王朝“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大忌讳,有成为私人武装的危险。因而南宋就收回张俊、韩世忠、岳飞等大将的兵权。
宋朝军队庞大,但养军的目的不是强军,更多是解决就业、防止内乱,大量流民涌入军中,素质低下。率领这样的军队,即使宋朝名将如云,如狄青、潘美、种师道、杨业等,实难有太大作为。
后世用《杨家将》《呼家将》《岳飞传》等传奇小说,把大宋官兵塑造出英勇善战的形象,但军事体制的弊端是宋朝外战弱势的根源,少数个别的战役胜利根本无法掩盖整体战略战局上的失败。
君不见,佘太君、穆桂英等妇孺已成大宋铜墙铁壁半边天,艺术上的虚构,不曾想却无意中透露出大宋军事无能的历史真相。
- 3.社会经济方面的弊端
宋朝确实善于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经济繁荣不等于国力强盛,宋朝繁荣富庶的经济文化,并没有反哺于国力的增殖。宋朝的发达,其实是打断了脊梁、弯下了肌躯之下的虚假繁荣。
后世的学者拿出各种各样的数据、表格,测算各种GDP,来证明宋朝人民生活之幸福,人均生活水平之高,但是这种比较没有任何意义。资源、人口、土地达到一定平衡,任何一个政权都可以享受一定的安稳期和发展期,更何况宋朝“以岁币换和平”。
宋朝的商业文明,其实只是在中国历史上较为浓墨重彩,与近代欧洲和伊斯兰世界不可同日而语。宋朝的商业、手工业主要为现实生活中的市民经济服务,经济的繁荣并没有产生一个商人阶层,更没有以商人为核心的政治集团,没有形成持续性的商人政治势力,宋朝也没有真正成为一个重商主义国家。
同时,虽然宋朝产生了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但这多是在汉唐之后的一种正常技术积累,在前代已有成熟的技术萌芽,整个宋朝并没有技术进步上的颠覆性变革,更没有技术突破,对生产力没有起到直接的刺激作用。
宋朝开始了中国最早的城市化进程,在北宋时期就出现了大量市镇,民间社会繁荣兴旺,用陈寅恪先生的话来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这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但这种历史进步太过超前,自发的无序缺少行政的主导,虽然熙熙攘攘、丰富多彩、繁华热闹,却更多是一种无意识的野蛮成长。
社会民间的兴盛,最终没有凝聚成举国一体的强大合力,没有再造出一个强筋铁骨的大宋,《清明上河图》的市井生活终不过是昙花一现。
4.思想文化方面的弊端
对于宋朝来说,兴也“重文轻武”,亡也“重文轻武”。宋朝真是一个对文人极度尊宠的时代。
宋代之前,世袭贵族、大姓氏族掌握着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而宋朝的学校则是向全民开放,包括商人、手工业者、从事杂业的人等底层的子弟均可进入州县学校读书。由此,宋代在文学、音乐、美术开始进入平民化,出现了以宋词为代表的文化巅峰。
重文轻武是国家意志,把宋人的思想改造的非常彻底,过去从军当兵,光宗耀祖。而到了宋朝,以当兵为耻,以靠科举功名为荣。社会上形成了“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的风气。士人们对科举考试的狂热追求,让这些士人知识分子倾毕生精力专注于追求科举功名。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语从宋代开始广泛流传。无人愿从军,从军为下贱,遭人嫌弃,“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对一个国家何其危险。
宋朝私学兴起,士大夫阶层开始崛起,按理说人文精神已经有所突破。但是翻来翻去,宋朝最后推崇的竟然是“存天理、灭人欲”那一套程朱理学。程朱把自己冥想而来的“天理”,强加于他人,把一人之私见,当作是天下之公理,这种酸腐的思想却被不少士大夫奉为圭臬。
重文轻武、崇拜理学,宋朝有些矫枉过正了。汉唐时期那种朝气蓬勃的精神文化开始萎缩,汉文化逐步开始固步自封,禁锢了中国人思想。
从此,中国大地遍布奉行的是安稳过日子的平民理想,同谋求进步、追求变革的近代文明是背道而驰的,无益于国家的持续性发展上升。
面对如狼似虎的外敌,其激昂熊烈,其暴烈躯体,大宋从思想上首先得了软骨病,缺少了钙,容易下跪。
5.统治集团方面的弊端
宋朝诸帝,除了太祖、太宗立马扬鞭,敢于与外敌一较长短外,再未出现一个建功立业、开疆拓土的有为雄主。皇帝大多缺乏阳刚之气,懦弱萎靡,舞文弄墨,吟风弄月,沉浸于歌舞升平,耽迷于金石书画,在宫廷内怡然自乐,做快活的“官家”。
北宋之亡,非不战也,也不是没能力一战,而是徽钦二帝不想战!南宋之败,实质上不是不能战,而是南宋诸帝不想战!
徽钦二帝被俘后,都坚守着“好死不如赖活”的心态,在金人的羞辱下苟且偷生,比之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的壮烈,丑态令人作呕。南宋也差不多,岳飞在即将拿下朱仙镇之际,宋高宗用十二道金牌将其召回,为了示好金人,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他。即使陆秀夫、文天祥在世,大宋溃败决裂,亦不可振救。
两宋帝王大多蓄疑,操权有术,贤奸杂用,给了蔡京、童贯、秦桧、贾似道等钻营空间,乱朝乱政乱国。
王安石之所以变法,就是因为他看到了表面繁荣下的国力贫弱,所谓“教、养、取、任皆不得法”,必须要变革。但无奈,变法被叫嚷“祖宗成法不可变”的保守派阻拦而夭折了。
对外主战还是主和,大宋朝廷上争吵了三百年,到了亡国那一天都没有搞清楚。
宋代,正是整个世界处于翻天覆地的剧变前夜,中国封建社会也已经发展到了顶峰。但大宋君臣的心理病态,非但未能使中国引领和发展新潮流,相反在他们的手里把宋朝逐步推向绝境,加快了其终结的历史进程。
事实证明,没有国家的兴旺和强大,所谓的尊严幸福只是短期的。没有坚强有力的国家实力做后盾,就没有独立、自主、和平,平民百姓最终只能任外强宰割。
国家强大是国民安全幸福的最根本保障,在强大的国家支持下,繁荣的经济、昌盛的文化才可以持续和长久,最终才会造福于民。
宋朝军事疲软、政治保守,致使国力日衰,无法为国民提供根本保护,覆巢之下无完卵,大宋王朝轰然崩塌,昔日怡然自乐的小民再无幸福可言,在金人、蒙古人的弯刀下作亡国奴,尊严荡然无存,大宋盛景终究已成夕阳。
后人习惯性的将中国之落后归结于明清,实际造衅开端实乃两宋,国之不国,更遑论先进和发达?“宋粉儿”可以醒醒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