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场馆教育真正融入学校教育,成为儿童发展的重要拼图,需要馆校协同,构建完整的学习圈,让学习走向真实而深刻。
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在教育终身化、全景化、全纳化特性日益彰显的时代背景下,场馆教育正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拼图。
背后的依据是,核心素养的提出,从本质上是一次培养目标的升级。随着未来人才规格的整体提高,学校教育往往无力承担培养学生的全部任务。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确需要进一步增强教育的实践性,逐渐引入丰富的教育资源,创设真实情境。教育发展的态势倒逼教育者秉持大教育观,打破课堂的边界,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完整学习圈。由此来看,以博物馆为代表的优质资源聚集群就成为构建完整学习圈的重要拼图。
完整学习圈包括两个部分,即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前者指向学校教育,后者泛指校外教育。一般而言,博物馆应该至少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藏品、陈列、教育。其中的教育要素是博物馆的灵魂,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如果说学校是精选人类知识的集中讲授场所,那么博物馆则是一个立体的百科全书。如果说学校教育是间接知识的传授与获得,那么博物馆则是文化知识的真实再现。就现状而言,博物馆是一个非正式学习的理想场所,其作为课堂补充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但目前来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途径单一,即很多场馆的教育实施途径不够丰富,主要集中在讲解及简单的活动层面;二是成人化取向,即以成人为对象设计教育讲解与活动,缺乏对儿童需要的关注与呼应;三是形式呆板,即未考虑激发儿童的兴趣,未考虑鼓励儿童深度参与;四是表达偏学术化,即没有将专家的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教育内容,超出了儿童的认知水平。
而让场馆教育真正融入学校教育,成为儿童发展的重要拼图,需要馆校协同,构建完整的学习圈。其中主要包括几个关键,一是时间规划,明确时间段与时间点;二是平台搭建,主要包括选择什么样的场馆作为资源单位,并搭建起联通平台;三是建设基地,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重点联动场馆,建立定期的互动方式与途径,将这部分场馆作为学校的学习基地;四是研发课程,学校可以与场馆合作研发包含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在内的特色课程,并纳入学校的地方或者校本课时;五是延伸学习,延伸学习的目的在于“活化”知识。“活化”知识需要还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课堂延伸到场馆,从而让学习走向真实而深刻。
以博物馆为代表的场馆教育本身具有辅助性、延伸性与补充性等特征,还具有独特性、多样性、社会性与真实性等特点,因此不应仅仅是“兴奋剂”(成为学校教育的一种简单补充),更应该是“催化剂”(助力学校教育解决更为关键的问题)。说到底,课堂只是育人的一个场所,生活是学生最广阔的舞台。如果完全无视生活的色彩,在学生内心结成的只能是知识硬壳。如果只是为了让学生装满知识,学校教育会变得很狭隘。知识的背后应该是广阔的社会,校内与校外教育的结合,是为了培育完整的人格,最终指向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