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药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草药,从植物属性来说,它属于樟科灌木或小乔木,入药者是乌药的的块根。一般采集回来后,抢水洗干净泥土,趁新鲜刮去表面的粗皮并切成斜片,晒干即可,也有用麦麸炒黄后使用的炮制方法。
历代本草家认为,乌药性味辛温,能入脾、肺、肾、膀胱等经,主要就是能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在历代医家的笔下,乌药的名字有很多,诸如:台乌、天台乌药等等,这些基本都是根据其产地而来。因为古代本草家认为,浙江天台所产的乌药属于道地药材,功用最佳。
但乌药的分布很广,大部分丘陵地区都有产出,比如湖南的安化就有“安化乌药当柴烧”的说法,由此可见,浙江天台也并非乌药的唯一最佳产地。
历代本草典籍对乌药也有比较高的评价,如《本草从新》介绍,乌药性味辛温,走肺脾而理胸腹之气滞,散寒凝而除疝气经行之疼痛,且能温肾,除膀胱之冷气,用治尿频遗尿之症。
同时也介绍了乌药以及与它经常配伍的几味中药的差别,认为木香与乌药都能行气止痛,为治胸腹胀痛之要药,且常常相须为用。但木香行气力佳,煨用有止泻之功;乌药却善治寒疝痛经,且能温肾散寒,以治尿频遗尿之症。
而《药品化义》则说乌药:气雄性温,故快气宣通,疏散凝滞,甚于香附。以之散寒气,则客寒冷痛自除;袪邪气则天行疫瘴即却;开郁气,中恶腹痛,胸膈胀满,顿然而减;疏经气,中风四肢不遂,初产血气凝滞,渐次能通,皆藉其气雄之功也。
《本草求真》则认为乌药:功与木香、香附同为一类,但木香苦温,入脾爽滞,用于食积则宜;香附辛苦,入肝、胆二经,开郁散结,每于忧郁则妙;此则逆邪横胸,无处不达,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
归纳历代医家对于乌药的使用,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散寒止痛:
乌药性味辛温而善于行气,常被用于各种胸腹胀痛、寒疝腹痛、以及女性痛经等问题。
古代医家认为,乌药辛开温通,善于疏通气机,能行散气滞而止痛,不但能上入肺、脾,还能舒畅胸腹之气滞,甚至能散肝肾之郁。
所以,如果是寒邪气滞引起的胸闷腹胀、胃腹疼痛等症,乌药常被用到,常与木香配伍相须为用。此外,香附、枳壳、郁金等也是乌药常用的配伍搭档。
由于乌药善于散寒止痛,所以在一些寒疝腹痛方面,常与小茴香、青皮等配伍;
如果是女子痛经,则可和当归、香附子、益母草等配伍。
2、涩尿止遗:
乌药性善下行,能入肾和膀胱经,且性味辛温走散,对于小便频数、遗尿之证,能起到温肾散寒之用。尤其是对肾与膀胱虚寒所致的小便频数、遗尿,常与益智仁、山药、金樱子等配伍使用。
最后,介绍一下和乌药相关的几个方剂:
1、四磨汤:出自《济生方》,组成有乌药、沉香、人参、槟榔,是常见的理气止痛之方,济生方本来介绍此方为针对七情郁结、上气急喘而设,现代则常用于小儿肚腹胀痛之证。
2天台乌药散:出自《医学发明》),组成有天台乌药、茴香、木香、青皮、高良姜、槟榔、巴豆、川楝子。主要是能温肾散寒,适合寒凝气滞、小肠疝气、少腹痛引睪等。
3、乌药汤:出自《济阴纲目》,组成有乌药、香附、当归、木香、甘草,主要适合女子经行腹痛。
4、六磨汤:出自《证治准绳》,也就是四磨汤加木香、大黄而成,以增加顺气行滞之力,同时还能调理肝脾、通便导滞,适合情志失和、肝脾之气郁结引起的便秘,嗳气、胸胁痞满,食欲不振等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