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课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班本课程是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班本化;狭义的班本课程是指以班主任和学生为主,基于班级实际、为满足本班学生的成长需求而开发的课程。
我有一届学生入学时,行为习惯较差。那段时间,我一发现问题就立即处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开学一个月后,尽管我使出浑身解数,班级纪律依然起色不大。月考结束后,我带的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在分析月考成绩时,我猛然间意识到:为什么不像上语文课一样把遵守纪律的要求系统地呈现给学生呢?另外,我总是强调外在的束缚、惩戒,为什么不唤醒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呢,就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一样?我研读了一些材料后,开始着手编制“教材”(后来才知道这应叫“班本课程”)。
推敲班本课程的主题,有助于提炼出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在反复阅读、揣摩中,我的编写定位逐渐清晰起来。我编制“教材”不是服务于学科教学,而是为了提高班级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建设一个自律文化浓厚的班集体。
在班本课程建设中,确定了班本课程的内容,也便找到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关注每个学生自律水平的提高,关注班集体自律文化的生成,属于学生的自主教育研究领域。对学生的自主教育素养的培育,需要从意识唤醒、实践策略辅导两个方面系统进行。我经过反复推敲,最终确定“教材”的名称为《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设计成了学习指导书,以活动的形式组织,让学生在完成活动中体验、感悟,实现自主教育。“教材”共六个主题——“前言:自己教育自己——什么是自主教育”“主题一:道德自尊”“主题二:是非自辨”“主题三:生活自理”“主题四:行为自律”“主题五:学习自强”。每个主题里有5-6个活动。前三个主题侧重于“意识唤醒”,后三个主题侧重于“实践策略辅导”。我打算在七年级时上完,每学期大约16个课时。
如何进行班本课程建设?班本课程建设第一步是撰写课程纲要,这是班主任进行课程建设的指南,是班本课程生成的计划文本,是学校、班主任进行班本课程审议、管理与评价的基本依据。
班本课程纲要的第一部分是“项目说明”。在“项目说明”中,班主任简要概述开发教师、课程名称、课程类型、课时设计、学习时限、学习对象、是否选修、课程资源来源等。
一般情况下,“背景分析”与“课程特色”同时进行。班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分析是确定课程特色的重要依据,包括解读政策来源、学生与家长的需求评估、社区文化解读、资源调查等内容。班本课程的特色说明包括本课程特色与学校特色的关联性、本课程与学校课程体系的关系、本课程的独特性等内容。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有高度的实用价值。一是课程目标定位应具有可操作性。班本课程的目标不是为求新、求异吸引学生的眼球,而是为了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目标定高了,学生完成不了,便不做了;目标定低了,学生轻松就能完成,对学生没有意义。二是课程目标应揭示学习结果。这既便于学生看到学习成果,也便于班主任分析、评价学生的成长质量。三是课程目标的要求应有层次性。这种层次性既体现为不同时期的学习目标有渐进的层次性,也体现为对不同学生的要求有差异性。四是课程目标的描述应明确具体。像“培养学生展示优秀素养的习惯”这类描述太笼统,不利于学生理解。五是目标生成应具有开放性。课程目标注重生成并在生成中不断走向完善,不是说在课程实施之初可以没有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课程实施之初,课程目标的确定方向、确定维度必须是明确的,一些具体的目标落实点、目标的语言表述可以在课程实施中逐步完善起来。
“课程内容”部分主要阐明在课程目标的引导下确定课程专题、学习内容、活动项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开设时间较长的班本课程的内容应适当体现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联系,特别是与校本课程的联系。一般情况下,班本课程的内容以框架结构图、图表的形式呈现。呈现的要素包括课程模块、单元设计、专题设计、主要学习内容等。
“课程实施”部分主要阐明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学法指导、学分认定、所需课时、场地设施、班级规模等内容。本部分的描述至少要说清楚六个方面的问题:是选用面向全体的班级授课制,还是选用按照学力分组的教学;是选用教师集中讲授,还是师生、生生讨论;是完成书面认知,还是在活动中体验;有无固定的上课场地,是室内还是室外;选课的人数有多少;课程的课时需求,课时的分配和安排,是否有固定的课时表等。在描述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描述清楚应该是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
“课程评价”的描述要阐明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等内容。比如,需要使用哪些新的评价方式,是考试还是考查,是书面考试还是成果展示,学习过程的考查如何进行,如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通过评价活动促进本门课程的完善,如何保证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等。另外,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要具体描述出来。课程评价可以用文字描述或图表的方式呈现出来。
“所需条件”部分要阐明班本课程的顺利实施需要学校、自己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比如,是使用本班教室还是需要专用教室;如果使用本班教室,教室空间怎么分割;课程实施需要学校提供什么样的空间;课程实施需要不需要校外实施空间,这些空间能否获得等。
建设班本课程的过程,让我充分认识到,班主任要具备课程领导力,这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整合教育资源直至形成班级教育合力的一种能力。任课教师运用课程领导力解决的是学科知识教学的问题,班主任运用课程领导力解决的是班级育人的问题。
班本课程建设既不是纯粹的课程理论问题,也不是纯粹的操作技术问题,而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实践智慧问题。这种能力解决的是“班主任开发的班本课程能不能进入学生的生活”的问题。班主任课程实践能力的提高,要有机融入班本课程建设的具体实践中。首先,班主任既要严格执行课程建设规范,主动基于学校实际、社区文化、家长需求和学生的成长实际,创造性地找到班本课程建设的空间、资源,有效达成班本课程建设的目标。其次,提炼自己的课程实践性知识。班主任的课程实践能力的提高不仅要求班主任具备充足的管理知识,也要具备一定的课程实践性知识。因此,班主任要不断分析自己的班本课程建设行为有无欠妥之处,形成自己的课程建设经验,乃至提炼出个人的课程实践性知识。与此同时,班主任的课程实践能力也就提高了。
班本课程建设凝聚了班主任关于班级建设的文化愿景,也体现了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践行的全过程。总之,班本课程在独特的班级文化土壤里生长起来,又促进了独特的班级文化的生成。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临沂光耀实验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2年02月23日第11版
作者:张晓燕 王立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