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学习书法最大的障碍是什么?不是“笔法”,也不是没有名师指点,而是固有的一种与书法本体相悖的“审美观”,这种“审美观”在书法上的表现,就是喜欢“美术化”的东西。
比如当代一位没有书法经验的普通人,在欣赏一件古人楷书作品的时候,如果这件作品与“美术字”接近,那么必定此作备受青睐,倘若此作写的比较“险绝”,那么大多数人则无法欣赏。
但这种“险绝”往往也是书法艺术的精髓之一。那么什么是“险绝”呢?我们以欧阳询的《九成宫碑》为例,从技法层面来分析一下,看不懂这些,你就不会崇拜“美术字”了!
欧阳询的《九成宫碑》可以说是楷书的极则,我们随便翻开这本字帖,随意抽出几个字,就能够发现其“险绝之处”。
比如下图中的这个“宫”字,常规意思上的这个字,应该是最上面的一点,与下面的两个“口”在一条对称线上,但欧阳询却不这么写,如果你细细分析,就不难发现,他的这一个点,在“宝盖旁”的偏左位置,而下面的两个“口”,一个为方形,一个为扁形,并且左边的笔画略显单薄,右边的笔画略显粗重。
从空间上来看,整个字略往左下倾斜,整个字有一种向左边倒的微弱态势,这是为什么呢?这便是欧阳询的巧思,整体字形加入往左倾倒的态势,同时加重右边的点画,这样才能够呈现一种平衡。
并且,在空间感上,如下图中绿色框线所示,左边的空间小,右边的空间大,这样又进一步加重了视觉上的右边力量,从而使整个字变得平衡。
我们说“欧楷”难学,欧楷精微,其实指的就是这些细微之处。
再看一个“泉”字,上面的“白”字,为啥下面的横画往左边突出,中间的横画为什么要与左边粘连而留出右边的空间来,其实就是为了加重整个字左边的“倾斜度”,并且下面的“水”,左边的部分距离“竖钩”比较远,如图中的“绿色”框线所示,这一步是“造险”过程,这一过程完成之后,我们看看欧阳询是如何“平险”的,他将这个字的右半部分点画加重,尤其是这个“捺笔”,有一个向右下倾斜的势态,这样就完整了整个“平险”过程。
这其实就是中国传统书法当中“阴阳哲学”的一个细微的体现,也是欧阳询楷书难学的一个部分,而当你明白了这些险绝变化,再去临摹和创作的时候,就不会写成“美术字”了。
至于为什么“古人”要这么写?为什么古人要努力营造这种“阴阳之变”?以及古人在书写和创作的时候,这种“矛盾冲突”是刻意为之,还是偶然为之?这些问题我们后续会陆续讲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