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张照片,张桂梅老师去学生家里家访,破旧的房子,黝黑的墙壁,几张奖状贴得整整齐齐。
我发了朋友圈,说:“如果可以,我希望他们家的孩子能多学一点,再多学一点。”
但是,看到整个社会从“恶意补课”,到“恶意自学”的时候,其实,我的心情是沉重的。
为了避开某些敏感话题,我翻开了历史课本,重新温习了一下,历代王朝兴替进程中,有关私学的那些事儿。
何为私学?
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古代私人办理的学校。
萌芽
私学最早产生在春秋时期,我们最熟知的孔夫子,就有弟子3千,这么一看,规模也算不小,至少是区域龙头级别的培训机构了。
而同时期,还有很多学派,就是历史上知名的“诸子百家”。还有墨子、庄子、韩非子等等吧。
百家争鸣的时代背后,其实是私学的萌芽。
那时候,当然也是有官学的,但是由于周王朝的衰弱,诸侯割据,导致私学占据了上风,即所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学校不行了,大家都去上培训班了”。
那时候,还有一位比较出名的老师,叫鬼谷子,教出来了几个厉害的徒弟,比如主张合纵的苏秦,还有孙膑庞涓。前者揣着六国相印,后者都是大将军、军师级别。
正是由于这些私学机构打破了官方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民间教育风气的盛行,才使得更多寒门子弟可以打破阶级门槛,脱颖而出,通过私学走上官途。
应该说,私学在最初,其实就担负起了给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
镇压
但是,私学在古代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由于王朝的变迁,私学曾经遭遇过非常残酷的镇压。
比如秦始皇,这位始皇帝,因为觉得自己超过了三皇五帝,为了加强中央的集权,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废除私学。
尤其,这人干了一件臭名昭著的事情,那就是”焚书坑儒“。
当然,他也没有说把书都烧的干干净净,主要是烧毁了一些经,诗等,有一些政治思想的图书,保留了关于农业、医学方面的技能型图书。
大概意思很明确,就是老百姓不用读那么多书,会干活就行了。
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以政治手段干涉、禁止、取缔私学的封建王朝。
秦国提倡的是官方办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也就是老百姓只能学点法律知识,做遵纪守法的良民,老师呢,就只能官吏能当老师。
普通人如果敢以“老师自居”,恐怕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于是刚刚在春秋战国发展起来的私学,到了秦朝,几乎完全废掉。
还好,大家都知道,嬴政生了个不中用的儿子,二世就亡了。
几乎废掉的私学,迎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发展。
繁荣
那就是汉朝。
汉朝有个名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简单来说,就是儒家为尊,其他都是小弟。
但是,汉朝吸收了秦朝的经验教训,并没有禁止私学,反而非常重视,推行的是官学和私学并举的教育制度。
甚至民间私学,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基础教育的工作。而且,私学机构非常多,有些名师一次讲学,可能会吸引万人来听,相当于万人课堂了。
据说有一位私学的创立者叫刘昆,后来还从私人教育走向了官方教育,受到皇帝赏识,荣升为太子教师。
汉朝私学主要的特点是,身份限制小,较为宽容。
从学生到老师,都没有任何身份限制,农人、贩夫走卒这样的平民,亦或是朱门贵族,都可以前去聆听私学,参与到私学教育中来。
甚至也可以自己开办私学进行招生,只要讲学讲得好,不会有人在意其身份。
尤其很多不得志的儒生,他们没有进入仕途,又有些学问,就在老家开设一些"学馆"、"书舍",来教一下普通人家的孩子。
▲古代私人讲学
当然,那时候,私学老师教的科目,并没有分文理,也没有分学科,而是,和官学的内容一样,主要是《易经》、《春秋》等经学。
相当于我们的学科类补习班吧,科举考啥咱就学啥。
当时的社会风貌十分良好,尊师重道贯彻于整个社会,人们都对拥有知识、思想高远的人投以钦佩之情,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崇尚学习的兴学风气,使教育变得广泛化、平民化。
“程门立雪”等尊重师长的典故,也是由此而来。
大概就是一位学生去洛阳拜见程颐老师,因为老师午睡,就在外面等,结果大雪下了一尺厚,这位学生竟然一动不动,被雪覆盖了,足见其诚。
写到这里,其实,还真挺羡慕的。
鼎盛
经过汉朝的繁荣发展,私学其实已经比较成熟,到了隋隋唐时期,至于鼎盛。
我们都知道,唐朝是一个超级开放的王朝,看过《长安十二时辰》,都对里面的歌舞升平有印象,霓虹灯闪烁,百姓安居乐业。
统治者“不拘一格降人才”,不仅重视发展官学,也鼓励私学。
甚至唐朝是第一个由皇帝发文鼓励兴办私学的封建王朝。
据史书记载,唐玄宗在位时,曾下诏“许百姓任立私学”。也就是皇帝直接发文说:“老百姓可以任意办学,不加禁止。”
而,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唐王朝是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有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造诣至深,几乎后无来者。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李白、杜甫等等,我们后人也只能背诵一下《唐诗三百首》,以表敬意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想要超越,恐怕难上加难。
而,这些人才,与他们早期接受过私学教育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衰落
任何事情,都有高潮和落幕。
所以,私学在经历唐朝的鼎盛之后,到了宋朝后期逐渐被官方统治的学院所取代,比如,河南的嵩山书院,还有至今仍在使用的,长沙岳麓书院,我在长沙的时候,经常去。
后来,私学逐渐成为了统治者控制教化的工具,就越来越没有味道了。
当然,民间的私学大多是以私塾、舍馆的形式存在,而且,开始走向低龄化。
也就是说,宋明之前的私学,和官方办学的目的基本是一致的,那就是做官,我们讲“学而优则仕”。
但是,后期,越来越衰落,就成了教小孩子读三字经的启蒙教育了,并且还有个专属名词,蒙养教育。
这个,在很多国学培训机构经常会听到。其实古代的基础教育做的还是非常完善的。有机会和大家探讨。
可惜,明清上下统治了500年历史,私学再也没有“百家争鸣”时代的繁荣,学术文化成果缺乏创新,私学大师寥寥无几,对后世的影响,也远远不及前人。
以至于,我们现在谈起来大师级别的人物,还是只能回望两千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
总结
好了,今天的文章差不多写完了,从春秋到明清,这几千年的王朝更迭,私学从萌芽到繁荣,再到衰落,是否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呢。
古代教育从一开始被官方垄断,直到私学诞生,才给了底层百姓实现阶层跃升的机会,才有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才有了六岁就能文的王勃,二十出头写出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我们才得以背诵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最后,奉劝所有在“双减”面前,准备躺平的家长、学生,每一个长大了,还没有长大的成年人,如我们。
还记得荀子的《劝学》吗,开头第一句话是,“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是啊,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啊。
记住吧!
参考文献:
《左传》
《史记》
《都城纪胜》
《周易·蒙卦》
《吕氏春秋·不二篇》
《唐会要》
《三字经》
《三国志·关羽传》
《论语·述而》
(全文完)
教培江湖主笔,写过80万+爆文,网易号2021年度影响力作者,跑过三个马拉松,不抽烟,女儿奴,现居郑州,感谢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