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莲
这次回乡,恰逢吃蚝时节。
老家程村镇是个有着“中国蚝乡”之称的地方,常年盛产生蚝。尤其每到秋后,这里出产的生蚝就特别肥美。而我总爱在这时节回家乡走走,和三五老友“蚝情”小聚,大快朵颐一番。
养蚝的朋友得知我这几天在老家,几次电话邀我去他的蚝场看看,试试他家养的鲜蚝。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约了几位文友应邀前往。我们驱车去到约定的小码头时,朋友早已等候在那里,招呼我们登上他的小机船就往他养蚝的水域开去。
从小码头出发,要经过一条两公里的河涌,河两岸是大片茂盛的红树林,白鹭在树丛中飞飞停停。这些白鹭好像习惯了船来船往,在水边悠闲觅食,只有当小机船掀起的波浪扑过来时,它们才慢慢飞走,或踱步走进红树林,再冲着我们回望几眼。
家乡养蚝已有五百多年历史了,这里出产的蚝个头较大,味道鲜甜,色泽光洁,吃起来口感明显优于其他地方,因而远近闻名。不少食客以能品尝到正宗的程村蚝为快,每到秋后,便从四面八方赶来尝鲜。
朋友边开船边向我们介绍道,他家养蚝的水域,就处在红树林保护区附近。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里的村民基本家家户户都养有生蚝,总体经济收入有几亿元,所以村民大多比较富裕,村里也在20世纪90年代就修有水泥路,到处都是小洋楼,不少人还开上了小汽车。
生蚝养殖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也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既要看天气和水体,也要懂得检查和预防细菌病害。朋友早年在外创业,这两年才回乡开始养蚝,因为担心自己经验不足,所以他先养了三千多串自吃自卖。他说,现在积累了一些养蚝的知识和经验,开春后将会多养些。程村镇是一个山海结合的地方,虽然我在这里出生长大,但生活在靠山一侧,所以对养蚝的知识知之甚少,便向朋友问起了这个“串”是什么意思。原来早在三十年前,蚝农养蚝是用水泥柱子来养的,现在的蚝农则用一根绳子将小蚝苗背对背用水泥粘在一起,然后吊在搭好的蚝棚上,让蚝苗利用海水的微生物慢慢生长,这样可以使养蚝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朋友的养蚝经验听得我不由得对蚝农的智慧竖起了大拇指。
小船在前行,两旁树木也在移动着。我虽然在蚝乡长大,各种口味的蚝也吃了不少,但这样坐船出海去捞蚝还是头一回。出到村民们养蚝的海域,只见海面上一排排蚝棚。这些蚝棚大都由竹木搭建而成,底下用扎好的浮水箱托起,然后下锚固定。一眼望过去,大大小小,规划井然有序,密而不乱,连绵几公里,看起来颇壮观。
小船在蚝棚间迎风破浪穿梭着。偶尔有几只调皮的海鸟,一会停留在这架上,一会又飞到另一杆上,给我们出游增添了几分乐趣。
大半个小时的船程后,我们来到了洋边海,这里是朋友养蚝的地方。洋边海位于程村镇黄什河与织篢镇丹江河交汇处,呈布袋形。湾内风平浪静,水流畅通,咸淡水交汇,饵料生物丰富。加上沿岸有一万多亩红树林,几乎无环境污染,是理想的天然养蚝场所,这里养出来的生蚝就算直接捞起来生吃也是没有问题的。朋友从蚝棚下的海水里抽起几串生蚝,拿出工具撬开蚝壳,开出来的蚝肉质洁白饱满、肥美,闻着还有浓郁的海水咸鲜味,我们当中有人试着生吃了一些,大呼鲜甜。朋友抽起三四十串放到船上,说让我们带回去尝尝鲜。
满载而归,一路上我们对着蚝堆讨论着怎样煮才最美味,每人说着一种口味,不一会儿就列出了一桌全蚝宴的菜式。
回到村里的大码头,只见一艘艘满载生蚝的船只停泊在岸边,成串的带壳生蚝堆放在一起,仿佛一座座小山。岸上停满了载蚝货车,而蚝农正忙着将一串串的带壳蚝装车,好一派繁忙景象!
其实蚝的煮法有很多种,煎、焖、炸、炒、蒸、烤……花样百出,只是每个人喜好不同,做法也就根据自己的口味而定了。而我最喜欢烤生蚝,把带壳的生蚝架在火上,烤到半熟时把蒜蓉抹在汉白玉大理石般的蚝房里,就像给珠圆玉润的蚝肉披上了淡黄色的衣裳,半遮半掩着。最后无论你是囫囵吞枣还是细细品尝着,都回味无穷;最后再把蚝房里的汤汁一饮而尽,真是美味!
家乡的蚝,就像一道乡愁,无论游子走多远,那滋那味,永远牵挂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