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春天,刘禄曾接一项任务:陪同八十多岁高龄的著名教育家吴贻芳博士到美国城市访问。踏上这片曾经在抗美援朝时期到达过的土地,她感慨万分:“世界上真的没有永远的敌人。”
令她意外的是,在访问美国期间,她被当年的美军战俘一眼认了出来。这一天,她正在纽约白罗克伦博物馆参加公众活动,一个高大的美国男子主动与她攀谈起来。
正当她纳闷之际,那人紧紧握住她的手说:“您是刘军官吧!我还记得您,在志愿军的战俘营,您曾审讯过我。”他告诉刘禄曾他叫詹姆斯,并且还保留着刘军官在圣诞节的时候送给战俘的小别针,上面写着“和平”二字。
一晃二十多年就过去了,时局发生了变化,而刘禄也青丝不再,鬓发霜侵。但年轻时候的她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志气,毅然决然奔赴战场,正如近代革命志士秋瑾所说:“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投笔从戎,历经艰险
刘禄曾从小喜欢唱歌跳舞,并在学校中担任文艺骨干,但谁曾想这么一个小姑娘,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打响时,她便投笔从戎,在未与家人商量的情况下,果断放弃了华东军政大学,主动报名随军跨过鸭绿江。
当时正值1950年底,战争前线抓获了大量的联合军队的俘虏,为了顺利进行审讯工作,需要紧急招募一批青年翻译官,还在读大四的刘禄曾就是被招聘的23人中的一个。
刘禄能有这样的勇气,实际上与她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她的曾祖父刘秉璋就是晚清时期抗击法国侵略者的将士,刘家后代深受曾祖父忠君为国精神的影响。
她的兄弟姐妹有不少人都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团市委、南下干部服务团等地方工作,抗美援朝的时候,母亲给她们姐妹的金手镯都捐赠给了国家。
跨过鸭绿江后,刘禄曾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政治部下属的敌工部,这个兵团团部设在一个村子的废墟上,入眼可见满目疮痍,她主要负责调查研究组的英语翻译工作,以及审讯战俘。
刘禄曾之前并未接触过军事类的知识,为了弄明白各类军事术语,如武器、弹药、枪支等词汇,她只能一边学习一边工作,通过抄写、背诵等方法,夜以继日地钻研,很快掌握了技能。
在战地工作,环境十分艰苦,但她都咬牙坚持,从不松懈。第九兵团需要向“三八”线方向靠近,每天行军将近九十里,为了躲过美军战机的威胁,每个人都要背着沉重的行李,做好伪装,爬山趟河。
原本在上海养尊处优的刘禄曾即使脚上磨起了血泡,肩背酸痛,也一步不敢落下。小小身躯,扛住了凛冽寒风、洪水肆虐,也扛住了被大雪困在防空洞中的惊险。
审讯战俘,遇到詹姆斯
1951年夏天,第五次战役胜利,一批批的战俘被押送到第九兵团团部,战俘在此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三天,在此期间,需要对其进行短暂的初次审讯,之后就会被关押到总部的管理团。
刘禄曾在审讯战俘的时候,曾遇到过一个十分傲慢的战俘,他原本是美军的一名飞行员,曾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资历还算老练。对着前来审讯的刘禄曾,他说:“我一个有名的将士,竟然会落到一个毛丫头手中。”
年轻的刘禄曾面对咄咄逼人的美军战俘并未示弱,而是与其争锋相对,打击他的傲气。这个战俘被安排与南朝鲜战俘一起关押,取消了对他的优待。不久,他便主动请求谈话。
而詹姆斯·格特纳是美国陆战一师刚入伍不久的新兵,第一次上战场的时候就被捕获。据刘禄曾描述,他是美国佛罗里达人,高个子,棕头发,蓝眼睛,当时才二十二岁。
战争爆发后,因为偷窃客人的汽车被法院判刑后的他,在美国政府的虚假宣传下同意到朝鲜当半年的联合国军,以抵消刑期。而他本人对东方、朝鲜以及战争并没有太大的概念。
一次,他因发烧导致表现不好,刘禄曾找军医给他送几片药,并报告领导,批准他当天晚上可以乘车。在这位女兵的帮助下,他体会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对待战俘不打、不骂、不杀、不辱、不搜腰包的人道政策。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改造,他的阶级成分与政治表现由落后类转到了中间类,在写给女朋友的信中,他说:经过在战俘营生活的体验,我才知道志愿军对俘虏的宽大政策的意思,在这里,相较于被当做战俘,而更像是朋友。
战地夜莺,惊险前线
随后刘禄曾被调到志愿军24军政治部敌工科担任英语翻译。当时临近圣诞节,部队为了利用圣诞节的机会集中向敌人发动一次政治攻势,需要一个直接向敌人喊话的英语宣传员,她便主动要求参与。
对敌人喊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跟在运输队的后面赶到前线,见识到了什么是枪林弹雨、处处危机的场面。高音喇叭被战士放在山头的掩体里,从晚上八点到深夜一点钟,她就在坑道里对敌人广播。
有时是宣传我国军队立场以及优待俘虏的政策,有时还会播放《欢乐颂》《平安夜》等圣诞歌曲。漆黑的夜晚,伴随着广播中的音乐,白天战斗激烈的土地上迎来难得的宁静。
在下山时,刘禄曾护送她的军队遭遇敌人猛烈的攻击,战火密集,她在士兵的护送下强行逃过封锁线,这是她一生中最危急的时刻,背后是烽火连天,她一直拼命地向前狂奔,与死神赛跑,最终躲过了敌人的封锁。
她在回忆那段充满战争与硝烟的往事时,感到很自豪。战争的洗礼将她从一个资本家的娇小姐,塑造成了一名坚强的志愿军女军人,可谓是“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从战场上回来的刘禄曾依然是一位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分子,奔波在与南京军民纪念馆抗美援朝相关的各种活动中。
有人曾问她:你当年从战争前线逃离敌人封锁的时候,不害怕吗?她笑着说:我相信国家的安排。正是因为相信,才会英勇无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