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锵,咚咚锵”, 下午5时,早已过了正常放学的时间,可枨冲镇庆仪小学校园内鼓声喧天。走进校园,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里,25名学生提大锣、持木槌,轮番敲打着面前的堂鼓、大锣、小锣、韵锣、铜钹,一旁指导的,是“化身”为任课老师的浏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乡锣鼓)代表性传承人刘新来。这边锣鼓喧天,而在另一边学校特意开辟的劳动实践基地里,几名同学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给亲手栽种的小白菜除着杂草,小小的菜园里也是一片欢声笑语。“动静相宜”的校园内,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让本是一片寂静的校园热闹非凡。
“我最喜欢上锣鼓课了,只要一下课,我马上就过来了!”四年级学生周欣一提起学习西乡锣鼓就满是劲头。“以前孩子放学早,我们出门做事又不能及时赶回来,老担心他在外面闯祸,送培训班孩子又不愿意。现在好了,孩子每天在学校就完成了作业,还可以学习他喜欢的锣鼓,指导的老师还是非遗传承人,学校真的费心了!”一旁来接送的家长同样满面笑容。
这样的“美好时光”并非庆仪小学独有。“农田间学知识,菜园里长学问”。割稻谷、打谷子、拾稻穗…枨冲中学开辟的“田园课堂”,把课堂搬到了农田里,孩子们在挥洒汗水的同时不仅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也习得了农业知识。青草中学、枨冲完小等学校借助与新华书店共建的“阅读书屋”,开展“阅读之星”评比、讲书中故事比赛、经典诵读等活动,留住了不少同学放学回家的脚步。
“我们开设这些课程,一方面是要让孩子们放学后能‘留得下来’,减轻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是要让孩子们在留下来的同时能‘留得有价值’,真正做到让学生开心、家长满意。”枨冲镇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刘钢表示。
据了解,枨冲镇各中小学针对困扰着很多家长和学生的“三点半” 难题 ,在“双减”政策下,积极探索新模式,想方设法为孩子们量身打造“一校一策”课后延时服务,着力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有效解决家长的“急难愁盼”。目前,全镇9所中小学共开设特色课后服务课程 12门,涵盖体艺特长、非遗传习、“互联网+”、劳动教育、科普活动等多个方面,参与学生达 2550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枨冲镇各学校还将切实整合资源,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在“双减”这项走心、润心的工程中不断前行,让乡村的孩子们乐享课后幸福时光、快乐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