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陆续发文表示,未获得个人征信牌照的机构,不得从事个人征信业务
《中国科技投资》李晓娜 杨永洁
近日,央行上海总部发文强调“征信修复”不可信。裁判文书网显示,有“征信修复”公司向用户收取高额费用以修复用户信用报告,然而最终未能修复成功,且未退回修复征信的费用。目前,市场上仍有不少打着“征信修复”旗号的中介及公司表示,可对用户逾期征信记录进行“修复”。专家表示,若非用户本人原因导致逾期的,用户可自行向金融机构或者央行征信中心提起征信异议,而中介协助用户“消除”不良记录的,实为违规。
此前,监管部门发文规定,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应当依法取得央行个人征信机构许可。目前,拥有个人征信牌照的公司为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行征信”)、朴道征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朴道征信”)及钱塘征信有限公司(筹备中,以下简称“钱塘征信”)三家。业内人士分析,监管发文后,征信服务将回归持牌征信机构,征信公司将根据自身的战略定位,按照与央行征信中心数据差异化补充的目标发展其自身业务。
“征信修复”或涉违规
近日,央行上海总部发文强调“征信修复”不可信。央行表示,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的旗号,教唆信息主体委托其办理征信投诉、举报等事项,以此牟取不正当利益,扰乱正常金融秩序。近日,有中介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其可永久性修复用户征信问题。
“征信修复”中介介绍道,用户需先至银行拉取详细版征信报告,拍照发至中介处,随后其可开始操作用户的“征信修复”。针对需要提供的资料及所需时间问题,该中介称,“暂时就先看征信报告就可以,不需要别的资料;一般情况下是7-45个工作日”。
上述中介人员向记者保证道,“这边一旦修复好就是永久性的修复”。对于如何进行修复问题,该中介解释称,其将对准用户贷款逾期银行或贷款机构,向金融机构直接进行申诉。
费用问题方面,该中介表示,“修复一条逾期记录收费2500-3000元,具体以征信报告为准。”另一名“征信修复”中介则表示,需先查看用户个人征信报告,根据报告进行报价,完成时间亦与征信报告具体情况相关。
前述中介人员自称为某征信公司的客户经理,而记者在天眼查等企业信息备案网站中并未搜索到该公司。裁判文书网中多份文书显示,不少“征信修复”公司向用户收取高额费用,声称可修复用户信用报告,最终却未能修复成功,且拒绝退回此前款项。
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显示,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金融科技行业专家张鲲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上述“征信修复”类型实为违规,“逾期记录由客户产生借贷关系的金融机构报送,如果确实非客户本人原因导致逾期的,客户可以自行向金融机构或者人行征信中心提起征信异议”。张鲲补充道,上述中介业务,仅能帮助用户提起异议,若因客户本人导致的贷款逾期,则异议处理不会成功,“以承诺消除逾期等手段,骗取客户交钱的,涉嫌诈骗。”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告诉《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征信修复情况分为三种:一是因金融机构或征信中心失误,把“已还款”错误记录成“未还款”,此情况下,错误记录将给客户带来损失,如负面记录导致无法贷款,或贷款利率高等,“一些机构给这些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如教客户如何准备资料或帮助客户一起准备相关资料和证明、如何向相关工作人员沟通和说明情况等,这些是合法的”。
第二种情况为金融机构或征信中心的失误,把“未还款”错误记录成“已还款”。此情况将给金融机构或征信中心带来损失,如给违约风险非常高的客户提供贷款,导致出现坏账。“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客户即便发现了错误征信记录,一般不会主动进行‘征信修复’。因此征信中心或金融机构需要有一种机制,找出这种错误的征信记录,并主动进行征信修复”。
第三种情况则为征信数据未出错,用户通过各种手段,包括伪造造假、说谎、虚假信息等,把逾期记录改写成“已还款”还款,实为违法行为。
持牌机构业务逐渐“全覆盖”
2021年9月17日,央行审议通过《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四条规定,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应当依法取得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机构许可。此外,同年7月7日,央行征信管理局给网络平台机构下发通知,要求网络平台实现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的全面“断直连”。即未经许可,任何公司不可开展征信业务。
目前拥有个人征信牌照的公司仅有三家,分别为百行征信、朴道征信及钱塘征信。资料显示,百行征信成立于2018年5月,朴道征信成立于2020年12月,而钱塘征信则正在筹建中。
近日,百行征信公布营业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该公司个人征信数据库全年新增个人信息主体数2.4亿人,累计收录个人信息主体突破4亿人,较上年末增长145%。此外,百行征信个人信用报告全年调用量2.92亿笔,特别关注名单、信息核验、反欺诈系列等个人增值征信产品调用量14.17亿笔;该公司所有征信产品全年调用量18亿笔,较上一年末增长468.2%,所有产品累计调用量突破22亿笔,较上一年末增长449.3%。
朴道征信董事长在近期的金融论坛上首次披露该公司运营数据,成立一年多,朴道征信目前开发上线征信产品240余款,累计调用达6亿次,服务金融机构近百家。
百行征信研究中心研究员叶征在接受《中国科技投资》记者采访时表示,“断直连”方案将由市场化征信机构向金融机构提供信用信息服务,保护个人信息和信用评分等征信相关信息,化信息垄断为信息共享。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认为,“断直连”明确了个人征信业务必须经许可和备案,将促使不合规征信服务回归持牌征信机构;对于个人征信持牌机构而言,增加其业务机会,拓展业务空间,并增加牌照价值。
针对个人征信公司的业务要求,杨海平分析道,一是数据治理的挑战,即对个人数据隐私保护、安全管理,数据标准,数据收集和数据服务提供合规性等方面的挑战;二是服务能力的挑战,即对于征信机构的数据量、覆盖面、服务模式和服务产品提出新的要求;三是技术能力挑战,即个人征信服务的拓展和数据量的提升,对征信机构的技术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安光勇则表示,“断直连”后,仅能由具备征信牌照的机构从事个人征信业务,“具体能承接多大的市场,还是要看这三家企业的落地能力。同时,监管部门也会对这三家公司进行严格管理,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的各种乱象包括侵犯个人隐私等,也会大大减少”。
杨海平进一步表示,“个人征信业务全覆盖是一个渐进过程,全覆盖亦是相对的”,“断直连”之后,央行将审慎审批个人征信牌照,个人征信市场生态将进入新的进化阶段;征信公司将根据自身的战略定位,按照与央行征信中心数据差异化补充的目标,拓展信息覆盖的机构和维度,同时,积极完善数据治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创新服务产品,提升服务体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