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人不识孺子牛
作者:王建坤
素有八朝古都之称的开封,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的历史文化、为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所以从我出生到成长的过程,我所见到的都是影响开封深远的历史厚重文化。自幼就喜欢书法的我,竟然有机会认识了当代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书法理论家、德艺双馨艺术家牛光甫;那是1987年的秋天,一位长者在教室、先生慈目祥和有点面熟,我揣摩这是谁啊,他自我介绍说:“牛光甫好高兴认识大家,有长垣籍贯的学员吗?”我举手示意:“我在开封出生,籍贯是滑县,王守恒是我父亲。长垣县佘家公社老岸大队是我姥爷家、我们可是老乡?”先生说:“王爱众应该是你爷爷吧,其实他叫王恩甫,他可是个开明人士,你父亲兄弟四人投身革命、在家排行的前三个、我们是校友。”
从我记事起就常在家里的书中看到家父抄录的这句话,“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是南朝书法家王僧虔在其著作《笔意赞》中对书法审美标准的评判。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书法接触越来越多,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是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书画作品关键看气质。
王建坤近照
在和先生学习书法理论时他告诉我:“王铎临王羲之的帖为什么不像,是因为临帖要有帖意,还要有自己的书法风格。《兰亭序》历史上有许多名家都临过,为什么结果都不一样呢,就在于此。”在书法作品中,先生发现我有信笔为体、聚墨成形的现象,就说:“学习书法要多读帖、多背帖,记住它的形和神,才能灵活运用它。学帖要去粗存精,写书法作品就去看帖那怎么行呢。临一家帖,书法作品就要处理好小和大的关系。给你一首诗,你看着帖将字写出来,即为‘小成’,背着写下来即为‘大成’,循环以往,吸百家而成己家。”
家父曾经告诉我,他和先生是师范校友,先生高于他几年入学,先生原来的名字叫牛星焱、字光甫,号“老牛”。平时他自谦“孺子牛”,又称伯玉里人、葵丑人,耄耋之年便以百岁老人自居。先生自幼随其父学习书法,后拜同乡项新峰为师。以唐楷为基础,兼练王羲之的小楷,其后又跟赵德裕、王说如何学习书法。1930年入师范读书,始学魏碑,临习《龙门二十品》,奠定其日后书法的根基。在文化馆、图书馆工作期间,得以阅读书法理论和书画集,使书法艺术更上一层楼。工作之余又遍访全国多地碑林,临摹石刻。晚年致力于书法教育和书法交流,培养了诸多学生,并创办了开封书法函授大学,聘名师韩伟业、桑凡等人培养书法新秀,推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1974年先生访问西安,同书法家段绍嘉、钟明善、高峡等人以书会友,收获颇丰。同年去杭州与沙孟海、郭仲选、商向前等人切磋书法;1982年应日本书届首领村上三岛邀请,在日本举办“神笔王铎书法讲座”深受赞赏。日本老书法家赠以诗曰:“中华书家足风流,喜结墨缘来瀛洲,最是神笔一席话,谁人不识孺子牛。”1983年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在牛光甫先生和王澄先生的陪同下到开封市参观书画展。
王建坤书法作品
先生晚年对书法的感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数十年的刻苦临习,先生感悟到学习书法一是经常练习、书艺水平才能不断提高;二是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创意;三是育才教育要培养新人。我认为先生幼承家教,笃喜书法,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初学颜柳以立筋骨,次学魏碑以博体势,继学行草以逸神韵,后学隶篆以穷字源而成古朴。壮岁喜游历,爱访碑,希得佳拓,朝夕研习。晚年爱名家墨迹,求索其笔墨之妙用,从而会古通今,形成其戢(ji)锐于内、振华于外之风范,成为一代书法名家。先生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之精神,以诗咏志:自信人生二百年,古稀耄耋(maodie)只等闲。老年临池学不厌,喜看夕阳霞满天。虽年近古稀仍以“神笔王铎”为研究专题,撰写文章及书法作品发表于《书法》《书谱》等报刊。先生出版的《中国书法精义》《老牛书画》等书籍在海内外影响颇深。
生于1913年10月的光甫先生,2014年1月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他是我的良师益友又是我的长辈,他喜欢我叫他为先生,也许这是我和先生的缘分。孺子牛精神是先生一生所坚守的,牛老在其百年的人生中始终践行着自己的人生格言,一生无悔。翰墨抒情怀、书法寄真情、先生躬耕书坛一生,更不忘提携后辈,为书法培育新人,其精神必载入史册,留给后人效仿传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