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人’是其中的关键核心。”被大家亲切称为“疾控女侠”的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今年依然关注公卫话题,她说,常态化疫情防控,尤其是科学精准防控,离不开一支专业、敬业、高质量的公卫队伍。
但在吴凡看来,当前这支队伍数量上缺口很大,质量上也亟待提升,人员薪酬水平普遍较低。虽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疾控体系建设,增加疾控中心人员编制,却面临人员“招不进、留不住”的尴尬局面,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地市级、县级等基层疾控中心,国家疾控中心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吴凡直言,薪酬水平低,工作任务重,发展前景差是主要原因。她调研发现,各地疾控中心人均绩效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当地公务员薪酬水平,与同级医疗机构人均工资差距更是悬殊。
为何会有这种差距?吴凡解释说,疾控机构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由财政全额保障,实行绩效工资。但本应作为政府对疾控机构“托底”的绩效工资总额,各地在执行中作为收入“封顶线”加以控制,与设置绩效工资制度的初衷南辕北辙。
“‘活多、钱少、责任大’是新冠疫情防控后大家对疾控机构的普遍认知。”吴凡说,疾控人员参与各类应急处置,年度常规工作不减。按8小时工作配置的一班人员往往要工作16小时,甚至24小时,加班加点十分频繁,但不允许发放任何加班费、劳务费。
另一方面,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快速应急处置、循证决策等都需要疾控机构开展大量应用基础研究,形成人才储备和技术储备。吴凡说,但从国家到地方各级均要求把科研劳务纳入疾控机构绩效工资总额核算,这与当前国家激励科研创新的大趋势背道而驰。
“为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维护国家安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形成具有发展后劲的疾控人才梯队,亟需彻底改革现行疾控机构薪酬制度,提高疾控人员薪酬水平。”吴凡建议,相关部门应参照各地同级综合性医疗机构人均收入水平,核定疾控机构平均绩效工资水平,并形成同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她还建议,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补贴制度,对承担应急处置任务的人员按年度核算发放加班费,经费由同级财政承担,明确科研劳务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允许疾控人员获得绩效工资外合理合规的科研劳务报酬。
来源:顾杰/上观新闻
编辑:杨骁希
你关心的,我们极力呈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