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文海
我们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人经历过时代大变化。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大量的知识青年开始复习考大学,原来在学校学习好的同学,经过一番努力,不少人如愿以偿,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这同时,全国上上下下开始大量知识青年返城,他们回城后转为城市户口,有的顶编参加工作,有的参加工厂大招工;农村也开始分田到户了,如果国家征地办工厂,农民失地分配招工指标。我们很幸运赶上了唱着“东方红”走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国家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参加工作时,也没有想过去什么单位好,去什么单位不好,有工作就很满足了。
当时,公安局的大门是敞开的,只要没有历史污点,政治可靠,很多在职人员如果有意愿,通过选调都可调入。但是,也有人不愿意去,怕会得罪人,同时也顾及警察生活没有规律,找对象都被人嫌弃,工资福利又差。
那时,大家普遍想去的单位,是矿山、工厂,以及商业系统,如百货、五交化、煤炭,副食品、蔬菜肉类公司等等。
一九七九年,我所在的市里,市公安局在全市各单位选调民警,扩招一百多名。我有一位同学姓张,他在市里一家效益很好的国营工厂工作,父亲则是商业系统一家公司的经理。
张姓同学自己很想选调进公安局当警察,出发点也比较单纯。在他看来,警察有制服发,还能配枪,特别令人羡慕。我和他是高考“回炉”(应届毕业没有考取大学,继续回校补习)的同学,玩得也很好。我之前已先行进入公安局工作,他来找我,说公安局政工科已对他进行政审,条件合格,即将办理正式调入手续。
想到我俩可以成为同事了,我为他高兴,两人都有些激动。
没想到的是,对他的这一想法,他的父亲却极为阻止。张姓同学告诉我消息的当晚,他父亲找到我,要我劝说他小孩不要去。他父亲说:“当警察有什么好,别人在家过年、过节,你们还在外面‘瞄坏人’,不但得罪人,还有生命危险。”还说:“在旧社会,没有生活出路的人才去当警察,俗话就是这样说的,‘没得法当警察,警察棍子腰里夹,悠悠荡荡瞎混混。’”
我据理力争,反对他的说法:“现在是新社会,不能和旧社会比,伯父不能有这样老思想。”他马上脸一沉,十分生气:“反正我不允许他当警察,你们家兄弟多,我就这独苗,绝对不能当警察!”
他父亲找了公安局政工科管选调的人,就这样,我这位同学未能调入公安局。
时代变迁,我那同学想穿上制服的梦一辈子都没能实现。后因工厂改制,他下岗再就业了,他父亲后悔不已。
人生就是这样,当年这位同学的父亲生怕儿子当警察,付出太多,会“吃亏”,从而横加干涉,造成了儿子一辈子的缺憾。
有的时候静下心来想想,还真是,在我们说长也长、说短也短的人生中,有些事情眼前看是“吃亏”,往后就不一定是,甚至可能还是福。
还有个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实行的是分房制度,只要你好好工作,论资排辈,就可以分配单位宿舍。我有一个朋友在检察院工作,当时分配房子时,他和师傅俩被分在同一个单元。
具体分配楼层时,考虑到光线差等原因,全单元的人都不想要一楼的房子。单位领导做了大量工作,还是没有谁愿意在一楼住,在无法分配的情况下,只好“抓阄”。
我朋友师傅老李,运气差一点,抓阄抓到一楼的房子。他就找我朋友,说:“你年轻,还没有结婚,能不能把房换给我?”
我朋友犹豫了一会,想到是自己师傅开口要,不好不换,又心想自己还年轻,以后可能还有的是机会分配住房,就将自己抓阄得到的三楼房子,换给老李了。
我朋友当时是吃了一点亏,同样没想到的是,若干年后,所有公房进行房改,将房屋都卖给个人了(福利分房)。他们这栋宿舍楼,正好遇到规划要修了一条大马路,拆除围墙。这样一来,我朋友从老李手里换来的这一套底层房子正好临街,一楼就变成店面了。
临大街的店面是很值钱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期,店面很好出租。我朋友把自己的房子拿了出来出租,每个月光租金有好几千块钱(那时,我们的工资一个月才几百元)。
不知道老李事后是否后悔,反正我朋友此后的日子,一直过得很滋润。
(未完待续)
摄影祥瑞(路开文化)
谢文海,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人,1960年生,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赣州市书法协会常务理事,章贡区书法家协会主席,章贡区作家协会理事。多年从事政法工作,工作之余师从名师学习书法,并创建海琳画派,立足于赣南山水写意画风。
本公众号文章皆为原创作品,
如需采用,请联系13870789598
微信号:路开文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