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法学专家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龙大轩侧记
在西南政法大学,有这样一位教授,他讲课诙谐幽默,令观者捧腹大笑;他写作新奇深刻,令读者拍案叫绝;他阅历丰富驳杂,令听者惊讶不已。他就是西南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学报》主编龙大轩。他也是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全国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普法人)、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文史版)》主讲专家、“学习强国”平台法治宣讲专家、重庆市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教学:教书还要育人
从教三十余载,龙大轩秉持“以故事讲法律,以法律讲文化,以文化讲人性”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妙语连珠、游刃有余。他曾戏称:“我的独门秘技是双语教学——一边用普通话讲,一边用重庆话讲。”正是凭借这种能深入也能浅出的教学功夫,他于2011年被央视《法律讲堂》(文史版)栏目组选中,成为该栏目第一位主讲专家。如他自己所言:“教书是自己所长,做教授可能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
龙大轩除了擅长教书,还注重育人。他与学生相处时,谦和有趣、亦师亦友。对于门下那些文笔口才或沟通能力了得的弟子,龙大轩也会尽量奖掖提携。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多名学生在《历史研究》《政法论坛》《现代法学》等核心期刊上发文。其弟子秦涛、王忠灿等人在他的培养、推荐下,也登上了央视讲坛,成为《法律讲堂》的优秀后进。
科研:睿思以究法理
作为一个中国法律史学者,龙大轩的科研成果丰硕且富有学术性。目前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历史研究》等刊物已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9部,编著教材4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重新认识中华法系”,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教改项目16项。其中《道与中国法律传统》一书,被评为“近年不可多得的创新之作”;《汉代律家与律章句学》一书,在学界赢得了“存亡继绝”的美誉。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资深期刊主编,龙大轩也常常将自己在学术研究和成长历程中的点滴感悟应用到编辑工作中。他曾说:“文以载道,刊以载文。”奉行君子当和而不同、道理应并行不悖的原则,在日常组稿审稿过程中,长期坚持“眼光平等,不轻后进之论;视野开放,不独律法之文”的原则,使期刊内秉雅素而兴,外邀群贤而盛。
实务:依法不能缺德
龙大轩年轻时因家境拮据,曾致力于养家糊口、搞经济建设,北至银川、南及深圳,做过台资企业总经理助理、办过工厂、当过法官、干过律师……如他自己所说:“我做过小贩,卖过水果、香烟,什么样的活法都尝试过。最后还是觉得做学问好。”
正是这段曲折复杂而又饱含酸甜苦辣的社会阅历,使得龙大轩对中国法治现状有了更深体会。他在十多年前便在一篇杂文中批判当时曾广泛存在的“依法缺德”现象,痛斥那些钻了法律空子但又明显缺德的行为。此后,龙大轩在全国各地开展普法宣讲、进行法文化示范基地建设等实务活动中,都会秉持“德法合治”的法治理念,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理方略贡献一己之力。
传承:能文更兼能武
龙大轩除了是法学专家,还是中国传统文学和传统武术的研习者。自号“睡龙先生”,取“潜心似睡治学问,翻身若龙游九天”之意,在网上撰写杂文、小说,已出版的《法象万千——睡龙醒语录》以及尚待整理出版的《西游续记》等等,都展示出他不凡的文学造诣。
此外,龙大轩在学生时代起便开始拜师习武。早年习练自然门散手,颇显强身健体之效;如今早过知命之年,依旧跪师学艺,坚持习练通备太极。对他而言,传统武术不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技艺,更是一门传承中国精神的功课。
曾有通备太极拳的传承人说:“通备者,取文通武备之意。”而龙大轩对中国传统精神的理解,于制度而言,乃是“德法合治”;于文化而言,可谓“文通武备”。
记者 唐孝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