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王”的更替往往是残酷而血腥的,比如威风凛凛的狮王,它即使再风光,也终将会有被挑战的那一天,一旦落败,老狮王会被赶走,成为暮年的流浪雄狮,等待它的往往只有死路一条,而它的幼崽也会被新狮王杀死。
当然,也不是所有动物都如此,像食草动物的“王”一般都是自己退位的,比如非洲五大兽之一的非洲水牛,它们是典型的群居动物,而且在水牛群中也有“水牛王”存在。只不过,
当“水牛王”老了,不需要决斗,它们会主动地退位给后起之秀,这是因为水牛王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在遇到危险时,能第一个先上。
“猴王”更替
猴子是我们对大多数灵长类动物的统称,严格意义上说原猴、新、旧世界猴都叫猴子,一共有几百种不同的种类。虽然它们长相各异,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群居动物。
在猴群中,只有一位首领,它拥有着猴群的绝对领导权,而且享有着最好的资源以及猴群中所有的成年母猴。
正是因为“猴王”帝王般的待遇,所以才成为了猴群中其他公猴眼热的目标。在古代的帝王制中,往往是遵循着世袭制,但是猴王不同,它无法世袭,因为猴王的孩子成长需要时间,而猴王会随着孩子的成长变老,此时猴群中总是会出现跃跃欲试的公猴,因为只有成为了猴王,它们才能留下属于自己的后代。
于是一场生死大战在悄悄地酝酿着。
猴王的更替主要来自于两方面:
2016年12月,海南南湾猴岛上发生了一场惨剧,在一个猕猴群中,一位年轻的挑战者“独眼”挑战了原猴王“花脸”,不过独眼并没有开始就与猴王硬刚,而是选择了去“调戏”猴王的“妃子”以此来激怒花脸,这可能就是人类世界里的“出师有名”吧。
结果两只猴子势均力敌,连续战斗了四天,终于在第四天已经年老的“花脸”在体力上不及独眼被成功地压在了身下。
此时独眼一声叫喊,原本私下里拉帮结派聚集的十几只猴子一起冲了过来,活活的将“花脸”打死。
这是猴群内部的猴王更替,可以看出,猴王更替在一方明显处于劣势之前,猴群中的其他猴子是不会插手的,只有当一方明显优势时,它的“手下”才会出手以示忠心。
外界的例子同样发生在猴岛上,这是两个猴群的战斗,一方的猴王是“美猴王”,另一方的猴王是“武大郎”,这两个猴群在碰撞时,只有猴群的核心公猴参战,双方一共十几只公猴混战在一起,美猴王不出意外的对上了武大郎,最终美猴王将武大郎的一条腿咬断,结束了战斗。
最终美猴王收编了武大郎的猴群,而武大郎被赶走。由此可见,
新猴王会如何对待老猴王的小猴子?
新猴王上任后,对待小猴子的态度完全取决于小猴子的年龄,
杀婴行为简单地说就是成年动物杀死非自己后代的未成年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群居动物中,首领的更替往往就伴随着杀婴行为,尤其是在灵长类动物中,这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行为,包括猴子。而杀婴行为的目标通常是还在哺乳期的或者未满一周岁的幼崽。
这是因为新的首领上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繁殖,因为它自己都不确定什么时候会被其他强者淘汰,所以尽快地留下自己的后代才是正事。但是,还在哺乳期内的雌性是没有发情期的,于是雄性就想到了一个办法:
这样雌性就能再次进入发情期,雄性就达到了尽快留下后代的目的了。因此,杀婴行为对于新猴王来说是一种尽快留下后代的方式。
新猴王对于老猴王的后代也不是一律杀无赦的,当遇到超过6个月的小猴子时,它们已经断奶,并且可以独立生活了,此时新猴王并不会痛下杀手,而是会赶走雄性,留下雌性。
这是因为老猴王的雄性后代如果继续待在族群中,未来可能是自己强大的阻力,所以为了避免这个事情发生,它们会赶走雄性。
这与狮子的模式是一样的,当狮王更替完成后,新狮王面对1岁以上的老狮王后代,也是会将其赶走,而不是猎杀。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尽可能地减少母猴的怒气,同时也能防止自己在杀死小猴子时受伤(6个月以上已经有攻击性了,而且还不止一只)。
至于老猴王的雌性后代,它们对自己非但没有威胁,还能充盈自己的“后宫”,所以新猴王会让老猴王的雌性后代继续留在族群中,扩大族群的规模。
总结
猴王的更替一般是非死即残的,但是新猴王对老猴王的后代是有差别对待的,这与老猴王后代的年龄、性别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雄性后代要么死,要么走,而雌性后代如果在哺乳期会被杀,如果断奶会继续留在族群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