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米勒
阿瑟·米勒是20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
阿瑟·米勒作为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创作了大量的现实主义剧作。他与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并称为20世纪美国戏剧三大家。
《萨勒姆的女巫》
《萨勒姆的女巫》取材于17世纪一个真实的案子,以发生在1692年萨勒姆镇的驱巫案为蓝本,影射现实社会、揭露人性邪恶面,利用历史文本讽喻现实社会。
根据历史记载,当时萨勒姆镇一群姑娘由于忍受不了禁欲主义的束缚,深夜来到镇边的树林里狂欢舞蹈,结果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咬定是巫术作怪,一定要把所谓隐藏在镇上的魔鬼代理人——巫师,搜寻出来。
于是,在当地教会和州行政长官的共同操纵下,一场以指控、逼供和株连为特征的“逐巫”行动便在该镇全面铺开。受到蛊惑而产生幻觉的姑娘们在地上一边打滚,一边呼喊邻居的名字,控告他们正在施展巫术折磨着自己。谁一经指控,便马上被捕入狱,面临绞刑和剥夺财产的厄运。不少人为了活命或者被迫承认,或者陷入同样的歇斯底里,转而指控他人。
在这场宗教迫害案中,至少有 19名男女被绞死,150人被关押,最后,当嫌疑人数上升到数百人,乡镇田园荒芜。民怨载道时,当权者才开始恢复理智,停止审判和处决。
阿瑟·米勒就是根据这个历史事情改编的,创作了《萨勒姆的女巫》。
故事以约翰·普洛克托、伊丽莎白和阿碧格之间的三角关系为主线。这个三角关系是整个事件的起因,之后发生的所有疯狂的事情都由此衍生而来。
约翰·普洛克托是一个正直、善良,受人尊重的好人,他虽然有信仰,但并不虔诚。伊丽莎白是约翰·普洛克托的妻子,她本来就是个虔诚的教徒,再加上自己的身体不好,他对丈夫约翰·普洛克托有些冷淡。
夫妻二人的不和睦被他们的女佣——阿碧格看在眼里,她对雇主约翰·普洛克托有好感,她喜欢约翰·普洛克托,决定趁虚而入,让自己成为约翰·普洛克托的妻子。约翰·普洛克托把持不住自己,和阿碧格保持着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事情最终东窗事发,当伊丽莎白发现了丈夫约翰·普洛克托和佣人阿碧格之间的事情后,她毫不犹豫地解雇了阿碧格。
被解雇后的阿碧格怀恨在心,她带着一群姑娘们到树木里跳舞狂欢裸体奔跑,宣泄压抑已久的欲望,结果被人告发。面对审讯,阿碧格为了漂白自己的名声,她转而指控黑女仆蒂图芭为恶魔的工具,并趁机诬告伊丽莎白,将她投入监狱。
而蒂图芭为了自保,承认巫术并供出别的无辜村民。其他的姑娘们为了掩盖她们违反了清规戒律这一真相,也纷纷呐喊出无辜村民的名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卷入到这件事中。
主角约翰·普洛克托存在良知,他为了营救自己的妻子,决定揭发阿碧格。阿碧格为了自保,连约翰·普洛克托也不放过。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卷入到这件事中,人们为了自保,开始互相举报揭发,随意捏造事实,疯狂攀咬,有的人甚至趁机报复曾经和自己有过节的人。面对生死存亡,人性的自私和阴暗被无限放大。
故事背景
20世纪50年代,随着战争的结束,人们都以为好日子就要来临,但意识形态之争、冷战开始又开始了。政治上,美国采取了保守主义,麦肯锡主义大行其道。个人自由依旧无时无刻不在受威胁,个人权利依然遭到无情地践踏,不仅各种管控没有终止,反而越来越紧。
整个社会充满了举报和迫害,以至于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许多人尽管无罪,却发现自己被朋友们排斥,被公司解雇,甚至还受到一些极端“爱国者”的人身威胁,随后而来的恐惧,竟使得许多人走上了自杀的不归路。
总之,当时美国整个国家陷入一种剑拔弩张、惊恐失措的气氛中,社会氛围异常诡异,人们都不敢说真话,不合群、不按照主流价值观,不符合美国意识形态的表达都被禁止发声。以至于整个社会热衷于歌颂,赞扬美国生活方式,粉饰太平,谎话连篇,各种虚以委蛇,社会丑恶被掩盖,整个社会沉浸在谎言虚构的盛世图景之中。大国心态、民族自信心高涨,乐观主义态度掩盖了国家宏大叙事对个人生活的挤压。
循规蹈矩、安于现状成为社会通行的处世态度,个性被压制,社会丑恶被掩盖,虚情假意和谎言充斥。理性和实用思维取代了情感和信仰,财富取代了精神,手段比目的更加真实,形式和表象比内容和实质更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