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在自然界中人类好像不怎么吃“食肉的哺乳动物”,比如狮子、老虎,就连杂食性的狗都不经常吃,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解释一下。
热力学第二定律
其实,越是简单的问题,越能触及到科学的本质,比如:人类为什么要通过吃饭摄入能量?
可能我们会说:不吃饭会饿,而且会饿死人。但在科学角度上,人吃饭并不仅仅是填饱肚子,而是对抗增熵。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孤立的系统总混乱程度(熵)不会减少, 这就是增熵过程。
那什么是熵增呢?实际上,我们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如果你的房间原本整理得整整齐齐,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发现,房间越来越乱。其实不止房间,任何的系统都有这个特点,也就是混乱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混乱。而这里的“熵”其实具体指的就是系统的混乱程度。越是混乱,熵就越大。
在自然界中,一个苹果会在时间的流逝下,慢慢的变得腐烂,这个过程就是增熵。
而动植物对抗增熵的办法,就是通过摄入熵比较小的食物,再排出熵比较大的废物,从而对抗增熵,抵抗死亡。当你想要让房间从凌乱变得整齐,其实就是要给房间这个系统额外输入能量,也就是你整理的过程。
根据这个定律,自然界的生物们演化出了一套生物链。
食物链
咱们中学时学过,食物链是由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组成。其中生产者是指通过光合作用生成能量,以供自己生命需要的生物。
而消费者指的是自身不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能量,但可以通过捕食他人来获取能量,比如:牛吃草,牛就是通过草来获取能量;而老虎捕食牛,也是通过牛来获取能量的。
分解者指得是微生物,细菌或者真菌把动物的残骸、植物的枯萎部分分解,化成养分重新流入大地,以供植物再次循环利用。
如果不是分解者的存在,或许现在地球上到处都是森森白骨,各种物种的尸体已经堆砌的容不下人类生存了。
我们人类是这三者之中的消费者,而且是顶级消费者。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我们已经位于食物链的顶端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以食肉动物的肉类为食呢?
有人说不好吃,还有人说捕食食肉动物很危险,其实都不是,人类不吃食肉动物的根本原因是能量在传递的过程中会造成大量耗费。
能量传递的效率
如果你对食物链比较熟悉,你会发现食物链中都存在着顶级消费者,人类就是顶级消费者。那么,为什么没有比顶级更高一级的消费者呢?
其实这和能量的传递有关。科学家研究发现,能量在每一次传递的过程中,仅仅能传递自身10%-20%的能量,咱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假如说你有100亩土地,你在这100亩土地中种植的牧草可供100只羊生存,如果你直接吃这100只羊,你可以获得100只羊*10%(或20%)的能量。
但是如果你以食肉动物为食,比如说狮子,那么当你把一只小狮子养到可供吃肉的时候,可能需要100只羊来喂饱它,而最后你可以获得1只狮子*10%(或20%)的能量。
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吃掉100只羊获取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吃1只狮子所耗费的能量,因此,人类没有捕食食肉动物,这也是为什么自然界没有出现比顶级消费者,更高一级食肉动物的原因了。
捕食猎物的安全性
其实,在远古的时候,人类不仅没有捕食过食肉动物,反而是食肉动物的小跟班,靠捡拾食肉动物吃剩的残骸为生。
虽然人类不捕猎食肉动物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能量的传递,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捕食食肉动物太过于危险。
在远古时,可能几个人的小团队就可以捕食一只牛,但捕食狮子或者老虎的危险程度要比捕食牛的危险程度多得多,而且消耗的能量也远比捕食一只牛要大得多。从安全性上来讲,人类捕食食肉动物太不安全,同时也是十分耗费能量的。
富集效应
除了上述的问题之外,还存在一个富集效应。富集效应是从食物链底端慢慢富集到食物链顶端的物种上。比如:重金属,一只虾所含有微量的重金属元素,但鱼捕食了大量的虾,每只虾体内的重金属元素都会富集到鱼身上,并且无法随新陈代谢排出体外。(除了重金属,还有塑料等无机物)
越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物种,体内富集的重金属以及其他物质就越多,人类如果长期以这些物种为食,就会造成食物中毒,甚至会造成死亡。
总结
人类不吃哺乳类食肉动物的主要原因是能量的传递效率不高, 以及捕食猎物更加凶险。富集效应虽然也是一个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人类会吃食肉的鱼类或者鸟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