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3年秋,皇太极病逝,突然撒手人寰,最高权力出现了真空,皇太极的儿子和兄弟虎视眈眈,最火热的人选无非只有两个,一个是长子豪格,一个是十四弟多尔衮。这种皇位大战,是雷声大雨点小,豪格惺惺作态,假意辞位,却被多尔衮以假作真踢出去了,多尔衮要是强行上位,也有不小的阻力。那么多尔衮只能选择中庸之道就是:立福临!
10月8日,福临即位,6岁的童稚天子,为顺治皇帝。多尔衮以退为进,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监管朝政,做上了摄政王。
年富力强的豪格,手握兵权,怎么可能轻易让多尔衮爬到他的头上,他沉默不语的最大原因就是济尔哈朗。济尔哈朗也是一个城府极深的老狐狸,对豪格来说,他并不会像多尔衮一样鹰视狼顾,退一万步来说,济尔哈朗根本不会打击豪格,这两人根本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冲突,走不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豪格认为济尔哈朗长期执掌盛京禁军,多尔衮再跋扈,也要对他忌惮三分。没想到,豪格确实是低估了多尔衮炽热的权欲心,济尔哈朗也只盯着手中的兵权,对日常行政事务根本不感兴趣,比如人事权和处理朝政权,济尔哈朗觉得这些权力无关紧要,很繁琐,不想干,直接给多尔衮去干。
不仅如此,济尔哈朗还召集内三院、六部、都察院、理藩院,对他们说,以后各种部门办理事务,就找睿亲王吧,各种礼仪以睿亲王为尊。对于打仗惯了的济尔哈朗万万没想到,政治并不是仅仅打仗这么简单,日常的政务也是大杀器。多尔衮笑纳了济尔哈朗送上的大礼包,立即着手将自己人安插朝廷中的大大小小的位置。
吴三桂看到满洲八旗只愿意抢一把就跑,根本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确实是低估了摄政王的野心。1644年,八旗4.5万人都没有得到任何军饷,全靠掠夺来的战利品为生。吴三桂认为,只要放清军入关, 帮他反击大顺军李自成,得到了大量金银财宝和奴隶人口后,会心满意足撤回家乡。八旗上下的亲王贝勒也是这么想的,但多尔衮根本是另外一种思路。
多尔衮手下养了不少汉人谋士,他们都熟悉历史,就说一个范文程。范文程给多尔衮分析目前的形势,他把大顺军比作横跨秦岭,统一六国,却很快二世而亡的暴秦,而大清就像西汉,扫平八方,占领中原的统一王朝。现在大明已经被李自成灭了,吴三桂又不能代表整个大明,这是角逐中原的最好时机,错过了就不会再有了。
朝廷就分裂两个战略方向,一个是亲王贝勒为首的,宁愿在关内打完就撤的袭击,一个是从关外彻底搬到关内的袭击。吴三桂已经彻底放弃宁远,关外之地都是大清的。那么为何不再进一步。
范文程洪承畴等人极力劝说多尔衮马上进攻,接管北京。多尔衮也想要建立万世功勋,完成努尔哈赤、皇太极曾经不敢奢望的宏伟大业,进入中原后,那多尔衮在诸王贝勒的个人权威就更加不可撼动了。
于公于私的极大诱惑,多尔衮拍板决定进关。李自成推翻了崇祯,已经是天怒,进京后大肆掠夺弄死当地豪绅和官员,已经失去最重要的支持者了,再加上抢劫京城里大大小小的百姓,已经失去民心。天怒人怨下,李自成长不了。
5月14日,多尔衮举行了仪式,尽起大军,离开了盛京,准备占领中原。出发后,他得到了吴三桂的书信,才知道崇祯已经自尽。洪承畴给多尔衮做了一番详细的战略谋划,大顺军已经从曾经的盟友变成了头号强敌。进攻中原,要做到两条,才可以有望问鼎中原。一是彻底打死李自成,二是不学李自成,到了北京就要安抚人民,严抓军纪。多尔衮听从,他马上告诉所有的亲王贝勒将领们,谁也不许像以前一样,随心所欲地抢掠,危害百姓。如果违反军令,立斩不赦。
为了打消吴三桂的疑虑,多尔衮写信给他,说:过去和你经常打仗,现在开始,全部都过去了,你就放心吧,你做我的管仲,我做你的齐桓公。如果我们成功入主,给你一块地,封你为藩王,怎么样?多尔衮先吹捧吴三桂是第二个管仲,再许诺给他一个地方王当当。吴三桂点头答应。
5月27日,清军用了24小时,日夜兼程到了山海关,吴三桂亲自骑马迎接,正式投降多尔衮。多尔衮和吴三桂联手,彻底打残了李自成,李自成只占领了北京42天,灰溜溜地跑了。
老百姓都认为是吴三桂回来了,准备复立某个明朝子孙,重新建立大明,但是没人想到,最终是大清接管了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