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共轭聚合物具有化学结构易于修饰、溶液可制备、能带及光谱可调节等优势,在有机光电子领域具有应用前景。目前,其制备方法主要为热活化Stille、Suzuki及直接芳基化等交叉偶联聚合方式。但该类合成方法存在合成重现性差、材料存在结构缺陷等问题,限制了共轭聚合物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近期,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黄辉团队采用Buchwald预催化剂P(t-Bu)3 Pd G3高效催化体系,首次实现室温下传统Stille聚合反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普适性广,还能完全抑制均聚结构缺陷产生,提高了共聚物的品质和重现性。
基于最优催化反应条件下,该团队对亲核、亲电试剂底物进行广泛研究,成功合成12个具有高分子量(11.3 kDa-77.8 kDa)、高产率和低分散度的共轭聚合物,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普适性。
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效的室温偶联可提升交叉偶联的产率,且能显著抑制亲电或亲核试剂自偶联。结构分析表明,室温方法得到的聚合物(P1a)与传统高温方法获得的材料(P1b、P1c)相比,P1a完全无结构缺陷,而P1b和P1c含有亲核或亲电单体的均聚结构缺陷。吸收光谱的理论研究显示,均聚结构缺陷的存在会导致吸收光谱的偏移,这与实验结果也保持高度一致。针对上述3个材料分别进行缺陷态密度及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研究发现,室温合成的材料表现出更低的缺陷态密度及更高的空穴迁移率,优于传统热活化制备的材料,进一步支持该方法的优越性。
该研究为开发高性能共轭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方法,有助于开展共轭聚合物材料构效关系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115969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版权属原作者 谨致谢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