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教师思辨能力,打开教师课堂设计新思路,在课堂中引发学生深度学习。3月10日晚上6点,滨江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导航站成员及双导工程的青年骨干教师们齐聚一堂,共同参加了滨江区名师导航站思辨教育师训活动。在活动中,老师与专家共同探讨圆桌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尝试与运用,点亮思维的火花。
展示活动
课堂撷英
所谓圆桌课堂,就是通过围坐在一个圆桌形桌边自由信息交流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辩证表达的思辨能力的教学方式。
来自“圆桌星球”的钱铁铮博士带来了《科技的边界在哪里》的思辨课堂体验讲座,活动在趣味横生的热身思考题中拉开序幕。
跟随钱博士抛出的一个个课堂问题,各位老师的思维梯度不断“拾阶而上”,在情境模拟中,老师们就科技产品的利和弊展开圆桌讨论,融入自己对科技发明者的情感认同,精彩对话碰撞出了大家更多的思考,赢得掌声连连。
此次讲座,借由真实的思辨课堂感知,推动各位老师形成思辨性思维,深入地感知如何带领学生思维翻转中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互动讲座
教法探讨
随后,老师们共同探讨在思辨性课堂中教师的心态与角色。“思辨性”课堂中教师最需要做的便是关注学生的“认知”。大家以如何在思辨课堂中关注“认知”为话题进行了激烈讨论,碰撞出了许多精彩的思维火花。
在认知冲突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辨力”课堂的魅力在于打破学生原有认知,学习从当下推未来。当学生从不同认知角度,如以前、当下、未来的时间角度去引导思考问题时,他们的思维会变得更加发散。
在情境创设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设接近学生的情境,让学生感悟自己真实的认知。当学生面对自己并不熟悉的人物或事件,教师不妨建立学生本就身入其中的假设,能诱发学生获得更真实的情感体验。
在思维架构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借助思维显性化工具——思维脚手架,帮助学生达到理想的认知高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运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等形式引导学生完成理想的思维架构,可以在多元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拓宽学生看待问题的视角,问题多样性以及跨越性也是促使学生不断地被翻转认知的重要途径,问题可以相关,亦可完全对立,这都是为学生在认知翻转中不断接近教学目标而服务的。
以问为点,以课为例。在一场精彩纷呈的“思辨力”课堂模式讨论中,各位老师认真学习,踊跃发言,希望能够把这些精彩的想法付诸实践,运用到常规的课堂中。
专家引领
期许前路
活动最后,导航站站长滨江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胡耿民老师进行总结发言,并结合本次活动的核心思想,对老师们提出了如下期望:
第一,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对思辨的敏感性。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思辨意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创新教学方式的重要抓手。
第二,鼓励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加大研究力度,发掘课程中蕴含的思辨性。思政课的思想性和学术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材中素材正是培养学生思辨力的沃土。
第三,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重视讲求策略,精心设计能翻转学生认知的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在探究中促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处于一个新的转折点的客观世界,为自己的人生确定航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此次思辨教育培训活动,滨江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导航站团队将会继续借助多元化渠道,点亮教师思维的火花;展开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举措的探索,点燃每个孩子心中的思辨之光。
图文来源:滨江教育研究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