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个视频。
一位妈妈在线吐槽儿子:都10岁了,还不肯分床睡。
视频里的小男孩抱着被子,站在妈妈的床边,可怜巴巴地望着妈妈,妈妈再三催促他回自己房间睡,他还是赖着不肯走。
这位妈妈很苦恼,儿子经常半夜过来蹭被窝,有时会跑好几次,所以她睡觉时,得随时留意房间里的动静,只要听到脚步声,发现儿子来了,就得一次又一次地把儿子赶回自己房间。
视频下方,很多热心网友留言。
有的说:享受这种幸福吧,再过几年,你儿子可能说话都懒得理你了。
有的说:孩子都10岁了,儿大要避母,再不分床,孩子会早熟,可能还会出现心理问题。
儿大避母的说法,由来已久。
但说儿子跟母亲太亲密,就会导致孩子早熟,出现心理问题,其实根本没有科学依据。
具体还要看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
分床的最佳阶段
0-3岁 亲密时光
李玫瑾教授一再强调,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最好陪孩子睡。
李教授身边有很多朋友是博士后,生完孩子请月嫂,一请请两个,一个管白天,一个管晚上,说这样不用半夜起来喂奶,可以睡个整觉。
她对此特别不能理解,一般会建议朋友:把晚上的月嫂辞掉,你自己带着孩子睡,让孩子能记住你的气味,跟你建立起亲密关系。
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能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
而安全感是孩子发展独立性、适应新环境的基础。
3-6岁 尝试独立
孩子进入幼儿园以后,第一次离开妈妈,学着独自入睡。
一般来说,能适应幼儿园,并且能正常入睡的孩子,安全感是足够的。
这种孩子,在6岁前后就能自动地与妈妈完成分离,分床是自然而然的。
但还是建议分床不分房。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还不是很好,有的孩子还不如迅速、熟练地穿脱衣服,或是睡觉的时候喜欢踢被子,尤其是在季节转换,或是寒冷的冬季,很容易感冒生病。
如果父母跟孩子同房,可以辅助孩子穿脱衣服或盖被子,最大限度地预防孩子生病。
6岁前后 自我意识萌芽
6岁前后,孩子基本都能生活自理了,穿脱衣服更熟练,睡觉也规矩多了,可以开始让孩子尝试一个人睡。
尤其是等孩子进入小学,他们离开父母的时间变长,跟同学接触的时间更多,自主意识更强。在此情况下,只要父母,尤其是妈妈,愿意跟孩子分离,孩子一般都是能顺利分床的。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很多时候,孩子不肯分床,跟妈妈的关系很大。
在一些夫妻关系比较差、或是爸爸长期缺位的家庭,妈妈跟孩子的关系会比较粘稠,妈妈潜意识里希望能跟孩子一直保持亲密关系,这会让孩子离开变得非常困难。
一位心理咨询师分享了一个案例。
她的一位来访者是位妈妈,她的儿子初中毕业后,进入一所职业高中,但到校一个月都没有适应,晚上睡不着觉,就想跟妈妈在一起。
咨询师详细了解才知道,这个妈妈的夫妻关系不太好,丈夫经常外出,平时都是她跟儿子在一起,也一直没有分床,直到后来,她觉得儿子实在太粘人了,想推开,却发现推不掉了。
孩子的成长是有内在规律的,6岁以后,孩子会慢慢走向独立,如果父母错过了孩子独立的时机,以后想要纠正会变得很困难。
而孩子不与父母分床,就无法在心理上真正走向成熟。
他的内心一直是个小孩子,以后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人际交往上,都会出现问题。
青春期前后 正式分离
青春期的孩子的身体会快速发育,趋于成熟。
此时,尤其母子、父女不宜再同床。
因为孩子已不再是曾经的小男孩、小女孩,而是一个逐渐成熟的男性和女性了。
父母一定要有男女有别的意识。
不仅儿子要避母,女儿也要避父。
如果到这个时候,还不分床,就真的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孩子的边界感、性别意识和处理异性关系等方面会出现问题,甚至还会影响未来的婚姻质量。
曾看过一部家庭伦理剧。
剧中有一个特别离谱的情节。
新婚之夜,妻子走进新房,竟看到婆婆穿着睡衣,堂而皇之地躺在小两口的新床上,表示要跟小夫妻俩一起睡。
这个妻子表示他们需要隐私。
婆婆居然理直气壮地说:儿子从小到大都是跟我一起睡的,这有什么问题吗?
而最奇葩的是,这个丈夫并没觉得母亲跟他们睡有什么问题。
这个剧情实在很雷人,而现实中比这更雷人的事,并不在少数。
有一位网友就说,老公30岁了,还继续让我婆婆帮着搓澡,而且平时洗澡、上厕所,都不关门,母子俩从不相互回避。
她好意提醒婆婆,无奈婆婆回了一句:这是我儿子啊!
为何有的孩子就是不愿跟父母分床?
想让孩子顺利分床,前提是,孩子要获得满满的爱和安全感。
这个关键期就在0-3岁。
0-3岁的亲子抚养就好比是往银行里存钱。
不同的是,亲子抚养存入的是“爱”和“安全感”,整个过程就像是零存整取,当父母存入的“爱”和“安全感”积攒足够了,就可以一次性取出一种名为“独立”的东西。
获得满满的爱和安全感的孩子,会主动跟父母分离,变得更加独立。
当然,有的孩子,即使你爱他,努力给他安全感,他还是无法分床,那么,也有可能是以下两个原因。
1、有可能是出于恐惧心理。
小孩子有时会害怕一些有阴影的东西,比如,空调、书架的阴影,或是担心衣柜里、床底下会有怪物,他们因为害怕,而不敢独处。
父母平时不要让年幼的孩子看一些恐怖、血腥的电视和书籍。
可以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让孩子带着愉快的心情,安稳地睡着。
孩子睡眠质量好了,自然就不会胡思乱想,害怕一个人睡了。
2、有可能是出于情感饥渴。
比如在一些二胎家庭,年长的那个孩子可能会特别粘父母,死活不愿分床,还会因为父母去照顾弟弟妹妹而哭闹,就好像前面提到的那个10岁男孩,他也有一个妹妹。
这类孩子不肯分床,极可能是因为,父母平时跟孩子互动太少,让孩子感觉到被冷落,担心父母不再爱自己了,所以,他们会更加粘父母,以此来确认父母还爱自己。
父母只要增加跟孩子的互动,多陪伴、多鼓励、多拥抱,让孩子感觉到被爱,那么,孩子就不用再通过粘父母来确认父母对自己的爱了。
写在最后
孩子如果到了一定年龄阶段,还不肯跟父母分床,父母不要以“儿大避母”这类理由去强行分床,可以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工作太忙,给孩子的关注太少,孩子感受到的爱太少?
孩子的问题,解决的关键钥匙往往都在父母身上。找到了那把钥匙,父母改变了,孩子就会很快成长起来,主动与父母分离,走向成熟。
大家好,我是虫儿妈妈,多平台原创育儿博主,一个每天与8岁顽童斗智斗勇的中年girl,专注分享育儿干货,以及一位普通妈妈的社会人生观察。关注【虫儿妈妈育儿】,育儿路上有我不孤单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