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位于拉萨市城关区曲米路与慈松堂西路交界处,一座占地近6000平方米的湿地公园建成开放。公园紧邻拉鲁湿地,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构筑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美画面。
“环境变好了,我们会经常过来踢球、散步。”家住城关区娘热街道的罗布告诉记者,足球场所在的曲米路湿地公园,属拉鲁湿地国家级生态保护区(以下简称“拉鲁湿地”)的一部分,集观景、健身、娱乐于一体,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国内面积最大的城市内陆天然湿地,拉鲁湿地有着“拉萨之肺”的美誉,还是拉萨市民的“天然氧吧”,其调节局部气候、改善人居环境的作用巨大。可过去的几年里,拉鲁湿地却因污染严重,成为拉萨市民的一块“心病”。
据拉鲁湿地管理局工作人员张循森介绍,拉鲁湿地东北角原是一处居民点,废品收购站、小加工作坊和垃圾填埋场充斥其间,生活污水、工厂废料等顺着水沟流入湿地,恶臭扑鼻。“这样的情况给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张循森说。
2017年7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拉萨督察时,发现拉鲁湿地存在污水排放、垃圾焚烧、违规建房建厂等违反生态保护问题7项,并责令立即整改。
人地冲突是湿地生态破坏的源头之一。拉萨市和城关区痛定思痛,迅速成立工作专班,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首先着手实施征地拆迁,解决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然后,清理完拆迁地后,在该种草的地方种草、该种树的地方种树、该设立生态缓冲区的地方设立生态缓冲区——短短几年之内,居民点没有了、小作坊消失了,湿地周边污染源被彻底切断。
阳春三月,走进拉鲁湿地,一股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步道两侧,草木葱茏、绿树成荫,给人清新之感;密林丛生处、潺潺流水间,斑头雁、赤麻鸭等几十种鸟类追打嬉戏,好不热闹——“拉萨之肺”迎来新生。
据了解,经过几年的整改和拉鲁湿地三期修复工程、“三渠一河”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拉鲁湿地及周边区域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发挥:生态保护面积从原来的12.2平方千米扩展为13.9平方千米;新发现鸟类43种,鸟类总数从2015年的6000余只增加到2021年的1.2万余只;湿地北侧536亩沙化、干化土地得到补水,水域面积扩大三分之一,平均水位上升至33厘米。
“下一步,我们计划实施总投资4.3亿元的拉鲁湿地保护与提升工程,建立以鸟类监测为主的生物多样性自动化监测平台,进一步完善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拉鲁湿地管理局副局长尼玛多吉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