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思维里,孩子随父姓是常识。
但随着独生子女长大成家,孩子到底跟谁姓,有了争议。
昆明有对夫妻,因为争孩子的姓氏闹到了要离婚。
夫妻有2个孩子,大女儿出生后,就跟随父亲姓汤,后来他们又要了一个孩子,妻子跟丈夫提前说过,第二个孩子要跟自己姓史,但小女儿出生后,丈夫态度变了,坚持还是要跟自己姓。
两人谁也不肯退步,妻子认为要遵守承诺,丈夫觉得孩子不跟自己姓没面子,对女儿的成长也不利,他甚至搬出了父亲的遗愿,说不能让父亲失望。
这件事引起很多人的讨论,网友纷纷觉得不可思议。
有人说:“男子太自私,妻子怀胎十月生子辛苦,给妻子一些安慰是应该的。”
也有人说:“生了2个孩子,让一个孩子跟自己姓有什么不可以?”
还有人说:“随父姓是可以继承遗产吗?如果不行,建议跟母亲姓,自己生的孩子还不能做主吗?”
关于孩子的姓氏,《民法典》上的规定是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是完全自由的。
那么问题来了,让夫妻产生问题的,真的是因为孩子的姓氏吗?
在生活中,孩子到底跟谁姓,一般在结婚时就会约定好。
我身边有个朋友,她是独生女,父亲也是独子,所以在谈恋爱时,就先提出问题:“你愿意让二胎跟随母姓吗?如果可以,就继续恋爱,如果不可以,就直接分手。”
其实她的想法很简单,不要求第一胎随母姓,是考虑到男方的感受,毕竟现在独生子也很多,如果把要求限定在倒插门,自己能找的对象就很局限了。
她父母的意思是两边跑,就是女方的财产以后都留给女儿,结婚时女方家也会装修房子,给他们留有房间,让女儿女婿到周末回来住一下,父母就不那么孤单。
这样的做法其实很合理,也很符合独生子女的情况,如果双方老人都支持儿女,他们的生活也会过得容易一些,即便生2个孩子,负担也不会太大。
朋友和爱人结婚后,他们第一个是女儿,跟随男方姓,第二个是儿子,跟随女方姓,因为是提前商量好的,也就没有太大争议。
刚开始,公公婆婆有些不高兴,但慢慢也想通了,不管是男孩女孩,都是自家的孩子,姓氏只是一个符号,孩子长大后能孝顺父母,才是最重要的。
没错,影响夫妻感情的从来不是孩子的姓氏,而是互相的不信任。
在一些男子心中,妻子婚后就要以婆家的利益为重,跟娘家保持一定的距离,当亲戚偶尔走一下就行。
但90后的一代,独生女比较多,她们跟父母的感情很亲密,并不想离父母太远,看到丈夫的自我思维,不自觉就有了反感,觉得丈夫不爱自己,自己为家里生2个孩子,而且孩子一直在婆家生活,有一个孩子跟随自己姓,怎么了?
当一个矛盾点种下,就会产生更多的矛盾点,比如家务琐事,照顾孩子等细节,都会被无限放大。
在心理学上有个“堆积效应”,意思是矛盾的累积,会影响我们对一个人的判断,爱会一点点积累,不爱也会一点一点从心中砍掉。
所以,一对夫妻闹到要离婚,往往是多种情绪叠加,孩子的姓氏不过是压倒骆驼的一根稻草。
在一项调查数据中,有人问:“关于冠名权,你怎么看?”
选择跟父亲姓,和选择跟母亲姓的人数相当,但大多数人选择的答案是:“不管父姓母姓,商量好就行。”
其实,只要夫妻感情好,孩子跟谁姓并没有太大影响。
有个三口之家去上节目,妈妈喊孩子朱某某,爸爸喊他冯某某,孩子表示,不管叫什么都喜欢。
他的懂事让人心疼,姓氏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称号,他更在乎的是父母的感情,只要父母能维持一个家,他愿意迎合父母的安排。
只是,如果夫妻的想法不能达成一致,最后受伤的还是孩子。
孩子在长久的迎合中,会慢慢失去自己的原则,也为了家庭的完整,变得心思敏感,因为他会认为,自己就是影响父母心情的重要因素。
站在这个角度,是不建议夫妻去争执孩子的姓氏的,比起孩子的姓氏,争着去照顾孩子会更正能量。
生活中,那些长大后跟父亲对着干的儿女还少吗?你要想让儿女孝顺自己,关键不在姓氏,而是对儿女的尊重和关爱。
那些高情商的夫妻,大多会选择不计较。
不计较是一种态度,也是夫妻感情融洽的智慧,当你能学会换位思考,会发现,有一个对你时刻呵护的爱人,比外在的姓氏重要得多。
一个家庭过得越来越好的核心,是体谅,而不是争执。
点个赞再走吧!你能接受孩子跟随母亲姓吗?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