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圣堂市场。南方日报记者任燚摄
菜价在摊位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更新、自动下水道装有气味净化系统、蔬菜肉类档口有序分区……这是农贸市场,也是佛山最具烟火气的地方。卖了20多年菜的王叔,去年搬进了装修一新的南海区鸿堤市场。新市场名字没变,地址也没变,但从内而外都“脱胎换骨”了。
农贸市场里藏着大民生。在2022年广东省政府民生实事中,佛山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任务达108家。今年1月,佛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佛山部分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进行专题视察,并形成报告提交市委,为佛山新一轮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建言献策。佛山市市场监管局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和市人大常委会建议,再调查摸底,实现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全覆盖,目标到2023年12月底前,全市共完成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572个。
从市场布局、环境设施到食品安全,一场关于菜市场的大改造正在佛山上演。
南方日报记者王蓓蓓刘佳伦任燚
改善硬件,优化布局
去年6月,佛山启动新一轮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由佛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逐一走访市场,全面摸清建档。不久前,佛山市人大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专题视察进行“回头看”,现场听取佛山市市场监管局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进度。
据统计,佛山全市原有农贸市场572家,自2021年开展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以来,已关停、转型38家。目前在营的534家农贸市场中,已有351家农贸市场纳入了市或区级升改名录。
“农贸市场改造要先设计,再施工。”佛山市禅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锦波说,每个农贸市场都不一样,没有“一场通用”的方法。在禅城,有22家市场正在施工,其中祖庙街道的圣堂市场已经竣工,还有4家正在设计中。
升级改造,首要是改善环境。佛山市去年出台相关文件,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建设进行规范。其中,建设要求包括场地具有良好通风条件,无明显异味;配套设施方面,市场主要出入口有台阶的应设置无障碍通道、附近应设有公共厕所、相近或相邻范围内配备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场所等。
除了硬件设施,农贸市场内的禽畜肉类、水产、熟食卤品、豆制品、酱腌菜等不同交易区也要进行合理布局。
不少市民反映,新市场就像超市,干净又有序。距鸿堤市场约8公里外的平洲新市场,是桂城首个带设计方案上招标平台进行整体改造的市场。市场设置党建宣传栏、党建宣传活动室,整体布局实现了蔬肉分离、生熟分区,增设服务台并构建“智信市场”体系,可查询市场交易量、人流量、物价水平、食品快检结果、疫情防控情况等数据,将与南海区“城市大脑”项目对接。
黄女士在禅城区圣堂市场经营杂货铺,今年已经是她开店的第30个年头。改造期间,黄女士等市场内的经营户被安置在市场外摆摊,等到改造完毕再重新进驻。“以前市场环境不好,现在变得干净、整洁了!”她说。
资金激励,标准引领
小小的农贸市场,少则几十家经营户,多则几百户,改造起来并不容易。每个市场的改造都要经过农贸市场开办者或者业主的同意,各方面积极主动,这项工作才能进入设计阶段,倘若有一方阻力,改造工作都难以推进。
潘锦波说,市场场地租用集体建设用地或集体物业,租期长短不一,有的市场经营者不敢投入升级改造。
“多产权是最难办的。可能一个市场里有多个产权人,一个人管物业,但有一群人收租。有的是自己买来自己经营,有的是买来又租给别人经营,这样的情况比较多。”潘锦波说。
佛山市人大在对农贸市场的走访调研中,也发现某些市场所有者和经营者不一致,出现了所有者不愿投入、经营者不敢投入的现象。例如,同济市场存在债权债务纠纷,潜在投资人不敢投入,推进升级改造有一定难度。还有不少市场构筑物部分属于临时建筑,这些经营户的改造意愿也不强。
在升级改造过程中,不同的农贸市场面临不同的问题。为了精准治理,佛山市市场监管局制定了“全面覆盖、统一规划、明确标准、分类改造、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在完成215家市级农贸市场升改的同时,扩大到全市所有市场(包括但不限于村镇市场及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实现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全覆盖;制定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改造两项地方标准,落实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相关资金保障及监管工作,指引全市农贸市场按照市区、村镇不同标准分类升改。
当前,佛山已经出台《佛山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星级评定奖励办法》,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对在2023年6月底前按标准完成升级改造和星级建设的农贸市场进行奖励,按照面积区间、星级标准等级,最高给予奖励90万元。
其中,南海区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村级农贸市场集体资产交易工作指引》,财政投入不少于2亿元,加大补贴力度,科学编制市场总体规划,加快农贸市场“智能化”升级。顺德区则出台专项奖励办法,在全省首创重点区域专项改造、规范化管理和标杆示范等奖励项目,计划三年内投入超1.5亿元,以政府奖励撬动社会投入。
市场改造与城市更新同步推进
农贸市场的改造,不仅在于内部。
“以前有些市场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型批发市场,每天早上送小孩上学的时候路过,都能看到道路非常拥堵,周边环境也比较乱。”佛山市民周蓉说。
每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农贸市场价格都相对稳定,一旦出现几个市场连在一起的现象,就会降低市场价格。“住在很远处的市民也会坐公交过来购买,菜市场变成了批发市场,容易干扰其他市场价格,造成恶性竞争。”潘锦波说,这不仅影响整个市场,也会对城市环境、交通等造成影响。
为了缓解上述问题,佛山市人大在针对农贸市场的专题调研中,建议农贸市场改造要加强全市的规划布局,将市场的升级改造与城市更新同步推进。
另一方面,推行农贸市场的智慧化、信息化管理也是提升城市品质的方法之一。
在石湾镇街道玫瑰园市场、塘头市场、惠景市场、领鲜荟华远中心市场、鸿海市场等5家农贸市场,禅城区市场监管局正试点推动不停车买菜的“快菜e道”。
“快菜e道”旨在方便都市中上下班的年轻人。“我们拟开发一个系统,市民想买菜可以用手机点单,哪个菜市场的哪个档口,市民下单后会有专人挑选放进冷冻或冷藏柜,届时市民可凭码自行领取。”潘锦波说,这一方法对市场的外部环境有要求,一旦试点成功,市民买菜就不用再花大量时间找停车位,可即取即走,也能降低电商、社区团购等对市场的影响。
佛山人讲究“不时不食、不鲜不食”,农贸市场从早到晚几乎都会根据销售情况实时补货,保证卖出来的都是新鲜菜。
■佛山农贸市场改造任务表
第一阶段:2022年6月前,完成129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其中包括省指定的108家农贸市场改造的工作任务;
第二阶段:2022年7—12月,完成134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第三阶段:2023年6月前,完成全市395家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并且要按照市地方标准,完成不少于215家纳入市级升改名录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及43家五星级农贸市场建设;
第四阶段:2023年7—12月,完成125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确保2023年底全面完成已登记的52家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
■聚焦
全市建成农贸市场
快检室481个
农贸市场的环境固然重要,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为了保障农贸市场食品检测,佛山在全省率先搭建市、区、镇(街道)三级架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体系。目前,全市共建成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点(含快检室、快检车)1360个(农贸市场快检室481个),年均完成食用农产品快检超过400万批次。
根据“全省2000家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快检工作”部署要求,佛山有210家市场纳入全省千家市场快检任务,2021年度上述任务市场共完成快检超90万批次,任务完成率达112.2%,提前超额完成省快检任务要求。而对于连续多次快检出现不合格食品的经营者,则加大快检频次或组织监督抽检,进一步提高问题食品的发现率和拦截率。
去年,佛山以珠三角6市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省级评价验收,获得“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称号,多年来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提升进口冷链食品
溯源管理能力
疫情当下,食品安全和进口冷链检测至关重要。
佛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佛山市农贸市场和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专班,落实各项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对进口冷链食品“三强化三覆盖”,落实各类冷库等场所直接接触人员核酸检测7天2检,保持核酸监测敏感度。
同时,深化“冷库通”系统推广使用,提升进口冷链食品溯源管理能力。截至3月29日,全市累计已上报产品信息的冷库1713个,其中上报贮存进口冷藏冷冻食品出入库信息的冷库1612个,在“冷库通”系统共完成录入入库单数323363条,出库单数592055条。
为强化人员健康管理,佛山市市场监管局督促农贸市场建立人员健康监测台账,要求从业人员接触进口冷链食品佩戴口罩和手套,做好口手卫生。持续开展核酸检测、人员上岗前扫码登记和新冠疫苗接种全覆盖。
1月15日至3月15日期间,佛山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疫情防控专项执法“春雷”行动,以全市农(集)贸市场、超市、第三方冷库等进口冷链食品单位为重点开展专项检查。行动期间,共检查相关经营主体19455个次,立案629宗,罚没239.50万元,查获涉案冷冻食品11748.78公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