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会长,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第二届、三届、四届理事长 郭长江
在中国,服务他人的理念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之初,现代的“志愿服务”的概念走进中国人的视线,“志愿者”开始进入中国人的生活。从1994年12月最早的全国性志愿服务团体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到21世纪初中华志愿者协会、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全国志愿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志愿服务事业迅猛发展,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志愿服务理念得到普及,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志愿服务受益面愈加广泛。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然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志愿服务事业已经形成了全社会关注、全社会参与、全社会支持、社会建设依靠的发展格局。
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是我们国家志愿服务总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4月,中华志愿者协会成立,中国红十字会被推举为副会长单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红十字志愿服务的作用和影响得到社会认可。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格局中,相对其他群众团体的志愿服务工作,红十字志愿服务在规模上、影响上、作用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是不能妄自菲薄的是,从一定意义上讲,红十字志愿服务相对于其他群众团体以及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这些特点和优势是我们做好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的自信心所在。
第一,红十字志愿服务有国际化的志愿服务背景。
红十字运动创立之初就有志愿者的参与,就和志愿服务结下了不解之缘。索尔弗利诺战役期间,战场上对伤员的医治护理就是依靠着志愿者完成的。红十字创始人亨利·杜南创造性地动员当地妇女组成志愿救助队,成为救助战场上伤兵的主力。当时还不叫志愿者,后来亨利·杜南在1862年出版的《索尔费里诺回忆录》中提出了“志愿者”这个概念,他设想,“成立一些救护团体 ,让那些热心、踏实并完全可以胜任的志愿者为战时的伤员们服务”。这是红十字“志愿服务”最早的萌芽。
志愿服务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基本原则之一。亨利·杜南的设想在1863年日内瓦国际会议得以实现,这次会议决定将志愿人员“置于军队指挥部管辖之下”,并享有同军队医务人员一样的待遇。在红十字运动中明确确认“志愿服务”为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的,是1965年10月在维也纳召开的第20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从此,“志愿服务”成为红十字运动恪守的七项基本原则之一。1986年,在日内瓦召开第25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经过投票决定,把包括志愿服务在内的七项基本原则纳入《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章程》之中。1999年第 12届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大会通过了“志愿工作政策”。这些“原则”和“政策”是全球192个国家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共同的遵循。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红十字志愿者有1400万人。庞大的红十字志愿者网络支持着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发展。
第二,中国红十字运动诞生110多年从来没有离开过志愿者的参与。
中国红十字运动是国际红十字运动中国化的过程。既传承了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基因,也和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红十字发展道路。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发展过程始终离不开志愿者的参与,志愿服务始终与之同步,并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色。
据学者郭进萍女士的研究,历史上在战场救护方面,无论日俄战争、辛亥革命、二次战争、江浙战争,还是抗日战争战场上,都可以看到红十字志愿者救死扶伤的活跃身影。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红十字会“治愈伤病万余”。抗战期间,红十字会“救护军民二千六百万人”。红十字人只求付出,不求回报,很多会员、志愿者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用实际行动彰显了红十字志愿服务精神。在社会救助方面,面对1917年河北大水灾、1928年至1930年华北五省大旱灾、1931年和1935年的长江水灾,中国红十字会做了一系列的时疫救助工作,而这些工作都是在志愿者参与下才得以完成的。历史上红十字会对志愿服务理念的宣传传播也处于领先。据统计,中国红十字会早年创办的《红十字月刊》所辑文章标题中含“服务”字样的多达271处,对志愿服务宣传力度可见一斑。亨利·杜南与南丁格尔作为红十字志愿服务的先驱,曾被中国大众媒介作为“样板”不断强化宣传。1936年,以南丁格尔为原型的电影《白衣观音》在上海等地放映,引起强烈反响。
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蓬勃发展的最好时期是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间,特别是红十字会法颁布以来的二十多年间。这期间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声势浩大,无处不在,更是可圈可点,可歌可泣。对于红十字志愿服务的倡导、研究,对红十字志愿者的动员、组织和服务,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品牌活动不胜枚举。纵览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轨迹,可以说红十字组织引领着红十字志愿服务,红十字志愿服务支撑着红十字事业。二者没有须臾分割开来。
第三,“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对志愿者有着强大的动员力和感召力。
在多年红十字运动实践中提炼出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高度契合,因而具有强大的动员力和感召力。数千年中国文化背景的中华民族,一代一代读着“仁者爱人”“兼爱天下”的古训,一代一代传承着对生命的敬重,受着“仁爱”“泛爱”思想的启迪,受着中国传统文化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利他主义”幸福观的影响,是一个人心向善的民族。中国红十字运动所倡导的“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源自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道德传统,是数千年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道德根基,是中华民族托举、崇尚、追求的精神境界。中华民族传承了多少年,这种精神力量就传承了多少年。红十字倡导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对今天的广大志愿者依然有着强大的动员力和感召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高度评价红十字精神,称人道主义事业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红十字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对红十字精神的高度肯定,极大地鼓舞了包括红十字志愿者在内的红十字人从事人道事业的信心和士气。“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是志愿服务和红十字运动精神上的天然契合点,是一种崇高的同频共振。截至目前,中国红十字志愿者注册总数有149万人 ,各类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16000多个。我们的红十字志愿者都是“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旗帜下的伟大力量。随着红十字事业的发展,这个力量还需要也一定会不断地发展壮大。
第四,红十字志愿服务事业有着不可比拟的广泛性。
红十字志愿者的年龄分布广泛。目前的149万名注册红十字志愿者分布在各个年龄段。既有正在求学的红十字青少年志愿者,也有活跃在各行各业的拥有各种技能的中青年红十字志愿者,还有无以计数的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仍在为红十字事业默默奉献的老年志愿者。《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对红十字会员没有年龄上限的规定,从青少年学生到青年、中年甚至老年人,都可以是红十字会会员。目前我们有约2000万会员,他们同时也志愿为红十字提供不同的服务。他们为红十字事业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出的每一分力,都是无偿的,都是志愿服务的行为。参加到红十字组织中来,就是对红十字事业的支持,就是对人道事业的无私奉献。
红十字志愿服务的领域广泛。在中国红十字会法定职责范围的每一个领域,比如红十字应急救援、人道救助、应急救护、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器官捐献、宣传预防艾滋病、筹资劝募、社区服务等多个领域等,都活跃着红十字志愿者。特别是在近几年的防疫抗疫的工作中,红十字志愿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在中国举办的重大的国际活动,例如世博会的场馆内外、亚运会赛场内外、2008奥运会及残奥会赛场内外、2022冬奥会及冬残奥会赛场内外、国际性活动场内外等,可以说,红十字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
从索尔弗利诺到东方中国,从亨利·杜南的创意到全世界的响应,从南丁格尔的示范到全球1400万志愿者的跟进,都彰显了红十字运动的大势:红十字作为一种精神、一面旗帜,聚集、影响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国际红十字运动倡导的志愿服务原则日益为世界人民所崇尚、赞扬并积极参与。当我们了解了国际红十字运动和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历史后,我们便增加了几分做好中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的豪气和自信心:原来我们红十字运动的前辈们曾经是开创志愿服务的先驱,他们在志愿服务方面早就进行了大量倡导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这一辈红十字人有何理由不继续做得更好呢?
把红十字志愿服务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我们的志愿服务工作何尝不走在志愿服务事业的前列呢?
(作者系中国红十字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会长,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第二届、三届、四届理事长)
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