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区地下水位6年累计回升9.64米,超采区面积比最严重时锐减82%,健康水体达到86%……在刚刚过去的“中国水周”,北京市水务局交出了一份喜人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绩单”。
地下水位回升,意味着北京河湖生态进一步改善,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作为城市重要水源,地下水具有重要的资源属性和生态功能,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水而兴却一度为河水断流、地下水超采所困扰的北京,用多年的精心呵护,弥合着地下水源因多年超采而出现的亏空。做好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对于保障城乡供水、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维系良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回升9.64米,这一成绩来之不易。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更脆弱,不仅更新慢、易受污染,而且污染以后短时期内难以恢复。江水进京前,北京为保障用水安全,不得不长期超采地下水。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足够的水量支撑。北京治水管水的突破,自2014年南水北调江水进京开始。有了南水润泽,北京的人水矛盾得到初步缓解。同时,北京严格贯彻“节水优先”,统筹调度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南水北调、再生水等多水源,保证每一滴水都得到高效利用。通过4次生态补水,北京基本形成了多年干枯河流复苏模式。通过利用现有砂石坑、蓄滞洪区、河道水网回补地下水,去年以来,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增加储量29.4亿立方米。北京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一条条优美河湖、幸福河湖,成为首都亮丽新名片。
北京水环境的改善,是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21年12月底,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2018年同期总体回升1.89米;深层承压水水位平均上升4.65米,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和地下水回补效果明显。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水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面临不少挑战。对北京而言,“水少”仍是长期面对的基本市情水情,须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在全国范围内,21个省区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采问题。有效涵养恢复地下水资源,为城市“解渴”,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助力,仍任重道远,需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地方制定专门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尽早告别“寅吃卯粮”的惯性,让地下的水脉得到回补、滋养,也让地上的河湖生机再现。(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学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