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成语“南腔北调”,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南方人说话用“腔”,而北方人说话却用“调”呢?
其实“南腔北调”一开始是从戏曲演变而来的,清朝赵翼写的《檐曝杂记》中记载“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由此可见,南腔北调多指的是南北戏曲用的不同腔调。现在这句成语指的是南北各地的方言不同,比如口音不纯(相比普通话),夹杂着土话等等。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所以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方言很正常,比如有句俗语说:里不同音,其实就是指这种情况。按照现代通俗的分法,汉语言一共可分为七大方言,分别是北方方言、湘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
还有一种说法是八大方言,加上晋方言。
当然在一个方言区内,还有很多城市用着不同的方言,比如长沙话、广州话、南昌话等等。
北方人通常说话比较快,虽然夹杂着方言,但是都和普通话接近,腔是相同的,但是在调子上有很多不同,比如音调上升,说话的调子是拐弯的。正是因为北方人说话在语调上不同,所以称之为“北调”。
而南方就复杂多了,由于地形的限制,很多地方有着比较丰富的山川河流,道路崎岖,古时候交通又十分的不便利,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说话的独特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土话,这些土话很难统一到一起。
单说广州话,就至少含有三种方言,属于粤语的广州话、还有梅县一代的客家话、最后是闽南语的潮汕话。一个省就含有这么多的方言,又各说各的,很难做到统一,腔都有所不同,所以称之为南腔。
古代皇权为了高度统一,皇帝在上朝的时候非常有必要统一一种说话的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官话。比如在明朝或者清朝,政权中心坐落在北京,因此很多官员就要学习北方的话。如果朝堂上各说各话,不但大臣之间难以交流,就连皇上也听不懂臣子们在说什么,就会工作效率极低,影响日常的办公。
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人从小就开始学习普通话,这样每个人交流起来也没有了障碍。但是也有很多方言和土话也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所以方言文化也可以作为考古来研究,通过研究方言,来看其背后的历史走向,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综上所述,南腔北调其实就是南方人的方言比较多,而北方人的说话的调子不一样,因此才有了“南腔北调”的说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