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网友吐槽厕所标识看不懂,有些标识与通常习惯的标识不一样,得驻足端详之后才能判断性别。有的标识依据历史文化或者建筑文化做了创意设计,如果对这些文化缺乏常识就真的无法辨别了。网友调侃说没点文化上不了厕所,实际何止上不了,稍有不慎就可能成“流氓”了。
公共厕所标识必须符合习惯,容易辨认,这是基本原则。搞创意当然是好事,但底线是得让人能方便识别出性别之分。最好的做法是在创意图案旁边显眼的位置附上通用标识,刻意搞创意,不考虑识别度,可能会耽误上厕所的大事,这样的设计并不能显示创意者多有文化。公共厕所是为方便群众方便而设,搞创意弄得很不方便就有违公共精神。
新华社照片
公共空间、公共场所、公共符号,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符号的一部分,公共建筑大都被纳入统一的标识系列之中,同时也成为整体文化构造的一个部分。在现代社会里,公共建筑类标识是跨文化的,或者说是与国际接轨的。生活在现代文明国家里的人,生活习性上趋于一致,公共性标识也是一致的。去其他国家,不仅卫生间、盥洗室这类公共设施的标识与自己国家没有分别,出租车、银行、便利店、酒店、停车场等等实施的标识都一样,在异国的生活空间里基本不存在太大的障碍。
标识的统一化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使国家之间的人们能更方便地来往交流。普遍性程度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四十年前,中国大多数人仍习惯于蹲厕,不知道抽水马桶是什么样子,有的人因为不知道如何使用抽水马桶而被笑话。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性逐渐改变,抽水马桶已经是当前大多数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设施。如今,许多城市的公共厕所不仅设施完备,而且干净整洁,人们不再为卫生间没有纸而抱怨。在生活空间里,我们不仅欢迎而主动拥抱普遍性。
公共领域的普遍性并不意味着排拒地方性,在许多非西方国家里,地方特色文化保存得非常好。这可以视为一种“自反性现代化”,即全球现代化大潮之下寻求民族与地方文化的自我保护。几乎所有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领域,都可以出现自我保护和伸张。保存下来的民族文化,会在许多方面展现其魅力。
譬如在东亚,东方建筑因其普遍的中国中古文化特色而具有特色,即使在比较发达的日本韩国,大部分建筑都体现了东方式建筑风格。创意文化本质上不纯粹是为了卖钱,更重要的是弘扬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在公共厕所这类公共空间上用创意展现民族文化特色,就是这种表现。比如,一些公共厕所里还保留部分蹲厕,实际也是尊重了部分人的习惯。
但如何在地方文化和普遍性上达到一种平衡,就需要做一些工作。笔者看见网友发的某个厕所标识图,从设计看有“飞天”的元素,显然参考了敦煌壁画艺术。有的借鉴了甲骨文、篆文等古文字,对标识做了艺术设计。有的是运用天然材料对标识做了艺术加工。对中国人来说,大部分标识还是比较容易识别,但是对外国人可能就制造了障碍。还有一些设计变形太严重,给所有人都制造了障碍,这样的设计显然有点“反人类”了。“反人类”的意思是违背了大多数人通常的习惯,刻意给使用的人制造障碍,这样的设计已经与民族文化无关了。
好的设计不仅要足够“艺术”,而且也能够较好地展现民族特色,使用起来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坏的设计不仅破坏了普遍性,也毫无民族性;不仅丧失了使用价值,也丧失了文化价值。 □肖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