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氏菌目—梭菌科(下)
(4)艰难梭菌
艰难梭菌(英语:Clostridiumdifficile),又称难辨梭菌、难辨棱状芽孢杆菌(c-diff)或困难梭菌,属厌氧性梭菌属细菌,一般寄生在人的肠道内。厌氧性细菌是指那些在无氧条件下要比在有氧环境下生长好的细菌,而人的肠道正好是一个相对无氧的环境。如果过度服用某些抗生素,艰难梭菌的菌群生长速度加快,影响肠道中其他细菌,引发炎症。
艰难梭菌是梭菌属的一个成员,对氧十分敏感,很难分离培养,故得名。梭菌属成员很多,可分为几个群,其中有几个成员对人是致病性的。最著名的有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伤口气性坏疽、食物中毒、肌肉坏死、梭菌蜂窝织炎等,破伤风梭菌可引起破伤风,肉毒梭菌可引起肉毒中毒。肉毒中毒的典型临床特征是急性弛缓麻痹,先从双侧颅神经阻碍开始,包括面部、头颅和咽部的肌肉,然后对称性下降,包括喉部和肢体肌肉。由于舌或咽部肌瘫痪可引起的呼吸困难,隔膜和肋部的瘫痪可能引起死亡。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常见的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
艰难梭菌发现于1935年,但直到1977年发现本菌与临床长期使用某些抗生素(氨苄青霉素、头孢霉素、红霉素、氯林可霉素等)引起的伪膜性结肠炎有关,方被重视。
艰难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如土壤、干草、沙、一些大型动物(牛、驴和马)的粪便,及狗、猫、啮齿动物和人的粪便,除此之外还大量存在于水和动物的肠道中。婴儿的粪便中常含有艰难梭菌,为新生婴儿肠道中正常菌群,大约50% 12月龄婴儿的肠道中有艰难梭菌,2岁以上儿童的带菌率大约为3%,但此菌在健康成人中出现频率较低,无症状带菌的成人在瑞典是1.9%,在日本为15.4%,这种细菌会产生肠毒素和细胞毒素,是一种能引起伪膜性结肠炎的厌氧梭菌属细菌,也是一种导致住院病人腹泻的常见细菌,病征由轻度以至严重的腹泻。
(5)产气荚膜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学名:Clostridiumperfringens)又名魏氏梭菌,是革兰氏阳性杆状厌氧菌,因能分解肌肉和结缔组织中的糖类而产出大量气体以及可以在体内能形成荚膜而得名。会引起魏氏梭菌病。发现于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肠道、昆虫和土壤等处。
人类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1892年,美国病理学家W.H.韦尔奇等自一尸体分出本菌,因而又称韦氏梭菌。菌体较大,大小为(0.9~1.3)×(3.0~9.0)微米,无鞭毛,有荚膜。芽孢椭圆形,位于次级端。厌氧不严格。菌落直径2~5毫米,血琼脂平板上有溶血圈。糖发酵能力强,产酸产气。本菌的特征之一是在牛乳培养基中呈暴烈发酵现象。形成的毒性物质有12种,可损伤细胞膜、血管内皮细胞并使糖类分解,导致细胞坏死、组织水肿、充气等病变。根据产生毒素种类和致病性的不同,本菌有A、B、C、D、E、F6个型。有些菌株产生肠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24~27%。本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人和动物的肠道以及动物和人类的粪便中,会散发臭味。常因深部创伤而感染。导致气性坏疽的病原菌还有诺维氏梭菌、腐败梭菌、溶组织梭菌、产芽孢梭菌等。此外,产气荚膜梭菌能引起羔羊痢疾和羔羊、牛犊、仔猪、家兔、雏鸡等的坏死性肠炎;诺维氏梭菌引起羊、牛的传染性坏疽性肝炎;腐败梭菌引起牛、羊、猪等家畜的肠型坏疽“快疫”(braxy);肖维氏梭菌引起牛、羊气肿疽等。
(6)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梭菌(学名:Clostridiumtetani)是一种梭菌属的杆状专性厌氧菌,外观类似网球拍和鸡腿,是破伤风的病原体。
破伤风梭菌是引起破伤风的病原菌,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由粪便污染土壤后经伤口感染引起疾病。本菌繁殖体抵抗力与其他细菌相似,但其芽孢抵抗力强大。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能耐煮沸40~50分钟。对青霉素敏感,磺胺类有抑菌作用。
当机体受到深部创伤或手术时使用不洁器械等情况下易感染该菌,发病后机体呈强直性痉挛,可因窒息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2.八叠球菌属
八叠球菌属(学名:Sarcina)为梭菌目梭菌科的一属革兰氏阳性菌。在环境中分布广泛,通常从哺乳动物的肠道和谷物的种子中分离而得。此属的模式种为胃八叠球菌(Sarcina ventriculi)。
八叠球菌属(Sporosarcina),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无芽胞、不运动的厌氧性球菌。细胞直径2-3 mm,一般8个细胞相互排列成方堆状。营养要求较高:主要生活在人或其他动物的肠道中。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 ℃,许多种能在<10 ℃的低温中生长,最适生长pH为6.5-8,多数种耐盐并且生长在小于3-15%的NaCl中。严格进行发酵性代谢。葡萄糖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氢和乙酸等。过氧化氢酶阳性,大多数物种也有氧化酶和脲酶阳性。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不产生色素。细胞壁肽聚糖在肽亚单位的位置3处含有L-赖氨酸,是A4α型。主要脂肪酸为C15:0,DNA (G + C )含量为38%–46.5% (mol%),典型菌株: Sporosarcina ureae (Beijerinck1901) ,模式种为胃八叠球菌(Sarcinaventriculi)。菌体直径1.8~8μm,一般由8个球菌相叠成立方形的包裹状,此因由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分裂所致。无动力。个别报告有芽胞形成。DNA的G+C含量为28~31 %。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迅速,形成边缘整齐,表面光滑的菌落,培养最适温度为25C.对葡萄糖、乳糖、蔗糖均不分解。本菌属常见于水、空气、泥土、皮肤等处,对人一般无致病性。本菌属有胃八叠球菌和最大八叠球菌两个菌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