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维坎西、田川洋、塔卡西、思考姬
编辑/维坎西、思考姬
“我们(4个女的)眼泪完全一致,你知道吗?完全一致!!!”
前言>>>
今天这篇文章有些特殊,呈现方式是4位女性嘉宾的对谈记录。
她们谈论的对象,是皮克斯的大热新片《青春变形记》。
其实本片于3月上映后,学术趴曾发布过两篇关于该作品的评论文章——
文章2:
但此后我们发现了一点问题——《青春变形记》是一部非常基于个人体验的作品,尤其对于片中描绘的女性生命经验,观众们可能观感万千。而恰巧学术趴此前两篇文章作者均为男性——这不免会有些片面。
接下来,就请听听4位女性嘉宾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青春变形记》进行的再讨论吧。因为形式为现场的对谈整理,所以以下内容,可能会有些情绪化,或者过于私人化……但也许这正是她们对这部电影强烈共情的表现。
希望这篇推送能为大家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视角。
*本文包含大量剧透,请介意的读者谨慎阅读
嘉宾身份备注:
维坎西(喜欢“妈见打”的乖乖女)
思考姬(新手妈妈)
塔卡西(性别学研究女博士)
田川洋(“神仙家庭”的困惑女儿)
▶首先,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什么呢?
维坎西:我们今天聊《青春变形记》。
那么首先想要请大家分享一下:现在回想的话,你们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什么呢?
我的第一反应是那些原本日式漫画才有的表现:比如星星眼,美少女变身以及《进击的巨人》的既视感……对,就是小美与变成大熊猫的母亲对峙的片段!
田川洋:我共情很深的一点,是朋友们发现小美是小熊猫后,四人抱在一起说我们爱你。我内心:没错!这就是我们女孩子的友谊啊!
思考姬:那我第一反应你们肯定想不到。是小美在学校变成小熊猫之后,一路迅速从学校闯回家,就一会爬高楼,一会飞天空……
这个时候她妈妈一直在地上开车追她。你们有注意到吗?
小美借助小熊猫之力才能如此迅速,但她妈妈却紧跟着、全程没掉队、前脚后脚地到家了。我第一反应是——我·也·可·以·做·得·到!(大家惊叹,鼓掌)只要我宝宝现在一哭,我就能立刻、马上冲到他身边!
塔卡西:我的第一反应你们肯定也很惊讶——美美第一次变成小熊猫时,嗅了嗅自己身上,有一股怪味。
因为我对我的身体比较有负面情绪、母亲也经常会在这方面针对我,所以我印象最深的点是女主发现身体变得不符合女性规范后的反应。
而且2002年同样是我的童年!影片中有很多千禧年的回忆,包括电子宠物,还有里面男团跳舞的动作——那个不就是后街男孩(Backstreet Boys)的动作嘛!我当时追后街男孩还去学过那个动作耶!完·全·重·合!
▶刻板父母? 神仙父母?还是,现实父母?
塔卡西:印象深刻的还有电影里面的《美少女战士》既视感!我之所以开始喜欢二次元,就是爱看美少女战士,此后就在本子和桌上涂鸦,但被我爸妈各种批评。
维坎西:……说到这个,我小时候画同人,我妈就会突然闯进来翻草稿本,甚至有一次把我精心绘制的整本漫画都撕碎了!!那件事成为我的童年阴影。
这里我直接PTSD了
当我妈撕掉那些同人的时候,真的也撕碎了我的创作欲。直到现在我每次提笔还能感受到这股精神力量在阻止我。所以看到电影里面那个小美被妈妈看到画漫画的场景,简直是一模一样。
塔卡西:哎,我的话,是从小学起就喜欢画画,甚至还用自己攒下的零花钱给《漫友》投过稿,还登上了!但这么高兴的事情,我都不敢跟我爸妈说……我画了这么多年的漫画,不管他们发没发现,也从来不会给好脸色,从来不会夸赞一句!
这种态度对我的影响就是:你会不知道该画什么……就像是墨水渗到皮革里一样,你想要把它洗干净,但它已经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你灵魂的一部分……我就一点点远离了绘画。
田川洋:我的父母可能不太一样,他们很支持我的爱好,还让我在家里墙壁画画展示。
田川洋爸爸的微信头像就是她高中时画的壁画
其他人:神仙父母!真的是神仙父母!
田川洋:所以我觉得那一部分有点夸张,也会思考现在大部分父母真的还会这样吗?
维坎西:这点也是我其实想问的。就是关于母亲角色塑造是否太刻板印象?
思考姬:对于年轻一点的观众,包括我在生娃之前,都会觉得“哇——好刻板印象,这不就是大家印象中的母亲吗?”
现在啊,有了完整的孕期+生产+哺乳期进行时的经验,我觉得母亲的一举一动都极·其·真·实,就是我身边的母亲和我未来的自己。
我生了孩子之后,尤其在眼下哺乳期这个阶段,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几乎全部都是为了宝宝设计的。简单举例来说,我必须3个小时挤1次奶存奶;宝宝只要一哭,就算相隔个几十米,我1秒就能听见……这种生物学的机制完全不可违抗,虽苦累也乐在其中,如此下来,这种身体经验就会形成惯性。
所以母亲这个角色,很自然的就会被孩子的一举一动牵动心房。生物机制导致母亲变成了大家口中的“刻板印象”,但社会机制却从未教过母亲们如何科学放手。这与其说是刻板,不如说是很现实,因为这正是我在为未来的自己担心的。
塔卡西:我觉得电影中对母亲这种“刻板印象”描写,反而能很直观地表现出十二三岁女孩心中母亲的恐怖。
▶剧作硬伤 VS 痛痛快快的代入感
塔卡西:这部作品让我觉得有点不完美的,并不是对母亲的刻画,是后来和解时,电影用两个小时解决一个大问题。它太过于仓促地去完成这样的成长——这对于我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我现在也是一个 30 出头的人了——这是我花了10年才克服的事情!
对于一个女生来说,可能是要花10年20年的时间去弥合小学或初中时父母有意无意带给你的伤害,哪怕就一句话、一个训斥。
思考姬:说太仓促的话,我是从动画创作者的角度可以给予理解的。其实我们回头看下导演石之予此前的动画短片《包宝宝》就能理解很多。这部短片中的创作主题就是母亲怎样对孩子放手。
《包宝宝》中,母亲无法适应一直粘着自己包宝宝一点点远离自己而陷于忧郁
短片完全以母亲的视点,在剧作上也表现了很长的时间跨度,来一点点表现母子之间的问题。最终问题的解决也是儿子主动进行沟通,没有像电影中这么多的巧合堆砌在一起。
维坎西:也没有奇观化的展现,一切都发生于家庭这个小环境中。
思考姬:对,批判剧作上太多巧合堆砌,这是因为导演创作商业电影必须得考虑市场。
导演在创作时其实是角色为先的,她是首先创造了小熊猫这个萌萌的角色,被认为很有市场,然后才适配了影片中这个故事——也就是她短片中的主题,母子关系。而皮克斯的电影故事又需要考虑商业卖点,于是才有了我们看到的《青春变形记》。但《包宝宝》中最出色的部分,即对于母子关系的深入挖掘,还是成为了这个电影的坚实基底——这也就是这部出色的商业电影显得有些仓促圆场的原因吧。
石之予与妈妈
不过!我认为《青春变形记》能让我这种母亲角色看到“自己”并感同身受,我觉得就太宝贵了!所以我没法理中客,我感性上就觉得它非常非常好,非常非常好啊。
维坎西:情感上,电影确实有巨大的说服力。小美牵着妈妈的手走过她的一生,在水镜前的对话,也是作为孩子最想听到的。这些片段带来的感动和代入感,能让观影中的我相信她们在梦幻的瞬间能够互相理解……
但是二刷时,我才逐渐理解若风编辑的观点,母亲和女儿只是简单的正邪对立,而沟通、爸爸跟女儿那一席话,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塔卡西:我觉得沟通其实是人成长了以后才逐渐掌握的技能。对于一个刚进入青春期的小孩儿来说,你告诉他说你要学会沟通?……
维坎西:感觉更是大人的工作?
塔卡西:也在于父母和孩子之间到底存不存在平等的沟通。
思考姬:拿EVA做类比吧!EVA这么多年了,真嗣和他爸爸之间还是没能沟通。到最后的《终》,他爸才终于平等沟通了那一句大家都不意外的:“我当年跟你一样。”
塔卡西:看EVA时男生们很代入,我就很理中客地评价这个表现不行。特别是最后,“为什么突然举枪了?怎么就解决了?怎么就敞开心扉了?什么情况……”
维坎西:现在情况就倒过来了(笑)。
思考姬:哈哈哈哈,回忆起我看我们男性编辑们讨论EVA那200%代入的状态,我觉得这次我作为女性实现了equal pleasure。这太爽了。
所以难得有这么一部《青春变形记》让我们女性观众也能够如此代入的。
▶小熊猫代表着什么……
塔卡西:小熊猫的寓意,我个人理解中,它并不只是隐喻女性第二性征,更多是代表每个人心中普遍存在的负面情绪:愤怒、对母亲的不满,对道德的反抗。
作为乖乖女长大的你有突然意识到,规定你的道德可能是错的,是反人性的,要怎么去处理它?
我觉得每个女生,特别是我这种从小被教育要做“好孩子”的女生,心中都有那么一个门,一个密室。你会把一些你没有办法跟任何人说的情绪全部都塞进去。但某一天会突然地满了,塞不下了。然后那个时候,不分场合、不分时刻的,突然一下子,你就会爆发。
不过把小熊猫写成学校所有同学都愿意接受的东西,还拿它赚钱,我觉得和整个作品的基调有点不相合。
田川洋:我觉得小熊猫应该是一种独立自主、想向外出走的意识。祖辈们会害怕小熊猫,也许是因为“走出去”和我们传统文化中“回归家庭,回归传统,回归安定”的追求相悖。
《乡土中国》中讲到,中国人自古安土重迁,如果不是天灾人祸或者人口增加,很少迁移地向外流动。祖先新怡之所以能变成小熊猫,也是因为外来的侵略极有可能导致内部宗族瓦解。因为存在外部危机,她才需要一种向外抗争的力量。
至于同学们为什么能认可、接受小熊猫,我认为可能就是东西文化追求上的差异。
维坎西:在传统家庭中不被允许的价值观,到学校里就能被同龄人接受。
我很羡慕影片中的孩子们,父母不让看演唱会就做谷子售卖,靠自己的力量赚钱。我的学校和家庭不可能支持孩子做这样商业性的行为的。我大概会直接放弃演唱会……
不过在最开始,小熊猫也代表着身体焦虑、性意识觉醒这些青春期烦恼。突然不能接受这样的自己——又胖又丑,还有体臭,简直是一个怪物。
思考姬:小熊猫吧,会让我想起青春期我发胖时的感觉,包括我怀孕时和现在的哺乳期,我变得好胖好大只,我会感觉自己是个庞然大物,要克服着也许别人觉得我太大只了的那种羞耻感。
而小熊猫被同学接受、并依靠卖周边赚钱这点,我想到的是——这是不是在黑迪士尼?黑迪士尼一直是皮克斯的传统。约翰·拉塞特最初就是被迪士尼给开出去的,他创作的《玩具总动员1》里,玩具梦想破灭就是在影射迪士尼整个造梦机制。
所以我觉得电影这里拿小熊猫可能又讽刺了一把——“迪士尼,你看你们在拿玲娜贝儿赚钱,你们在造梦,你看小女孩也能玩这种事!”(笑)。
维坎西:我觉得小熊猫被封印标志着一种社会规训,代表女人回到应有的社会角色中去。
“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是形成的。”就像高畑勋的《辉夜姬物语》里,父亲通过华裳、礼节将辉夜姬打造成“公主”,这违背了她原本的自由和野性。
▶大熊猫代表着什么……
思考姬:然后我来插嘴一下母亲为什么会变成大熊猫。就是在家庭里面,我真的不想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我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会常年压抑。压抑得太久了就……
塔卡西:我家爸妈从不会在我面前展现任何负面情绪。
但我觉得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不是一件特别好的事。他们试图建立作为父母的权威形象、试图向你展示一种没有伤害、没有负面的世界。但后来你就会发现这东西根本就是假的。
田川洋:我爸妈从不避讳在子女面前发泄负面情绪。有时候我会很生气,为什么我的父母不能把这些情绪在子女面前隐藏起来?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做孩子的榜样?
直到妈妈有一天说了句让我震惊的话:“可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呀。”我突然悟到了,父母也是凡人。
思考姬:所以五星父母,其实也会有烦恼……
维坎西:对,所谓好家庭就没有一个特别的范式。
塔卡西:我觉得关键是,一个是不要伤害孩子,一个是当你们两个之间有问题的时候,你吵完回来,能够用你的话跟孩子解释清楚,让他知道我不会离开你的。
思考姬:爆发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只要别太决裂就行。
维坎西:只要别毁了体育馆就行wwwww
▶丧偶式育儿 VS 关键的爸爸
田川洋:我感觉主角的家庭教育有些丧偶式育儿的味道。几乎关于小美的所有事情都是母亲在掌控,而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似乎没有话语权。
维坎西:没错,这也是我想问的,关于作品中其他男性角色的设置。不过我觉得这里面父亲的角色反而相对正面,因为他跟小美进行了一次很棒的沟通!
塔卡西:在我家里,父亲处在一个经常会强调自己的存在感、但并不能解决任何事情的状态。
比如说我和我妈吵架的时候他会说:“你别吵了,外面别人都听着呢!”
但我也能理解他,因为他毕竟是丈夫同时又是父亲。我知道如果一定要在我和妈妈之间选,他一定会选我妈妈。因为,毕竟,他们两个才是互相结伴着走完一生的人,而我是一个终究要离开这里的人。我必须去找那个属于我的、能跟我一起走完一生的人。现在有可能一个人也无所谓了(笑)。
思考姬:我觉得爸爸有“透明人”的感觉,还是因为创作上爸爸的线被压缩了。
塔卡西:他会非常理性冷静地去想解决方案、马上投身行动,当妈妈完全暴走的时候,也是他第一个跑出来拿石灰车画圈。我这一点和我的体验是很切合的。
思考姬:对!爸爸给出的建议,一般都是关键时刻真能管用的。影片中爸爸的状态跟我们家状态有点像,因为生孩子的是我,哺乳的是我,所以爸爸进入角色会很慢,这就要依靠夫妻之间的沟通和爸爸自己的主动参与、主动理解。
而且爸爸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电影里表现的一样,是不差的,只不过他反应会比妈妈慢。
塔卡西:还可以再拍一部前传!拍一拍她们俩怎么相识、怎么反抗外婆、怎么生孩子这种事……我真的好想看,这简直是少女漫画呀~
▶月经羞耻,身体自卑,贴贴的温暖
维坎西:美美变成小熊猫时,她母亲就会抱出一大箱的卫生巾,夜用的、薄的、厚的,还有布洛芬这种缓解痛经的药,很少在作品看到对月经如此直接的展示。
英文标题Turning Red也在颜色上直接指向月经。我觉得红色有一种反叛的感觉,红头发的角色通常是热情奔放、敢于表达的,这跟东亚压抑克己的品质是完全相反的——电影中最后你会发现那些传统大家庭的长辈们,原来也会有一头红发、有一只小兽,这蛮震撼的。
塔卡西:我觉得电影中母亲把这件事情公之于众这个地方……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亚洲文化不会让妈妈有勇气把这件事情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
我妈甚至不会直接会说来月经了,她会说“你来例假了”,或者说“那个东西”。
思考姬:有这样的一个说法,母亲对女孩初潮的反应会影响她对初潮的反应。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它是什么,跑回家跟我妈妈说“我裙子上都是血”,我妈反应是:“哈哈哈哈哈!!!”然后转头跟奶奶说那谁来那个什么了。我就觉得“哦!大家都会来。”
但我进到学校之后,女生们谈论它小心翼翼的,我反而变得谨慎起来了。我在初中住宿的时候,妈妈就会把卫生巾塞进一个透明包裹里,放到我的桌子上。我就觉得好难拿。天啊,我感受到好多人的目光。我只好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塞起来。
塔卡西:诶你是生了儿子是吧!残念!
思考姬:这些经验没法用给他了!
塔卡西:因为我的研究跟身体论有关,我想说一下身体的问题,女性会对身体比较敏感,容易产生厌恶情绪。比如体重,你刚才会觉得自己……
思考姬:我走在路上特别大只(大声)。
塔卡西:对。特别是在日本。比如啊,日本衣服的 L 号,只给体重到55公斤的女生!!!
我博士期间因为情绪低落、酗酒,就疯狂长胖。有一天我买FINT的均码衬衫,发现扣不上扣子了,对自己的身体又产生了极度厌恶的情绪。
本身写垃圾论文就已经非常暴躁了,再加上对身体的厌恶情绪,然后我妈每次跟我打视频电话,她永远都会说,“你最近是不是又长胖了?”
“你最近体重怎么样?你的脸怎么有双下巴了?“我说:“老妈!这个是镜头的问题!”
她不信,她就说“不对!你肯定长胖了。”或者说“你这头发剪太短了,一点都不像女孩子。”
维坎西:矛盾的是,她们表达爱意的方式,却又是喊你吃饭!
影片中有两幕,小美放学回祠堂,然后妈妈把包子就直接塞她嘴里。还有亲戚一来就捏美美说“是不是又胖了?是不是又瘦了?”然后喂她东西吃。我觉得特别真实。
塔卡西:对对对,她会一边说“你怎么又胖了”,然后一边说“大家再吃一口!不要剩,都吃掉!“
维坎西:说起来,身体同样是我青春期开始形成主体意识和反抗父母的战场。我最开始的反叛是通过掌握挑选衣物的主动权、掌握身体的主权。现在我穿衣风格就非常亚文化……
维坎西的私服
塔卡西:对,我觉得女生在身体的问题上会特别敏感。
思考姬:突然想补充一下,影片中展现亲密女性朋友的视觉语言,是身体贴~贴~在一起。
其他人:啊!!对~~~
思考姬:导演创作访谈中谈到她们研究了每一个角色的肢体语言,我觉得里面有些表现可能只有女性创作者们才能挖掘出来。
你看《夏日友晴天》里面表现男孩们的友谊,可不一样,也就一起吃意面。
田川洋:女性的友谊交往里会更强调肢体接触。我们会和朋友抱抱、一路上牵着手,一起喝同一杯饮料。我和我发小父母双方认识,我们经常会互相留宿,聊一整宿,然后第二天中午才起。
思考姬:还有一个让我看了就一激灵的视觉语言,就是美美想要从小熊猫变回自己时,拿滚轮往自己脸上滚,“要放松——”我觉得这个动作男人们一般是做不出来的,只有女人才知道往脸上这样按摩(大家纷纷模仿)。
塔卡西:还有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抱着一个玩具,团成一团睡,才有安全感。
维坎西:同时,我们也会抑制不住自己的冲动,狂热。看到喜欢的人会吹口哨,还有追星……
塔卡西:我记得我初中住校的时候,每次期中期末考完了以后会放电影,全年级一起看,然后当时放的《指·环·王》第三部,其中有一段,莱格拉斯射战象那段,你知道吗,整个场子二百多人,一百多个女生都在嚎叫,就是“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好帅啊!!!!!”所有男生都这样(笑),就低头沉默,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作为女儿,我……
▶作为妈妈,我……
塔卡西:还有一点是主编彼方提到的,最后小美不是父母的跟随者,而是作为一个引领者,带着父母往前走。
晚辈作为长辈的引导者,这样的关系在其他的影片中非常少见。
我觉得这有点过于理想化……等长到我们这个岁数,也有点难。
维坎西:这种有点像我和我妈。因为我开始和她交流之后,她明显进步了。
我爸妈都是自由职业者,在家里工作,我24/7每天都在他们眼皮底下。我妈更是会时刻粘着我,仿佛她没有自己别的事情做。
田川洋:好羡慕你!感觉我父母太过放养我了hhh反倒希望有人能约束我。
维坎西:为什么!?这不是没有隐私空间吗!特别是我画画需要一个非常私人的空间,但她还是会在后面阴魂不散地看我,我实在受不了了(愤怒脸)!我有一次就哭着和她说“不要总是看着我!你太过于依赖我了!我离开之后,你怎么办?也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把她说哭了……不过之后她就做出改变,也开始寻找自己的爱好了。
其他人:好伤人,好伤人的话……
思考姬:啊,我……现在代入母亲觉得好伤,但我也能理解你,对父母说出这种话也很需要勇气的,真的。
塔卡西:你以后也会越来越有勇气的。
不是说你引领她,或者你教育她,而是你用你自己的行动告诉她,一个是你已经长大了,一个是这个世界上有另外一种活法。
她们也会很自主地去往前走。我觉得这个精神断奶是双方的成长。对,不只是孩子的成长。
思考姬:现在我作为母亲,会很享受小孩离不开我,非常依恋我的过程。分离焦虑会一直有。孩子出生了,我就会想,啊,他真的从母体上脱离我了;等他以后断奶了,我肯定又会想他不用吃我的奶了,也肯定会伤心。再后来去上幼儿园,他就不在家里了……
塔卡西:还没到那个时候呢吧(笑)。
思考姬 :对,我正在提前焦虑!
维坎西:就感觉从肉体到精神,一步一步的向你远去……
思考姬:但是孩子肯定是要往前走的是吧。我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我觉得母亲的掌控欲在生物学构造上特别强,没办法,于是我就会有意识地稍微控制一点自己,告诫一下自己:不要,不要去那么控制孩子的生活。
我觉得我以后一定会变成影片中妈妈那样大熊猫,但是我要制止自己变成那样。
因此给孩子取小名的时候,取了“奔奔”,奔跑的奔。我想到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我,他会奔走的,那他走得越远越好,妈妈会时刻做好准备——啊真没想到就一下子跟《青春变形记》高潮那句话契合了!“你走得越远,妈妈越骄傲。”所以当时看到那块我一下就呜咽了!
思考姬的宝宝奔奔
其他人:(此时全员嚎哭)我们眼泪完全一致,你知道吗?完全一致!!!
田川洋:这个片段设计得很精彩,无论是作为女儿还是母亲的女性都能深深共情。
作为女儿,我们希望被母亲这样肯定;而你可能作为母亲,也希望自己能表达、能放手……
我就想到龙应台的那句“所谓亲情一场就是越走越远”。
维坎西:同样这也是一种割舍,一种切肤之痛……
其他人:眼泪汪汪……
塔卡西:我想参照我的亲身经历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用了将近十年试图和母亲分开,产生很多矛盾、很多磨合。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父母都不理解我,母亲就是我的敌人。
直到后来有一天,当我走到一个绝望的境地,走不动的时候,回过头时,发现父母还站在我身后。他们没有办法为我提供什么有效的帮助,而且我们之间的矛盾也依然存在。但是他们会站出来说,“无论你去了哪里,无论你做什么,我们都会支持你……(泣不成声)”
到了那个时候,你才会真正发自内心地去尝试理解你的父母,然后理解这句话——你走得越远、我越自豪。
▶毒亲 VS 不是亲子间,而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
维坎西:其实家庭中的母女关系算是女性作者经常展现的一个主题,很多 24 年组的少女漫画家多少都画过毒亲题材,比如山岸凉子的《天人唐草》、萩尾望都的《蜥蜴女孩》。
丽佳出生时在母亲百合子眼中是一只蜥蜴的形象,百合子因此十分厌恶丽佳,不久次女麻美诞生,百合子便将所有的宠爱都给了麻美,而百般针对丽佳
“毒亲”通常表现为对孩子漠不关心,或者是把自己的不幸归咎给孩子,让孩子产生负罪感。
这也源自漫画家身处的时代。婴儿潮一代的母亲和失落一代的女儿之间有着深深的隔阂,这不仅是家庭个人的关系,更是代际间价值观的不对等(《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塔卡西:我今天讲《蜥蜴女孩》时,有学生分析,它和《青春变形记》两个作品中母亲对于女儿的负面情绪,其实都源于她们对自身的不满。
维坎西:她们会把自己投射在孩子身上。或是想把孩子培养成更优秀的自己,或者是嫉妒孩子能在比她更开放的环境中成长。
当巨大化的熊猫母亲咆哮“你为什么可以反抗母亲?!”她的潜台词可能是“为什么我童年没有自由?我为什么就被母亲管得这么严,你不应该得到自由。你应该像我这样!!”
思考姬:这是一种心理学术语叫做相对剥夺(丧失)感的伤害。意思就是说人会把自己与某种标准或某种参照物相比较,而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所产生的消极情绪。
甜茶主演的亲子电影《漂亮男孩》。男主原本漂亮懂事、前途无量,但其双亲离异后各自再婚,且怀着对失败婚姻的内疚,他们越发疼爱新的家庭和子女。男主在双亲两个新家庭往返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自己是一个“失败品”,他又是个乖孩子,没法发泄出积累已久的负能量,最后选择吸毒。
塔卡西: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正面例子,《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的父子关系。
主角爸爸知道儿子跟自己的实习生男人搞在一起以后也没有去阻止,并在得知他们分手后说的那一段话,我印象特别深刻。
塔卡西:这不是作为一个父亲和儿子的对话,甚至不能说是两个男人的对话,而是人和人之间平等的沟通。他既没有安慰他说“你不要悲伤”,也没有说“你不许这样”或者“你赶快把他忘了”,他就说“你要去好好地体会你现在的感受,你要珍惜它。”
思考姬:这让我想起之前在豆瓣上看到的一句印象深刻的他人动态:“所有人都该反 孝,建立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的关系。”……又不禁想起了《哪吒闹海》的那一刀,这片对于父母来讲,简直就是恐怖片了吧,啊,那句“我还给你!”
维坎西:那还是某张摇滚专辑封面。
▶结尾:YOU ARE NOT ALONE.
塔卡西:还有一点我很欣赏的是,这部片儿虽然是女性视角,但它并没有把什么少数族裔的平权或者是女性和男性平权的口号直接喊出来,而是通过女性自己的表现手法,分享感性经验,去获取尽可能多的共鸣。
而且它也没说女生只有好的一面,而是把所有都如实呈现。我觉得这点是在这个时代是很重要的。
田川洋:我觉得很可惜的一点,我们女性能对这个片有如此大的共鸣,可是,很少男性观众看电影时会选择看这部片!
思考姬:家长会的。我老公也是男性,他觉得这电影非常好,认为所有家长都可以看一下这个电影。
塔卡西:我给学生们讲课,讲少年漫画的时候,女生们也会很爱听,因为她们也看。但当我开始讲少女漫画时,男生们就会变得比较沉默,他们没看过,也可能不太想去了解。
田川洋:女性对这方面包容度其实很大~
维坎西:对谈收尾处,我想引用主创的一段话——
“当我们说拥抱小熊猫时,代表我们接纳了自己失控的一面。
如果你不接受这个能力的话,它就是个诅咒。
不过你如果拥抱这个能力的话,那它就是一个维持一生的礼物。”
塔卡西: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父亲说的异曲同工。不论你现在感受的是什么,你要去珍惜这种感受。
思考姬:我们四个人谈论的每个人的碎片也组成了这个片子所有的元素——就像它的女性创作者团队,每个人都贡献了一个力量。
塔卡西:当没有这样的作品的时候,所有痛苦的灵魂都是孤单的。
而当真正有一个声音代表了你以后,就会发现你并不是一个人。虽然痛苦不会消失,却会因为有人共鸣而减少,或者至少让人拥有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维坎西:这部电影就是为我们发声的存在。
*学术趴现已入驻各大平台,欢迎在微博、B站、Youtube搜索“动画学术趴”。
- END | 动画学术趴 -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