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仲鹏
我们平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除了雨雪等“暴烈”天气外,恐怕最关注的是气温的变化。市气象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在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研究中,气温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气象因子,是诱发人体大部分气象敏感性疾病的主导因素。尤其在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秋冬季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的大背景下,人们更应关注这种异常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人体健康与气温的关系非常密切。
有研究指出,如果热浪袭击中气温在40℃以上,而人的体温不能降至正常范围,那么,大脑就可能受到永久性损伤甚至死亡。当气温低于-20℃,体温必须竭力保持在37℃左右,如果体温下降5℃,就可能有生命危险。
据介绍,人的体温恒定在37℃左右,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28℃,最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环境温度在18℃左右。人体对冷热有一定的适应调节功能,但是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专家认为,冬季环境温度在4℃~10℃时,人容易感冒、咳嗽、生冻疮;环境温度在4℃以下时,最易诱发心脏病,且死亡率较高。春季气温上升,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人体被虫咬的机会增加,传染病容易流行;夏天,当环境温度在30℃~35℃时,人体血液循环旺盛,会感到精神疲惫、思维迟钝、烦躁不安。环境温度在35℃以上时,人容易出汗、不思饮食、身体消瘦,体温全靠出汗来调节。由于出汗消耗体内大量水分和盐分,导致血液浓度上升,心脏负担增加,容易引发肌肉痉挛、脱水、中暑等。
实践证明,在炎热的夏天,人们的食欲往往不佳,营养摄取量不足,人体能量平衡易出现问题;进入秋冬季以后,气温下降,食欲大增,营养摄取量充足,不但可以补偿夏天损失的能量,而且还可以将体内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贮存在皮下,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总之,气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我们要及时关注气温的变化,适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